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云香
摘 要:數學教學應設計有價值的活動,讓學生通過活動學習數學,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主要探索了激發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的方法和途徑,從而提升數學教學的實效,發展學生的思維,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
關鍵詞:數學活動;參與;策略
數學活動是我們數學課堂教學的基本形式,只有通過設計有效的數學活動,才能豐富學生學習數學的基本經驗。組織數學活動的關鍵在于讓學生動起來,調動學生的各種學習器官,讓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到亟待解決的問題,突破教學中的重難點,發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從而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數學課堂上利用活動的形式開展教學就是讓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在積極的學習狀態中得到有效提升,提升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運用。
一、直觀形象教學,增強活動趣味
小學生對新事物,對生動形象的東西感興趣,在數學課中,我們可以利用學生這一特征,設計數學活動,通過模擬生活中的場景或學生感興趣的事物,從而激發學生參與活動興趣,讓學生學會思考,進而提升數學教學的實效。
例如,對于剛接觸加減法的學生,若要求其對加法的意義理解是有一定難度的,如果只是講授,教學效果又不佳。那么我們就可以讓學生課前玩玩具、擺擺喜歡的圖片、做游戲等活動,把意義中的“合并”二字變成一種動作,讓學生感知,這樣形象直觀的教學活動,不僅僅增強了教學的趣味性,而且也便于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二、激活生活經驗,增強參與熱情
數學知識是密不可分的,知識之間是有梯度性的。要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充分地動起來,就必須尊重學生的知識結構,在學習時,應在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引導他們探究問題,讓他們通過探索和解決問題體驗到學習數學知識的快樂。如果教師不能按照學生的發展規律,沒有遵循教學的實際,過高地提出要求,那么學生就會失去學習的動機,使課堂學習氛圍變得沉悶,達不到提升學生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目的。
在教學長方體的表面積時,例題是“求做一個微波爐包裝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紙板?”這個例題是求微波爐包裝箱的表面積,這種箱子學生是不常見的,因為家里在買完電器后,這些箱子就被當成廢品處理掉了。為了便于學生研究問題,我采用的是讓學生帶自己熟悉的盒子,然后研究長方體的表面積。學生帶的最多的就是自己裝玩具的盒子和裝飲料的盒子,這些都是學生熟悉的,這樣就便于學生測量盒子的長、寬、高,并算出各個面的面積,最后發現長方體的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入手,讓學生自己動手測量備用的長方形,學生的學習興趣較高,也便于理解和掌握新知,同時學生也能創造性地發揮自己的
能力。
三、激發學生操作,培養動手能力
動手操作是數學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手段,再加上學生喜歡動手,手腦并用可以促進學生思考。在數學活動中,教師也可以根據教學的需要,讓學生動手操作,做實驗、搞測量等,這樣就可以利用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在開展教學活動中讓學生擺一擺、量一量、做一做、比一比等,從而提升教學活動實效,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
如探索“不規則物體的體積”時,可以以小組為單位動手操作探索不規則物體體積的計算方法。各小組領取自己需要的容器、不規則物體,水。然后進行操作實驗,通過動手進行實驗和測量是學生感興趣的。這樣組內開始討論交流有關問題,合作完成實驗報告單。在操作實驗時,學生有了不同的發現,讓不規則的物體完全侵入水中后,水面上升的體積就是不規則物體的體積,然后把上升的水位做上標記,通過測量規則的容器,然后計算出水的體積,這樣就能計算出不規則物體的體積;有的小組是把容器灌滿水,然后讓不規則的物體完全侵入水中,然后溢出來的水用規則的容器收集起來,便能知道不規則物體的體積;還有的小組是把不規則的物體取出后,把灌滿水的容器的體積減去剩下水的體積,就得到不規則物體的體積。學生通過實驗后發現了計算不規則物體的體積的方法。學生在匯報時,我給予了他們很大的鼓勵,并進行了及時的肯定。這樣學生的學習信心倍增。實踐證明,通過活動的形式,讓學生動手操作,進行探究學習,有利于學生獲取知識和能力。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敢于放手,讓學生動手自己去解決這些問題,學生動手能力得到培養,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的教學也得到了體現。
四、教師合理指導,提升活動實效
數學教學中很多老師強調讓學生多思考,而忽視學生在操作中思考,在做中學。實踐證明,學生在解決問題時,通過手腦結合,進行實踐操作,更能提升學生學習的效率。教師為學生創設手腦并用機會,然后再結合導學案以及多媒體,進行合理、有效的指導,讓學生通過實踐、思考、探索、交流,獲得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思維,學會學習。
例如,教學“梯形的面積”時,教師要注重對學法的引導,讓學生自己尋找方法。因為在之前已經推導過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面積公式,在此基礎上,教師要引導學生先說一說如何做到,然后再把問題拋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動手嘗試,其目的是把以前經驗和方法遷移到現在的新知的學習上。學生通過討論、實驗,發現了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拼成了一個平行四邊形,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拼成了一個平行四邊形,也有把梯形沿中位線剪開后拼成平行四邊形的,拼好之后再通過分析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與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的關系,這樣梯形的面積公式就被學生發現了。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上,教師進行合理的引導,讓學生自主學習,手腦并用,將知識進行遷移,從而解決了新的問題,這樣學生的學習能力就得到提升。
五、利用電化教學,優化數學活動
電化教學已經成為課堂教學常用的手段,電化教學能夠為學生創造學習環境,豐富課堂內容,以聲情并茂的方式沖擊學生的各種感官,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而電化教學在數學活動中的運用,能夠讓學生主動參與數學活動,提升數學活動的實效。
例如,教學“確定位置”時,師:今天的天氣可真好啊!早早的,小動物們就在操場上做早操。老師出示小動物做操動畫。問:有你喜歡的小動物嗎?學生舉例說,這時候學生的表述會說小動物的名稱,或是說什么顏色的小動物。師:在哪呢?師:在數學里怎么樣才能表示小狗所在的位置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確定位置”。用做早操的情境貼近學生的生活,利用小動物做操更是把學生帶入了童話中,利用找喜愛的小動物,更準確地讓大家認出小動物,體會了學習“確定位置”的必要性,讓整個教學活動來得迫切又充滿生機。
總之,要提升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的激情,需要教師精心設計活動內容,并采取不同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讓學生動起來。讓學生動起來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基本保障,學生沒有積極參與的課堂教學注定是失敗的。課堂教學要圍繞教學內容、遵循教學規律、運用教學策略、調動學生多感官地參與到數學學習活動中來,實現積極思維,尋求不斷突破。
參考文獻:
[1]仲秀英,宋乃慶.經驗學習理論對數學活動經驗教學的啟示[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
[2]王林.我國目前數學活動經驗研究綜述[J].課程·教材·教法,2011.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