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鋼強
漢語拼音是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起點,也是整個小學階段學生認識生字、積累詞語、拓展閱讀的橋梁。2011年版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能準確地拼讀音節,正確書寫聲母、韻母和音節。但在實踐中,雖然我們花了足夠多的精力來教學,但學生拼讀音節的正確率卻不高。要解決這個問題,關鍵在于教師要依據新課標要求,整體把握拼音教學,化難為易,提高拼音教學的效果。
一、聲母大比拼
23個聲母的教學要發揮圖畫的作用,因為在教材中,23個聲母的音和形巧妙地融合在文本的插圖中。這些圖片的教學資源要在對比中發現,并巧加運用。1.借助圖畫教學聲母的形。每一個聲母的形狀都與插圖中的物體相連,在教學中要讓學生先觀察再記憶。實踐證明,這種聯想式的識記方法最為有效。例如,從插圖中的播音機聯想到b的形,從一根拐杖聯想到f的形,從小孩趕小豬手持的棍子聯想到l的形。2.借助圖畫教學聲母的音。聲母的發音若只是純發音練習或技巧上的指導,往往是枯燥無味的。教師可借助插圖來指導聲母的發音。聲母的發音與插圖中的事物及從事的活動相關。例如,從小女孩聽廣播的圖意自然引出b的音,從小男孩爬山坡的圖意引出p的音,從小朋友在捉迷藏的圖意引出m的音。再通過編兒歌加動作輔助識記的方式讓學生練習發音:一起聽廣播“b—b—b”(學生用手擺出廣播器的形)。一起爬山坡“p—p—p”(學生做出爬山的動作)。你我捉迷藏“m—m—m”(學生伸出雙手做摸的動作)。這樣從學生日常的行動中引出聲母的發音,這種遷移式的發音方法,既靈活又有趣,容易解決學生發音困難的問題。
二、韻母巧分解
從實際教學反饋中我們不難發現,要讓學生學會拼讀音節,關鍵在于學好復韻母。在拼讀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經常會把復韻母看作單韻母來讀,結果可想而知。因此,在教學中不要讓學生機械地記憶9個復韻母,而應當引導學生去發現讀準復韻母的訣竅。讀準復韻母的關鍵在于擺好第一個字母的口形,再從首個音的口形自然而然地滑向下一個音。例如要認讀復韻母ui,先讓學生先擺好u的口形,再從u的音滑到i的音。這樣有順序地進行反復練讀,掌握發音的要領,學生在認讀復韻母時就輕松多了。無論是前鼻韻母、后鼻韻母還是復韻母,在教學時都要當作一個整體來讀寫。這一點學生往往會忽略掉,教師要反復地進行強調。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聲韻母相拼時,讓學生先對韻母進行分解,再進一步進行拼讀。例如,在拼讀“sɑo”“zou”“niu”時,先讓學生對音節進行分解:sɑo→(s)(ɑo)、zou→(z)(ou)、niu→(n)(iu),學生在分解聲韻母的過程當中,自然而然地對復韻母的整體性有了更全面的認識。這樣每課一練,學生再去掌握復韻母就水到渠成了。三拼音節的拼讀中,更要讓學生懂得分解韻母。例如jiɑo→(j)(i)(ɑo),guɑn→(g)(u)(ɑn),學生懂得分解音節了,拼讀才會更準確。兩拼音節與三拼音節的區別就在于是否有介母。教師可以多舉一些例子,引導學生去發現三拼音節中的介母往往是由i或u來充當的。這樣,有一定的規律可循,學生辨別三拼音節就容易多了。
三、整體認讀音節勤鞏固
16個整體認讀音節瞬時記憶很容易,而遺忘也很快。教學中,要明確告訴學生既然是整體認讀音節,就應直呼音節,不能拆開拼讀。而要讓學生熟練認讀到記憶,就要時時不離口,進行“強化口令”訓練。這是個土辦法,也是個好辦法。例如,在遇到整體認讀音節ri時,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就要加上“整體認讀音節ri”這種口令式的讀法。文本中整體認讀音節不斷出現,教師就要抓住這些音節,引導學生經過口令式的復讀,日日鞏固,這樣,再多再難的整體認讀音節也忘不掉了。整體認讀音節的認讀還可在比較中得于鞏固。可以打亂“zhi、chi、shi、ri、zi、ci、si”的順序,讓學生認讀;還可以出示一組含有聲母、韻母、整體認讀音節的字母,讓學生進行歸類認讀。學生在比較中加深了印象,也提高了識別能力。
四、音節拼讀要拓展
陶行知先生曾說過:“拿活的教育去教活的學生。”教材所呈現的只是漢語拼音當中的大目標、小范例。教師要引導學生活學活用,在每一課的音節拼讀當中,就要做到與拓展延伸相結合,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拼讀能力。例如,教學ɑo這個復韻母,教材列舉了ɑo的四聲及zɑo、sɑo、shɑo三個音節。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若教會這些內容后就止步不前,學生的拼讀能力必定受阻。因此,可以進行拓展延伸。首先要拓展聲母與ɑo的四聲相拼。其次要搜集更多能與ɑo相拼的聲母,羅列出來讓學生反復拼讀。如以h、n、g等聲母與ɑo的四聲相拼。學生通過更多的嘗試,拼讀方法得以練習,對于ɑo的記憶就更為深刻。
五、識字閱讀再見面
漢語拼音教學不能一蹴而就。在識字與閱讀的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在運用中加以復習鞏固。首先,可以讓學生通過圈畫生字、拼讀音節,直接全面地復習聲韻母。其次,教師要有一雙慧眼來挖掘文本的生字音節中的獨特性。例如《靜夜思》這一課當中,“床”“光”“望”“鄉”這4個生字的韻母都是ɑng,因此,教學時可先簡要復習后鼻韻母ɑng,這樣學生就容易正確拼讀音節。再如《小小的船》這一課中“船”“彎”“看”“見”“閃”“藍”6個生字的音節都帶有ɑn。同理,教學中先復習前鼻韻母ɑn的四聲,再拼讀音節,學生就能順利拼讀字音,記住生字,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漢語拼音教學中,學生最難以區分的應當是受地方方言干擾的平、翹舌音的區別。借助拼音來正音是新課標提出的要求。在這一難點的教學上,教師要善用教材中的生字表(一)。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讓學生對生字表(一)中要求認識的生字進行歸類,特別是含有平、翹舌音的生字,應讓學生用不同的符號圈畫出來,利用晨讀進行歸類拼讀。也可進行平、翹舌音的對比讀,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練習說話等等。通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學生就能準確讀出平、翹舌音,并能正確區分。
“善教者,師逸而功倍,不善教者,師勤而功半。”漢語拼音教學自有其特有的規律,教師只有把握規律,巧妙引導,才能化難為易,真正提升學生學習拼音的效率。
(作者單位:福建省莆田市實驗小學 本專輯責任編輯:辛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