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藝彬
練習不是簡單的重復,而是有目的、有計劃的活動。筆者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發現,練習的內容若是很隨便,沒有針對性,那它就類似“重復”,不能發揮作用,有時反而成為學生的負擔。應如何設計練習才能使之有效呢?
一、練習選材要科學
1. 練習的內容要圍繞重點與難點。
(1)教學重點是課堂教學中學生需要獲取的主要新知,它直接關系到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進一步掌握。在設置練習時,需要圍繞重點,壓縮非重點的練習,抓住主要矛盾,在學生認知的轉折點上下功夫。例如人教版五上“除數是小數的小數除法”,它是整數除法的延伸。教學的重點在于如何處理除數中的小數,可圍繞重點設置如下的練習。
根據商不變的性質,把下列各題改為除數是整數的除法。
①18÷02=( )÷2 ②18÷002=( )÷2
③018÷02=( )÷2
(2)教學的難點常常是學生學習中的弱點,是學生認知過程中的障礙。因此,要有意識地設置一些突破難點的練習。例如,人教版三下第二單元“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的教學是學生掌握除法知識的基礎,其中商中間或商末尾有0的除法是教學的難點,在教學中可設置如下的題目讓學生練習。
把你認為正確的答案畫上“√”。
①4020÷4= (105 1005 1500 1050)
②4200÷4= (105 1005 1500 1050)
通過練習,讓學生在比較中辨析,理清知識間的聯系,從而突破難點。
2. 練習的內容要設置易混、易錯的習題加以對比。
小學生的思維有一定的局限性,對某些形似實異的內容缺乏細致辨析的能力,在他們初步掌握新知識后,可將相近、相似、易混、易錯的內容組織在一起進行對比練習,以促進其對新知識的進一步理解和內化。例如教學人教版六上“比”的相關知識時,可設置以下一組對比練習。
(1)一種藥水,藥液與水的重量比是1∶100,505克藥水中有水多少千克?
(2)一種藥水,藥液與水的重量比是1∶100,505克藥液要加水多少千克?
剛接觸到這類題目,很多學生沒有注意到題目中的條件不同,而得出了一樣的答案,錯誤率較高。因此,教師在設置練習時要有意識、有目的地組織對比,通過練習增強學生的辨析能力,并能對新知識有系統的理解和掌握。
二、著眼學生心理,練習要人性化
設置練習要面向全體,讓每位學生都有練習的機會。但由于學生存在個別差異,也應作適當區分:一般的練習題要面向大多數中等水平的學生;對于發展水平較高的學生,可以設置一些綜合性的練習,擴大他們的思維空間;對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可事先設計一些預備題,為其解答正式題作鋪墊。
例如,“相遇行程問題”練習設置。
(1)預備題:一輛汽車從甲地開往乙地,每小時行駛60千米,6小時到達。甲、乙兩地相距多少千米?
(2)基本題:客、貨兩車同時從甲、乙兩站相對開出,客車每小時行駛70千米,貨車每小時行駛60千米,經過3小時兩車相遇。求甲、乙兩站的距離。
(3)提高題:兩列火車上午10點分別從甲、乙兩地相對開出,下午4點在一個車站相遇。已知甲車每小時行駛70千米,乙車3小時行駛180千米。求甲、乙兩地之間的鐵路長多少千米?
這樣把練習分為幾個層次,使能力差的學生“吃得消”,中等水平的學生“吃得好”,能力強的學生“吃得透”,如此才能得到最佳的練習效果。
三、從學生能力發展的角度,練習要有坡度
練習的內容若是簡單的重復,會影響學生智力的發展;若是未熟練便求巧,大幅度提高要求,則欲速而不達,讓后進生更感吃力。因此,在設置練習時,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先單項后多項,先基本后變式,先嘗試后獨立,做到由淺入深,有坡度、有層次,環環相扣,這樣才能有利于學生知識技能的形成。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設計一些有坡度、有層次的練習,為學生提供思維的階梯。
例如“平均數”的相關練習可以如此設計。
(1)小芳期中考的成績是語文75分,數學87分,她這兩科的平均成績是多少?(基本題)
(2)水泥廠要在3天內運出一批水泥,第一天與第二天都運出30噸,第三天上午運出22噸,下午運出23噸,平均每天運出水泥多少噸?(加權平均數)
(3)小青語文、數學平均成績是90分,如果再加上綜合科成績,三科平均成績是85分,小青的英語考了多少分?(逆向思維)
在練習中逐步提高要求,讓學生由懂到會,由會到熟,由熟到巧,這樣才能靈活地運用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
四、練習的形式需要多樣化
《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活動應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引發學生的數學思考”。小學生因其年齡特點,對單一形式的練習會感到單調乏味。因此中高年級的練習設計一般應以多樣性練習為主。在設置練習時,除了經常采用的計算題、解決問題外,還可以增加一些判斷題、選擇題、填空題、匹配題等。這些題型容量大,形式多樣,能引發學生思考,有一定的練習價值。例如人教版六上,在教學“分數除法解決問題”的相關內容時,設置下列匹配題。
用線把左邊的問題與右邊相應算式連起來:
左:①有一堆煤,用去( ),還剩下( )噸,這堆煤有多少噸?②有一堆煤,用去( )噸,還剩下( )噸,這堆煤有多少噸?③有一堆煤,用去( )噸,還剩下( ),這堆煤有多少噸?
右:①( )÷(1- );②( )+( );③( )÷(1- )。
這道題屬于復合選擇題,采用不完全匹配法,學生雖然只要用線把題目與相應的算式連起來即可,但要通過認真審題,分析清楚每題的數量關系,才能做對。這樣的練習,有助于學生良好思維習慣的形成。因此,多種多樣的練習題型能相互補充,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
所有的練習設計都應從教材和學生的實際出發,練習內容要有坡度、有層次,練習形式要多樣化,這樣才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點,才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作者單位:福建省云霄縣東廈中心小學 責任編輯:王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