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與進步,科學技術的不斷改革與創新,農業發展得到了質的飛躍,社會各界人士開始高度關注創意農業的發展。“十三五”規劃建議要大力發展社會觀光農業、體驗農業以及創意農業等新業態,有效將農業與綠生生態、教育文化結合在一起。國家農業部門要積極開展境外的農業合作,保障社會種植大戶的發展,實現農業市場的機械化、自動化,不斷創新農業產品,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實現我國農業發展的特色化、品牌化和產業化。本文將進一步對我國創意農業的發展思路與策略展開分析與探討。
關鍵詞:創意農業;發展思路;策略研究
當前是一個經濟全球化的時代,我國農業的發展要與時俱進,跟上時代前進腳步。國家農業政府部分要充分認識到發展創意農業的重要性,要不斷加大對創意農業發展的投資力度,有效將科技創新、文化創意與農村農業生態資源結合在一起,實現農業生產經營體系的創新設計,打造出具有中國特色的農業新業態。眾所周知,我國地大物博,具有豐富的農業資源、文化資源以及旅游資源,政府相關部門要全面發揮出資源的優勢,加強與市場企業的合作聯系,促進我國農業的現代化發展,不斷提高農民的經濟收入。
1.我國創意農業的發展現狀
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社會大眾對于農產品的需求也越來越大,當前我國創意農業的發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農產品的創新。傳統的農業發展已經無法滿足現代人們對于創意農產品的需求,農產品企業要想提高自身在市場的競爭力和影響力,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就必須加強對產品的創新,最大化滿足消費者對于農產品多樣化和優質化的需求。當前市場對于農產品的創新主要體現在產品外觀、用途以及生活藝術等方面。例]如在農產品外觀上,農民戶通過利用先進的栽培技術,可以種植出迷你南瓜、貼字蘋果以及五彩辣椒等,這樣能夠有效吸引更多消費者,提高自身的經濟收入。在農產品用途創新上,農業企業通過創新設計出兩用的盆景蔬菜或盆景水果等,這樣既能夠滿足人們的藝術觀賞性,又能夠當做食物;2)農業文化的創意旅游。 農業經營者通過將農村的農業特色資源與城市現代要素成功結合在一起,打造出完善的旅游觀光項目,讓游客既能欣賞到美麗的生態風景,又能夠在農業生態園區任意的進行采摘水果、蔬菜等。與此同時,經營者也可以適當的劃分出一部分耕種土地,讓市民進行租種,感受到農耕過程的樂趣和收獲時的喜悅,經營者也能夠獲取一定的租金報酬。農村可以通過自身的特點,將各種文化創意融入到新農村規劃建設當中,從而有效打造出具有文化特色的創意鄉鎮,吸引到更多游客,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3)農業營造模式的創新。農業市場通過以節慶會展為平臺開展創意營銷活動,這樣能夠打破傳統農業營銷模式的弊端,組織更多的農戶參加創業農業大賽,充分展示自身種植的創新產品,將創意農業與消費市場有效結合在一起,培養農業愛好者的創新理念,打造出具有特色的農業品牌,讓消費者在進行消費的同時還能感受到我國的農業文化。例如浙江余姚每年的楊梅節、上海南匯桃子節以及南京農業嘉年華等。
2.當前創意農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十三五”規劃明確社會發展目標,要始終堅持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以及共享”的理念,在創意農業發展工作中也不例外,農業發展要依靠人民,成果要讓人民共享,使每一位農業從業者都能夠在創意農業共享發展中獲得成就感,然而在實際創意農業發展中,還是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
2.1創新程度不夠,同質化嚴重
現代化創意農業的重點工作內容就是要充分發揮出我國農業資源、文化的優勢,要合理應用創意元素,實現對各種農產品、營銷模式以及發展理念的創新。然而,當前我國創意農業的發展還是處于初級階段,市場上存在的創意農產品同質化較為嚴重,無法充分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欲望,存在各種相互模仿或者照搬的現象,整體產品設計上缺乏特色和信息。與此同時,農業部門未能充分了解掌握市場的發展需求,創意農業在市場的定位不夠清晰,無法最大限度滿足廣大用戶的需求,各項農產品過于單一,缺乏進一步對傳統農業文化和資源的挖掘開發工作,未能圍繞縣、鄉鎮區域打造出具有當地特色的產業鏈文化,經營理念缺乏創新,未能引進先進的現代化技術和農業管理理念,農產品有待進一步的創新開發。
2.2創意農產品品牌運作意識薄弱
由于農業產品自身特性的限制,導致創意農業產業難以形成有效的知識產權保護,市場上的各種創意農產品在短時間內就會被競相模仿、抄襲,農產品品牌保護起來具有很大的困難。然而,品牌運作作為創意農業穩定發展過程的重中之重,是一個必不可缺的關鍵環節。相關農業政府部門必須加大對品牌的宣傳和推廣力度,要呼吁市場農業企業和個體培養良好的維權意識,不斷提高整個市場對創意農業產品和服務的知名度和認知度,成功打造出具有當地文化特色的品牌價值,創造出更多的經濟效益,從而促進創意農業和諧持續的發展。
2.3缺乏專業化的創意農業團隊
