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萬平
摘要:面對資源接替不足、油氣產量持續下滑、成本費用高等嚴峻形勢,老油田通過推進油公司體制機制建設,轉變職能、優化流程、分級決策,提升油氣勘探開發核心業務的管理效能,提高油氣藏經營水平和效益。
關鍵詞:油公司;體制機制;質量效益
建立油公司體制機制,是集團公司深化改革的戰略部署,也是油田企業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面對資源接替不足、油氣產量持續下滑、成本費用高等嚴峻形勢,老油田如何加快油公司體制機制建設,推進管理職能轉變和業務流程再造,顯得尤為迫切與重要。
一、工作目標及思路
工作目標:通過轉變職能、優化流程、分級決策,提升油氣勘探開發核心業務的管理效能,提高油氣藏經營水平和效益;同時發揮好老油田各種資源資產的優勢,優化資源配置,提高勞動生產率。
基本思路:在現行“油田分公司—采油廠—油藏經營管理區”三級管理體制基礎上,重新調整管理職能,重新明確分級責任,重新優化業務流程,改進完善管理制度,實現責權利相統一,最大限度發揮各級主觀能動性,提升老油田發展質量和效益。
圍繞上述目標和思路,理清了自上而下不同層級的定位和職責。分公司側重于宏觀管控,謀長遠、抓規范、夯基礎。重點把握油氣勘探、油氣藏評價、產能建設、科技攻關、先導試驗,做好中長期規劃、年度計劃、基礎研究和重要事項的組織管理。建立完善以效益最大化為核心的勘探開發投資決策管理體系,對油氣勘探及產能建設的投入產出效益負責,同時監控好存量資產和資源的運營狀態。采油廠作為老油田存量資源和資產的經營主體,突出采油區油藏經營管理的核心地位,賦予自主決策、自主經營的權利,提高油藏經營管理的能力和開發生產運營效率;轉變經營管理方式,全面推進內部市場化運作,建立以采油氣管理區為核心的地質研究、技術應用、作業配套、后勤服務保障體系,激發生產服務單位經營活力,提升內部服務效率和外闖市場能力,解決采油服務隊伍保障有余、經營不足、資源資產配置利用效率低等問題。采油氣管理區突出做實做優,提高技術分析、經營決策和精細管理能力,真正成為油藏經營管理的實體。以聯合站為中心,對現有油藏經營管理區進行整合歸并,組建新型采油氣管理區,實現注采輸一體化管理;依托信息化提升,改變傳統的生產組織方式,變死看硬守為信息監控,改普遍撒網為精確指揮,降低勞動強度、提升管理效率、壓減一線用工;健全制度體系,落實基層管理責任,實現制度落地、責任生根。
二、具體做法
(一)做實做優采油氣管理區,建立精干高效的油氣主營業務運營機制
1.整合組建采油氣管理區,提高油藏經營管理能力。按照注、采、輸一體化原則,整合組建采油氣管理區,專注于采油、注水、集輸、污水處理與回注等業務。建立地質、工程、采油一體化分析管理體系,把地質研究所、工藝研究所的動態分析和技術管理人員組合到采油氣管理區,開展動態分析、技術研究和方案編制,落實油氣藏動態管理與調整責任。賦予采油氣管理區老油田動態監測、油氣藏動態分析、注采調整、技術改造等方案優化決策權,以及隊伍選擇、質量管控權,進一步凸顯了油藏經營管理的主體地位。
2.推進信息化技術改造,轉變生產組織管理方式。應用信息化技術,對聯合站、計量站、集氣站、油氣水井及重點設備進行數字化改造,形成以生產運行中心為核心的數字化采油氣管理區運行模式,實現自動采集、無線傳輸、視頻監視、遙控指揮、無人值守。建立生產監護與治安保衛一體化實施運行體系,整合巡檢和治安保衛業務,組建巡檢隊,負責注采設備、集輸管網、低壓電路巡回檢查、日常維護、治安保衛,24小時巡檢,提高應急處置能力。
3.梳理優化管理流程,建立完善制度體系。重新梳理優化17項業務流程,制定完善技術管理、生產管理、設備管理、信息化管理、經營管理、績效考核、安全環保、質量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精神文明建設等規章制度,保障油藏管理、隊伍管理、安全環保等業務規范有序高效運行。編制采油氣管理區30個崗位的9項崗位責任制度,確保每一名員工都能接標準班、上標準崗、做標準事,很快適應了油藏經營管理的新要求。按照必須、實用、精簡的原則,將基礎資料由12大類288項整合歸并為5大類83項,并開發應用基層管理信息平臺,實現了一套資料體系支持多個管理系統,提高了管理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
4.全面落實管理責任,建立完善核算與考核體系。以油藏經營管理單元為基礎,構建采油氣管理區成本預算、財務核算管理體系,按照全口徑成本管理的要求預算、核算到區塊,建立財務管理報表,全面反映采油氣管理區經營情況,實現了油田直接核算到采油氣管理區的目的。建立采油氣管理區的經營考核機制,績效工資依經營指標、管理指標和約束性指標考核情況確定。經營指標為內部利潤,按超額利潤的50%兌現績效工資;管理指標包括油氣商品量、自然遞減率,按年度完成情況考核兌現;約束性指標包括安全、環保、質量、節能、黨風建設和反腐倡廉、信訪穩定,按年度完成情況考核兌現。
(二)調整內部經營方式,建立以采油氣管理區為核心的市場化運作機制
1.推進內部市場化運作,激發經營活力。將測井測試、地質研究、技術應用、井下作業、生產準備、生產維修、生產運輸、供電管理、治安保衛、后勤服務、信息管理等11大項專業化服務業務,全部納入內部市場管理,建立起以采油氣管理區為甲方,科研技術、生產輔助和后勤服務單位為乙方的內部市場,油田統一確定內部勞務價格,倡導實施優質優價浮動結算,有效發揮了市場調節作用,形成了“算細賬、干細活、提效率、保效益”的生動局面,經營主動性大大增強。
2.突出以效益為中心,調整經營考核政策。劃小經營核算單元,以經濟效益論英雄,全面貫徹落實以內部利潤為核心的績效考核辦法,績效工資與單位經營效益和管理水平掛鉤考核兌現。通過經營考核政策的調整,促進各內部市場主體創新管理、優化運行、提升效率、控制消耗,實現壓縮非生產性費用、提升外部創收能力和勞動生產率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