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芳春
摘 要: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發展,傳統的小學中年級語文閱讀教學模式面臨著巨大挑戰,如何提高語文閱讀教學水平成為老師們共同思考的重要問題。從小學中年級閱讀教學的實際出發,提出了改善傳統教學模式的有效途徑,希望能夠對以后的小學中年級語文閱讀教學提供建議和啟發。
關鍵詞:小學中年級;閱讀教學;有效途徑
一、重視學生的預習工作
在傳統的語文閱讀教學模式下,學生很少會提前預習學習的內容,而老師要求學生進行課后預習也只是說“同學們,記得課后預習一下我們下節課要學的文章?!睂W生只是麻木地點點頭,長期下去,學生對老師的預習作業只是“左耳進右耳出”,使得預習效果并沒有得到真正發揮。因此,老師務必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積極提高學生預習的興趣和積極性,使得學生能夠更加主動地學習語文閱讀,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和能力。舉個例子,老師在教《你好!新年》這篇文章之前,可以提問學生“同學們,新年到來時,你們會有什么美好的愿望呢?能不能與大家分享一下呢?”對于這種熟悉而又有趣的問題,學生便踴躍搶答,這時老師便可以順勢跟學生說“大家知道《你好!新年》這首詩歌中詩人是怎么描述新年到來的嗎?”學生興致勃勃地等待老師講解,老師便可以讓學生課后進行預習。在預習之前,老師要幫助學生明確預習的任務,讓學生明白提前預習文章是為了找出不懂的生詞,弄懂不明白的字詞含義,并且初步掌握文章的思路,對于不懂的地方要進行標注等。通過提前預習閱讀文章的方式,能夠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文章,明白哪些部分是自己不懂的,哪些又是自己已經掌握的,從而提高語文老師閱讀教學的效率。
二、強化詞句的訓練
實際上詞句的訓練貫穿于學生各個年級的閱讀學習,因此,老師務必要重視學生的詞句訓練,不斷提高學生運用詞句的能力和水平,使得學生能夠更加靈活地將學到的詞句運用起來,做到“學以致用”。具體來說,首先,老師要加強學生對語文基礎知識的鞏固,讓學生能夠熟練地區分形近字、同音字等,并且讓學生多進行反義詞、同義詞、疊詞等的訓練,在實踐中提升對字詞的理解;其次,老師還要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字詞理解方法,也就是說老師要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下進行上下文的理解,而不是將詞句生硬地分開,或者是借助多媒體技術將一些較抽象的、難以理解的字詞進行直觀、形象的展示,使得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字詞含義;第三,老師還要重視學生對字詞的積累。事實上學生很難靈活地運用字詞,對字詞的理解不夠深入的主要原因就是平時沒有對字詞進行積累。例如,老師在教學《高山流水》這部分內容時,可以讓學生將描寫高山流水的優美詞句摘抄下來,并且作為書簽,這樣一來學生便可以在平時的學習中不斷積累詞句,從而提高語文閱讀的水平。
三、加強段落的訓練
1.抓住文章要點,突出訓練重點
在傳統的閱讀教學方式下,老師已經形成一種固定的段落學習模式,也就是首先對文章進行分段落,然后分析段落之間的聯系,最后總結文章的中心思想。在這種模式下,學生思維變得死板,很難得到發散,而且對不同文章都采取同樣的閱讀學習模式可能會“誤導”學生,對學生的閱讀水平提高產生阻礙。因此,老師務必要根據文章的特點,對文章要點進行分析,敢于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思維,使得整個語文閱讀教學課堂變得更加活躍、有趣。
2.重視朗讀,讀寫結合
老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時,很少讓學生進行朗讀,而是直接要求學生簡單閱讀一下文章,這樣對于那些思想感情濃厚的文章來說,學生便很難把握好,從而對文章有一種錯誤理解。因此,老師要重視學生對文章的朗讀,實現讀寫結合,讓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體驗故事的跌宕起伏,更加深入地理解作者的內心斗爭和思想感情,從而更好地抓住文章感情主線,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確保小學中年級的閱讀教學實效性。
總之,小學中年級學生逐漸擺脫對老師的思想依賴,對于文章的理解開始形成自己的思維模式,因此,老師務必要轉變原有的教學理念,在教學中關注學生的內心想法和變化,抓住學生的特點,對學生采取多種有效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使得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到閱讀學習中,并且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探索新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另外,老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時也要不斷強化對段落、字詞的訓練,增強學生的閱讀基礎,讓學生能夠自主地理解文章、掌握文章,從而形成一種語文思想,促進閱讀教學的開展。
參考文獻:
[1]付慧芳.把準年段目標,以學定教,順學而導:淺談如何提高小學中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的實效性[J].新課程:教研,2011(9):149.
[2]陳賽男.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效性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0.
[3]田本娜.對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效性的幾點看法和意見[J].天津教育,2007(11):11-13.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