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壯 劉濤
摘要:依法治校是保障高等教育事業改革、發展沿著依法治國基本方略踐行的一項系統工程,而高校學生管理法制化則是這項系統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在高等教育事業不斷發展的今天,實現高校學生管理法治化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筆者試圖通過對現階段高校學生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不斷深入研究,促進我國高校學生管理法治化的完善。
關鍵詞:高校學生管理;正當程序;法治化;完善
基金項目:2015年河北省社會科學發展研究課題《高校學生管理法治化研究》 (課題編號:2015040305)
一、高校學生管理法治化的概念
(一)法治的概念
法治在我國的發展,很長一段時間被誤認為是“形式法治”。即在西方法文化“西學東漸”的過程中經過我國傳統實用性思維的加工、處理,將西方法治思想中支撐其信仰存在的內在精神與理念予以刪除,僅將其作為制度層面的法律予以保留。伴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逐漸意識到法治不僅包含“形式法治”,還包含實質法治。單純的形式法治已經難以指導我國社會法治的進一步發展,有必要期待實質法治的實現。法治不同于人治,主要是指伴隨社會民主化、市場化的進一步發展與完善,通過實現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途徑對公權力予以控制,進而保障私權利最大程度實現的治理模式。
(二)高校學生管理法治化的概念
高校學生管理法治化是實現全面推進依法治校這項系統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我國高等教育事業進一步改革、發展的主要動力,尤其是在高等教育事業不斷發展的今天,仍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高校學生管理法治化試圖通過對高校所享有的管理權予以限制,從而保障其享有的管理權能夠有效運用,進而實現保護學生權益的最大化。即高校學生管理法治化主要是指高校對學生的管理工作應當在嚴格依照國家法律法規的指導下,制定、完善學校管理的相關規章制度,從而實現學生管理過程的進一步規范,進而更好地服務于高校學生的成長成才。
二、當前高校學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高校學生的權利意識伴隨著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不斷深入而日益增強,尤其是近年來學生與高校爭訟案例的不斷增多,致使高校管理者開始思考原有治理過程中曾運用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以及管理方式等是否出現問題。尤其是在依法治校的影響下,高校學生更加關注自身權益是否真正得到保護以及高校在治理過程中是否侵犯其切身利益,由此導致現階段高校學生管理過程中出現許多問題。
(一)相關立法的缺位
由于高等教育事業改革的不斷發展,導致與之相對應的《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的相關立法沒有得到及時修訂,并且在其規范中針對學生管理的條文也多以宣講性為主,缺乏實際可操作性。例如,執法主體的模糊規定,往往在學生管理過程中出現問題時,各主體之間互相推諉的現象時有發生。此外,與此相關的部分上位法缺位,致使高校在學生管理過程中的權力進一步擴大,尤其是大部分高校在學生管理的實踐中,逐漸意識到推進學生事務管理法治化的重要性,從而積極制定與學生管理有關的規范。雖然新增“立法”從數量上頗為可觀,但就其質量而言,還存在一定差距。首先,從內容上看,多體現為與其上位法沖突或者抵觸的情形,從而致使規范本身喪失合法性。其次,從形式上看,沒有形成統一的規范體系,主要體現為不同部門針對同一事項有不同的規定,以致該具體規定無法具體適用或者難以操作執行。最后,從程序上看,多缺乏必要程序,例如制定規范時缺乏相關調研、論證以及征求意見等民主情形,從而導致此類規范一經推出便引發不良的社會影響。
(二)正當程序的缺失
高校學生管理的上述“立法”規定,多體現為“重實體,輕程序”,即不少高校在推進學生管理法治化的進程中,因其對實體與程序的辯證關系缺乏正確理解,致使對正當程序的價值觀念予以忽略,僅對關涉當事人實體權利的部分予以明確規定。實踐中,程序規定的缺位以及未對程序予以合理關注,導致高校學生管理過程中管理者不按程序辦事,多體現為缺乏連續性、穩定性和可預見性,即管理者所應依據的程序多因人、因事、因時而被恣意改變。此種情形對于學生而言,因未明確規定其參與、監督以及救濟等方面的程序權利,導致高校學生事務管理權力無法得到有效控制和制約,從而導致實體正義無法得到實現。正當法律程序的缺失影響并阻礙了高校學生管理法治化的實現進程,主要體現于在學生管理過程中往往將學生作為客體,而常常將自己置于主體地位,且多采取以命令或者告知的方式進行管理。例如,學生受處分多表現為一般的告知,往往缺乏聽取申辯、舉行聽證等有效民主管理的方式。
(三)權利救濟的不足
