董美芳
每篇文章都是一個由多種要素組成的有生命的整體,是作者鮮活的思想情感和潛在意識的體現(xiàn)。在閱讀中,對一篇文章的精妙之處僅僅是感知和品味是不夠的,還要體會到文章的意味,感悟語言的韻律美,洞察語言之精髓,把握語言之理趣,從而促進語言的內化、積累,提高學生的語言感悟力。下面就談談怎樣引導學生感悟文章的韻律美。
一、激發(fā)興趣,悟意蘊
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的認知和情感是融合的、難以分割的,兩者的關系是內在的、滲透的、互補的。一般來說,人的知識越豐富,認知結構越合理,情感會越充實,認知能力也越強。而文學和藝術是密切相關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一首流動著的樂章,每個字符也就是一個跳動著的音符,包含感情的語言,鮮明的節(jié)奏感染力是巨大的,能達到詩文和音樂的和諧、統(tǒng)一。葉圣陶先生指出:“當范讀的時候,要把文學中的精神理趣在聲音里曲曲傳達出來,讓學生耳與心謀,得出深切的了解。”因而,教師在范讀作品時,不僅要起正音,讀出節(jié)奏和句讀的作用,還需加進表情、眼神、手勢等“佐料”以作渲染和配合。如,在閱讀《最后一次講演》時,教師的范讀要充分體現(xiàn)這篇講演憤激昂揚的語調、起伏強烈的感情色彩,不僅要有相應的語調頓挫,做出發(fā)自內心的真情宣泄,而且要伴有必要的手勢、表情和姿勢。力求變課堂為講壇,創(chuàng)設生動、逼真的情境,調動學生的情感,引導學生從課文的情感層面深入到聞一多的內在精神世界,以獲得精神營養(yǎng)和思想啟迪。19世紀德國著名教育家矛斯多惠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鼓勵、喚醒、鼓舞。”我國著名的理學家朱熹也曾說過:“教人未見意趣,必不樂學。”可見,情感是興趣產生的基礎,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直接動力,興趣的主要職能是使學生把學習化作自己的需要。在教學過程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能使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充分發(fā)揮出來。
在開始指導學生進行閱讀時,教師可以自行挑一些篇幅短小、文質兼美的文章印發(fā)給每位學生,讓學生在快速閱讀后對文章有整體的感悟,初步體會到文章的意味,并告訴學生,在一篇文章里,有三種語句起著關鍵作用:一是與表達中心有關的句子,能夠引起“我”的思考與共鳴;二是在記敘與描寫過程中十分精彩的語句,有的是詞語用得特別準確、精當,比如《爬山虎的腳》一文中“一腳一腳”的“腳”用得就比“步”準確,提醒學生在朗讀時一定要注意語言的輕重、語調的抑揚、節(jié)奏的快慢等,有的是運用多種修辭方法,富有韻律美,給人以美的享受,比如《五彩池》中寫水池形狀的部分;三是文章的開頭和結尾,比如《三棵銀杏樹》一文的結尾,讓人讀后覺得意味無窮。理解并牢記這類關鍵語句,才算是真正讀過了這篇文章,才會有收獲,這是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的初步感悟能力。
二、慢讀精思,細品味
英國的波爾克曾說過:“讀書而不思考,等于吃飯而不消化。”而中國文學強調的含蓄、耐人尋味、言盡意余,語言精練以及運用成語、歇后語、詩詞中的名句來“烘云托月”的修辭手法,更需要學生在閱讀時細讀慢品、體會意蘊。文章所要表達的自然美、社會美、心靈美、藝術美等蘊含在具體的語言文字中,對那些表情達意比較深刻的詞句,要引導學生認真揣摩、品味,悟出精妙之處、悟出深邃之意、悟出文章內涵及有機聯(lián)系,從而實現(xiàn)對文章的理性認識和情感的溝通。例如,《將相和》一文中有這樣一句話:“你要強逼我,我的腦袋就和這璧一塊兒撞碎在這柱子上。”絕大多數(shù)學生均認為藺相如有可能撞也有可能不撞。從這句一方面可以看出藺相如的機智,另一方面可看出其勇敢,但只要引導學生聯(lián)系前文就可以看出,藺相如是不可能撞的,因為他在臨行前曾對趙王說:“如果秦王不肯交出15個城,我一定把璧送回來。”他之所以佯裝撞柱、與璧俱碎,是其抓住了秦王愛璧這一心理的高明之舉,突出地表現(xiàn)了其超人的機智。再如《景陽岡》一文,描寫武松三次躲過老虎的進攻時只用了一個“閃”字。為什么只用“閃”而不用“躲”呢?引導學生品析,至少有以下四種原因:①“閃”比“躲”快;②“閃”是主動的,而“躲”是被動的;③“閃”表現(xiàn)為沉著、機智、勇敢,而 “躲”則表現(xiàn)為膽怯、慌張;④“閃”是伺機進攻,“躲”是慌不擇路。一個“閃”字,把人物刻畫得何等成功!
三、競賽練習,養(yǎng)成語感
在閱讀中,教師巧妙地設立富有感染力的情境,讓學生進入情境后展開想象,觸發(fā)聯(lián)想,在聯(lián)想中豐富美感和樂感,使讀者與作者的情感進行交流,產生共鳴,達到和諧,提高審美認識,挖掘作品中的情趣和理趣,使感情和思想認識結合起來,達到情操上的升華,不斷地將思維活動引向深入。
小學中年級學生已經能逐漸把自己與他人加以區(qū)分,克服自我中心,并形成左右的空間概念。此階段的兒童對競爭性游戲很感興趣,在進行競爭游戲過程中興趣盎然,并渴望得到教師的肯定。因此,健全的激勵制度是增強學生信心和勇氣的源泉,是激發(fā)學生興趣的最美妙的情感因素。在活動中以激勵為主,經常表揚讀得好的同學,讓他們做到“美文共賞析”,充分肯定學生的勞動成果。班級還定期開展評選“小小主持人”“優(yōu)秀選手展評”等活動,激發(fā)學生的熱情,使班級形成“閱讀情感場”。當學生盡情遨游書海時,當學生精心準備活動時,愉悅感和成就感充溢胸中,這又激活了學生的求知欲望,促使他們大量地吸收、內化,豐富語言積累,陶冶愛美的情操,鍛煉思維、想象、記憶等能力,最終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受益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