我國當前創意農業還處于初級發展階段,極其需要高素質、高層次的農業人才,他們既要掌握豐富的專業農業知識和技能,又必須擁有先進的創新理念和市場運作方法,致使創意農業變得更加規范化、產業化。在創意農業的人才培養工作上面我國還很缺乏,未能有效建立起專業化的創意農業團隊,這樣會嚴重影響到創意農業質量的提高。政府相關部門必須充分發揮出自身在市場中的作用,要積極組織農民參與各種專業化的文化教育培訓,培養農民先進的創新理念和良好綜合素質,不斷提高他們的農產品開拓能力,促進整個行業的發展。
2.4政府引導工作有待加強
農業政府部門未能實現創意農業的共享發展,經濟市場的創意農業還處于分散的經營狀態,未能夠有效形成集群,政府部門過于追求農業發展的實際效益,而忽視了創意農業發展的重要性,創新才是一個行業穩定持續發展的第一要素。“十三五”規劃就明確強調各個行業的發展都要注重創新和共享,政府部門必須不斷優化調整創意農業的結構規劃設計。當前創意農業嚴重缺乏長遠的戰略部署以及科學的產業規劃,整個市場的產業化水平較低,未能夠吸引到更多的資金,政府引導工作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創意農業的各項配套設施較為落后,難以有效形成市場的口碑效應和品牌效應。
3.創意農業發展的相關策略
3.1消除同質化,提高創新度
要想保障創意農業得到和諧穩定的發展,就必須實現其差異化,這樣能夠打破傳統農業的發展格局,不斷開拓新的市場,最大化滿足市場消費者的各種需求,創造出更多的經濟效益。在創意農業發展過程中,農業從業者必須合理運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將農業文化與創意農業產品結合在一起,實現產品的多樣性,吸引到不同階層的消費者。通過展開創意農業的差異化戰略,能夠充分挖掘出農業的特色資源和潛力,運用創新理念附加產品的特色化,有效將科技、文化和農業資源融合起來,促進創意農業的高層次發展,帶動縣區域經濟的發展,建立起完善創新的創意農業新模式。
3.2實現創意農業的品牌化建設戰略
社會的發展離不開創新,要想實現創意農業的可持續協調發展,相關政府部門就必須高度重視創意農業品牌的運作。政府部門要充分發揮出自身在市場中的引導作用,要加大對市場農業品牌的推廣和宣傳力度。市場農業企業必須在國家政策的引導下,不斷提高創意團隊的品牌意識,要加強農業品牌的運作水平,引進先進的經營理念,要組織員工積極參與專業化的教育培訓指導,培養他們良好的品牌意識,能夠充分掌握了解品牌文化知識。與此同時,政府農業部門必須積極完善創意農業的品牌保護制度,要指導各個農業個體戶去注冊使用地理標志,建立起個人或者企業品牌,不斷提高自身的法律保護意識,讓整個農業市場形成健全的法律保護機制。政府要注重社會各個宣傳渠道的運用,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讓創意農業企業品牌得到有效的推廣,不斷提升品牌的整體現象,明確企業在市場中的具體定位。
3.3加強創意農業專業人才團隊的建設
一個行業的發展離不開高素質、高層次的人才團隊,創意農業發展也不例外。要想促進創意農業的發展,就必須積極培養創意人才,充分挖掘出有文化、有技術的現代農民,有關部門要組織這部分農民去參與各種專業化的教育培訓,進一步拓寬他們的視野,讓他們掌握到更多的先進農業文化知識和技能,成為復合型的創新農業人才。政府部門要做好中間人的角色,引導當地各大農業高校與創意農業團隊進行密切的交流與合作,共同開展農業創意項目,在項目研究過程中培養發現更多的人才,實現創意人才的立體化培養。此外,政府部門要合理制定創意農業的獎勵制度,建立健全的農業創新鼓勵機制,充分調動社會農民創新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樣能夠推動創意農業更快的發展,政府部門要注重縣區域農業經濟的發展,引進城市工業的投資,實現工業、農業以及文化產業的融合發展。
結束語
綜上所述,創意農業的發展要注重共享創新理念的樹立,政府部門必須有針對性地制定頒布激勵政策,不斷完善各項保護制度,充分調動社會廣大農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直觀能動性為著力點和出發點,不斷加大對創意農業發展的投資力度,將科學技術、文化以及農業資源有效結合在一起,推進農村創意農業的發展,改善新農村的建設發展,提高農民的經濟收入,從而實現社會主義新農村經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厲無畏,王慧敏.創意農業的發展理念與模式研究[J].農業經濟問題,2013(02):45-48.
[2]秦向陽,王愛玲,張一帆等.創意農業的概念、特征及類型[J].中國農學通報,2014(03):36-38.
[3]張俊.創意農業發展模式研究: 初始條件與動力支撐[J].技術經濟,2013(06):75-78.
[4]厲無畏,王慧敏.創意農業的發展理念與模式研究[J].農業經濟問題,2013(02):65-69.
[5]張雷,何云峰,趙文杰.國家現代農業示范試點太谷縣創意農業發展及啟示[J].安徽農業科學,2016(06):114-126.
[6]厲無畏,顧麗英.創意產業價值創造機制與產業組織模式[J].學術月刊,2014(03):32-35.
[7]呂慶華.管委會對閩臺創意農業合作績效影響的實證研究[J].安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04):142-145.
[8]王愛玲,劉軍萍,秦向陽.創意農業的概念與創意途徑分析[J].中國農學通報,2013(08):421-423.
作者簡介:
江澤(1964- ),男,蒙古族,內蒙古赤峰市人,赤峰市農業廣播電視學校,本科,高級講師,研究方向:現代農業、新型職業農民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