現階段高校學生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還體現于學生權利救濟渠道的進一步暢通,主要指在高校學生管理糾紛發生后包括學生提出申訴、提起民事或者行政訴訟在內的一般救濟途徑的行使均存在一定的阻礙。例如教育部頒發的《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以及部分高校的規章制度均對申訴制度做出了規定,但因其規定本身不明確、缺乏不可操作性,在難以保障申訴公正、合理的情形下,致使這一機制往往處于閑置狀態。而民事訴訟本應作為學生實現權利救濟的主要途徑,但卻受民事訴訟法只調整處理平等主體之間人身權利和財產權利受案范圍的規制,將學生管理過程中涉及人身權利與財產權利以外的部分糾紛未在民事訴訟法中予以規定。即對于這部分案件提起的民事訴訟,法院一般會裁定不予受理。其中,這類案件的典型如學生訴高校未授予其學位的案件,致使各地法院在法律尚未明確規定的情況下,多作為行政訴訟予以處理,但仍有一部分案件被法院以不屬于行政訴訟受案范圍而不予受理。具體而言,以上三種權利救濟方式未充分發揮其效用,若僅僅通過此三種方式也難以充分解決高校學生管理過程中不斷出現的糾紛,并且學生權利救濟問題未得到充分解決,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高校學生管理法治化的進程。
三、高校學生管理法治化的完善
針對高校學生管理過程中出現的以上問題,管理人員應當樹立以人為本、服務的理念,通過采取健全高校學生管理法律體系,建構正當管理程序以及完善相應的權利救濟機制等方式,真正實現我國高校學生管理法治化的完善。
(一)健全管理法律體系
建立健全高校學生管理法律體系,主要是指建立新的法律法規、修改完善現有法律法規以及建立完善的高校內部管理制度。首先,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貫徹實施在高校內部主要體現為依法治校,即其所依之法并未完全覆蓋高校學生管理的全部內容,應在結合我國立法現狀的基礎上針對類似于考試作弊等問題予以明確規定。同時應當建立與《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相適應的程序性立法,使其上述法律中明顯體現為宣講性的條文具有具體運行、操作的可能性。其次,針對頒布較早、修訂次數少或者尚未修訂過的《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法規而言,立法不僅表現為嚴重滯后于當今社會的發展,還表現為背離了原有的立法初衷、立法目的以及立法理念。現階段為了貫徹依法治校的進一步推進,應在服務學生以及維護學生權益相關理念的指導下加大對相關立法的修訂與完善。最后,健全高校學生管理制度也是高校學生管理法律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即高校學生管理規定作為高校內部的“法”在具體制定過程中應遵循合法性、合理性以及民主性原則。合法性原則主要體現于高校制定的規章制度不應違背憲法、法律的規定,且應當在現行教育法律法規的規制下,結合本校發展的實際情況制定規章制度。合理性原則主要是指高校制定規章制度時應公平、公正,合乎情理,不能僅因學生上課偶爾低聲說話、遲到或者早退等情形就給予學生嚴重警告或者留校察看等處分。民主性原則是指高校在制定規章制度時,不僅要考慮聽取高校學生管理者的意見和建議,還要考慮征求在管理過程中處于相對弱勢地位且被管理的廣大學生的意見和建議,從而致使制定的規章制度更加符合實際,進而保障其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更容易得到廣大學生認同。
(二)建構正當管理程序
正當法律程序深受自然正義觀念的影響,最早提出于英國的《自由大憲章》,其后在美國《憲法修正案》中得到進一步發展。將正當法律程序運用到高校學生管理過程中,不僅體現為有利于解決高校學生管理糾紛、促進高校學生之間權利的實現,還體現于在實現管理者之間權力制衡的基礎上規范雙方基本權利。在依法治校下的高校管理過程中,還應當加強管理者的程序意識,即應當將正當法律程序的理念滲透到學生管理的各個方面,主要包括實體正義的實現以及保障實體正義實現的程序正義也應當予以實現。在實現學生管理實體正義的過程中,應更加注重強調學生應當享有的程序性權利,例如享有針對處分的申辯、聽證等權利。建構正當管理程序有利于保障學生管理活動嚴格依照既定的正當法律程序運行,從而實現處理過程的公正、公開、公平,進而實現學生權益保護的最大化。
(三)完善管理救濟機制
“無救濟即無權利”或稱“沒有救濟的權力不是權力”這一法律格言強調救濟對于實現權利具有重要的作用,具體體現在高校學生管理過程中的權利救濟主要指學生提出申訴、提起民事訴訟以及行政訴訟等途徑。首先,教育申訴制度的建立與完善應逐步提上日程,尤其是針對校內申訴,應當建立相應的處理規則或者機制,保障學生的權利能夠得以實現。其次,建立教育仲裁機制。相對于訴訟權利救濟方式而言,教育仲裁機制的構建不僅降低糾紛雙方的經濟成本,還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法院審理教育糾紛時存在欠缺專業知識的局限。最后,保障學生的訴訟的權利。如果適用上述兩種方式仍不能解決對學生被侵犯權利的救濟,則只能寄托于最后的司法救濟途徑——訴訟。針對上文所提及的高校學生管理涉及的案件糾紛,應具體區分是適用民事訴訟還是行政訴訟予以解決。通過以上三種具體學生權利救濟方式的建構與完善,能對高校學生管理起到一定的監督與制約作用,從而更好地維護學生權益,進而推進我國高校學生管理法治化的進程。
參考文獻:
[1]王江海,尹紅.我國高校學生管理制度缺失與對策研究——基于權力來源視角[J].中國農業教育,2012(10):9-12
[2]李巖.高校學生管理法治化研究[D].大連:大連理工大學,2010.
[3]劉映,楊鳴亮,向渝.大學生個人知識管理研究[J].高等農業教育,2014(09):96-99.
[4]孫杰.依法治校視角下的高校學生管理法治化研究[J].高等農業教育,2015(07): 8-70.
作者簡介:
馬壯(1990- ),男,河北省邢臺人,河北大學政法學院,法律碩士(法學)研究生;
劉濤(1992- ),男,河南省信陽人,河北大學工商學院,法學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