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菲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為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打基礎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隨著語文新課程的深入貫徹,作文教學在語文教學中的地位日顯重要,但目前的作文教學恰恰是整個語文教學的一大薄弱環節,許多語文教師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作文教學的效果仍不是很理想。甚至不少學生更是談“文”色變,學生的習作水平得不到相應的提高。因此,改進作文教學,提高作文質量,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也就成了當前語文教學的當務之急。那么作為初中語文教師,我們該如何調整教學策略,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呢?下面結合自身的工作實踐,淺談幾點自己的體會。
一、培養學生濃厚的寫作興趣
孔子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那么,如何培養學生對作文的興趣呢?首先要善于發現閃光點,及時肯定鼓勵,少點批評。學生的作文,在批改時都要找到他們的長處,從中發現閃光點,并且每次作文時都要求學生認真對待,選出一些佳作張貼出來,并在課堂上朗讀出來,哪怕是一個字用得妙,一個開頭寫得精彩,都要衷心表揚一番,從而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其次,因人施教,分類指導。俗話說:“十個指頭有長短。”學生作文水平高低并不一致,“一刀切”“一鍋煮”的教法會使好的學生“吃不飽”、差的學生“吃不消”,也會使學生失去興趣,產生消極心理和行為。因此,每次作文我們要根據學生的不同程度提出不同的要求、任務,分類指導。對于優秀學生,鼓勵他們參加各類作文競賽,積極向報刊投稿發表,以滿足他們自我實現的需要;對差的學生降低要求,減小難度,使他們的寫作能有所進步,從而激發他們寫作的興趣。
二、留心觀察生活,積累寫作素材
葉圣陶說過這樣一句話:生活如源泉,源泉豐富而不枯竭,源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因此,在作文教學中,我們要引導學生走進生活,觀察生活,從生活中獲取實實在在的素材。要求他們每天細心觀察周圍的事物,看有意義的事,看富有特色的花草樹木、山水景觀;聽別人的講話,看電視新聞、聽廣播,并學會隨時記錄且寫下感受,捕捉生活素材,再從觀察中提取材料,指導寫作,這就解決了學生無材料可寫的問題。通過觀察,學生在家庭生活、學校生活、社會生活、大自然生活中積累了大量素材。比如:第一,讓學生觀察校內學生生活,像學校舉辦的各類興趣小組和體育、音樂、美術大賽等活動,讓學生細心觀察這些活動細節,豐富學生的寫作材料;第二,讓學生觀察校外生活,“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時代已經過去,校外生活非常豐富,也非常復雜,應該使中學生學會觀察當今社會上的真、善、美和假、丑、惡,從而讓學生把看法、認識寫在作文本上,這些也是很好的寫作材料。
三、擴大閱讀范圍,開闊學生知識視野
古人云:“勞于讀書,逸于作文。”“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這說明閱讀是作文的基礎,作文是閱讀的繼續和深化,提高寫作水平的有效方式是多讀書。長期的教學實踐告訴我們,僅僅讀課本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多讀課外讀物,開闊視野。第一,在閱讀教科書文章的基礎上,指導學生讀一些中外名著,欣賞一些著名影片,精選一些與學生學習、生活有關的文章、報刊及名人名言、警句、格言、成語等,有效開闊學生寫作視野,豐富學生寫作詞匯,激發學生寫作興趣。第二,讓學生讀一些《中學生作文選》《作文大全》《獲獎作文選》之類的作文書,讓學生把里面好的典型事例記下來,這樣就可以成為第一手的寫作材料。第三,讓學生多閱讀同齡人的優秀作品,使他們感到可望可及,不斷增強寫好作文的自信心。
四、堅持多寫多練,不斷增強學生的動筆能力
“讀是為了更好地寫。”為了切實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提高學生動筆能力,首先,我們教師要有計劃地指導學生寫作文,一周一篇作文。同時,在作文前要講解、范讀,作文后要認真總結,找出好、中、差三類作文。第二,要求學生每人每天寫一篇日記。“學生彼學有所為,欲罷不能,非傾吐不可。”每天學生自己所做的和所發生的事情很多,把這些事選出一個重要的寫在日記本上,自然而然,學生的作文水平就會進步。第三,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作文片斷練習。或開頭,或結尾,或人物肖像描寫,或景物描寫……但時間不宜過長,并要當堂全班交流,學生討論,教師稍加評點,學生把整篇文章分解為幾個環節進行練習,互相取長補短,日積月累,整體寫作水平便會得以提高。
五、修改潤色,文從改出
修改是提高中學生寫作能力重要的一環。不少學生將寫作當作負擔,勉強完成任務后,不愿修改文章。教師要指導學生學會修改。正如葉圣陶先生主張文章要自己改,多念多改。他說:“寫好以后,念他幾遍,至少兩三遍……凡是不通的地方,有廢話的地方,用詞不當的地方,大致可以聽出來。總之,要多念多改,作文進步才快。”作文認真的同學,大都有相同體會:文章寫完后,細讀一番,就會發現一些毛病;把這些毛病改了,文章會變得好一些。這正是“文從改中出”“善作不如善改”。
修改文章,考慮的地方有很多,例如觀點的斟酌、材料的取舍、結構的安排、語言的推敲等。教師開始指導學生修改時,可以從語言修改入手,通過修改,使語言變得準確、清楚,使人看了明白。著重考慮:用詞恰當否?句子構造合理否?句子連貫否?層次清楚否?語言得體否?讓學生將“寫”與“改”結合起來,將“改”當作“寫”同樣重要的環節來完成,打破“文章修改是老師的事”這種陳舊的觀念,做到“三分文,七分改”,寫得稱心,改得如意,使文章增色。學生學會了修改,寫作能力自然也就提高了。
總之,以上幾點既相對獨立,又相互依存,相互制約。只要我們切實抓好作文教學的各個環節,努力創造條件,在實踐中加強學生作文能力的培養,相信一定能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