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碧云
摘 要: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既要有引導的能力,又要有創新的意識,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運用合理有效的優化措施,營造愉悅、和諧的教學氛圍,引導學生自主性探究學習,在樂學樂教的氛圍中圓滿完成教學任務。葉圣陶曾說:“教師當然要教,而尤宜致力于‘導。導者,多方設法,使學生能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授之謂也。”這就是優化數學教學課堂結構的基本思想。
關鍵詞:教學;優化;教師;學生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學有所值,特別是實用性較強的知識,對于處理日常生活中的有關問題有著實際的可操作性,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展,更好地延續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在教學活動中,合理有效的優化教學課堂,讓學生真正享受到學習數學的快樂才是數學教學的重中之重。筆者結合自己的數學教學經驗,淺談幾點如何優化課堂教學的愚見。
一、教師要擺正位置
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的教學工作應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主線展開,在以往的實際教學過程中,由于受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教師常常是“主演加導演”,無法擺脫“滿堂灌”“填鴨式”的模式,學生始終處于從屬地位,主動性完全被抹滅,學習激情喪失,只能被動學習,這樣就偏離了素質教育的要求。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擺正自己的位置,以“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為目的,寓教于樂,巧妙靈活地設置教學過程,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主人翁意識,注重同學間的團結合作。
二、開講注重吸引力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但是在教學中很多教師卻把知識的導入、情境的創設當作是提高灌輸知識效率的一種手段,而忽視了情境導入的本質內涵,“換湯不換藥”,根本起不到應有的效果。創設情境首先要根據學生實際,迎合學生心理,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才會被調動起來,緊接著教師通過多媒體的使用、自主探究、物質刺激等多種外在手段使學生的興趣能夠持久化,不知不覺中學生學到了知識,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例如,在教學人教版“位置與方向二”這一課時,我為學生創設了一個《龜兔賽跑續集》的童話故事,通過展示制作的課件,巧妙提出了一個具有挑戰性的問題:這一次烏龜還會贏嗎?通過課件展示賽跑結果:烏龜又一次贏了!這一次兔子又是為什么輸掉的呢?這樣就很自然地把學生的注意力給吸引住了,學生個個聚精會神,興趣盎然,不斷地開動自己的小腦袋,通過觀察、交流、比較,最終有所體悟,對將要學習的知識有了更深的理解。
三、授課中觸發學生靈感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教師不想辦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使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帶來疲勞。”在教學活動中,要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嘗試探求新知。切記:學生自己能發現的知識點,教師絕不越俎代庖,學生能通過自己所學的知識加以理解并掌握的,教師絕不急于求成、代替講解。學生通過獨立思考不僅掌握了知識,也促進其思維的發展。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探索問題,既掌握了知識,又發展了思維。
四、練習要精彩有味
課堂練習也是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環。它既是學生對教師知識傳授后掌握程度的反饋,也是鞏固所學知識并形成技能技巧的必要途徑。所以練習的形式也要尋求創新,這就要求教師把握學生的知識層面,緊貼教材實際,制訂出一套彰顯數學趣味,讓學生有種強烈的練一練的欲望的策略。教師要賦予那種傳統的、呆板的練習形式,乏味的練習內容以生機,使學生被激發出來的學習興趣不至于被無情淹沒,使學生愉悅的心情、振奮的精神不受到嚴重的扼殺和抑制。如講授“認識人民幣”這一課時,通過課堂上的講授,學生已經對面值大小、換算方法有了一定的知識,在練習中,可以設計讓幾個學生模擬購物的游戲,學生通過角色的扮演產生了濃厚的表演欲,一個個躍躍欲試,接著通過幾個“顧客”拿著不同面值的人民幣去購買物品,出現了找零現象,此時“售貨員”根據所學知識學以致用,在互動中很自然地就掌握了各個面值之間的關系,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五、評價要及時中肯
教育家斯維特洛夫說過:“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課堂評價在日常教學中經常要用到,當教師提出一個問題時,由于學生理解能力的差異性,會出現或對或錯的回答。針對這些回答,教師要給予恰如其分的評價。教師的簡要評價可以使學生從中獲得啟示,達到獲取知識、提高能力、啟迪思想的目的。如我在課堂上針對一些首先發現問題的學生給予及時表揚:“你好厲害,你是咱們班第一個發現真理的小數學家。”“你真棒,老師可以看出你是一個很細心的孩子,加油!”又如學生經過無數次的努力終于解開了一道難題,我會說“好樣的!”“祝賀你,成功了。”等等,對于學習程度差的學生,我會在不觸及孩子尊嚴的情況下給予深情地惋惜,并及時鼓勵。如“你的想法很好,可以再完善一下。”“沒關系,再說一次,老師相信你。”“希望你下次回答更好。”等等。只有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真誠,才會很好地接受老師的評價。教師情真意切的評價,定會讓學生如臨春風,如坐春雨。
綜上所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但要有厚重的知識積累,又要有勃發的能力;既要有引導啟發的能力,又要有創新的意識;既要敢于讓學生說話,又要給學生動手的機會。“教師當然須教,而尤宜致力于‘導。導者,多方設法,使學生能逐漸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師教授之謂也。”這就是優化數學教學課堂結構的基本思想。一句話,積極穩妥地開展教學改革,優化課堂教學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廣大教師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翟雪曼,徐世貴.有效教學與名師優化課堂設計[M].天津教育出版社,2014.
[2]胡慶芳.優化課堂教學方法與實踐[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
[3]王輝.中學生高效率學習法[M].譯林出版社,2013.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