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佩英
摘要:隨著我國人民人均GDP的提高,我們從原來的只求溫飽,到物質追求,再到現在人們追求精神方面的享受,從而提高了我國旅游業的發展。鄉村旅游是近年來我國旅游發展的重要形式,也是鄉村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本文通過收集大量的資料,對陜西鄉村旅游業發展的經濟影響做了深入分析,指出陜西發展鄉村旅游存在的問題,并對鄉村旅游業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鄉村旅游;經濟效應;建議
鄉村旅游是新型行業,它以農民為經營主體,以農民所擁有的農作物、土房、田園等為特色,以旅游服務為手段,以體驗農家樂為宗旨的鄉村家庭經營方式。人們可以體驗生活、教育兒女、了解民俗,充分體驗田園生活特色。如今,國家非常支持鄉村旅游業的發展,這意味著國內中層階級的崛起,扶植鄉村,致富鄉村,帶動家庭休閑旅游,拉動內需發展,調整產業結構,發展鄉村旅游業正值當下。
陜西,一座千年古城,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資料顯示,2015陜西省鄉村旅游投資131.59億,鄉村旅游接待1.4億人次,旅游收入158.9億元。“十二五”期間,全省鄉村旅游接待人數和收入分別平均增長30.3%和30.8%。目前,全省有農家樂、農場、莊園2萬戶,從業人數達23萬人,通過旅游業脫貧人數約60萬人,占全省脫貧人數的15%。新形勢下,鄉村旅游業已成為全省旅游業發展的新引擎。
一、陜西鄉村旅游業發展的經濟影響
1.實現鄉村勞動力轉移,緩解鄉村就業壓力
鄉村旅游業的興起成為轉移農村勞動力的重要途徑,大部分男青年在農閑時外出打工,剩余的人在家種地就造成了人才的閑置,鄉村旅游業發展起來,能夠使剩余的人力被充分利用。據資料顯示,我國整個旅游業經濟帶動的就業人口總數每年達300萬人,5年共創造就業崗位1500萬個,其對擴大城鄉居民就業率的作用不趨小視,它不但能緩解鄉村人就業問題,還能帶動經濟發展,完成對農業的轉型。“十二五”規劃期間,陜西鄉村旅游共解決就業人口達23萬人次,有力地促進了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緩解了就業壓力。
2.帶動周邊經濟,提高鄉村生活水平
當鄉村旅游業發展起來,周邊的樓盤、土地的價值等也跟隨著上漲,還能為周邊的農副產品帶來大市場,一個完整的產業鏈一定是連接著生產者和消費者,這樣,農民與各種飲料、農副產品、山貨的供應商保持著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也能夠帶來穩定的收益,為鄉村經濟收入提供了新來源。
3.調整產業結構,帶動其他行業發展
旅游業主要圍繞食、住、行、娛、游、購六個大要素,旅游景點為主要領頭羊,其他附屬要素也缺一不可,它能刺激消費者消費,擴大新的消費市場,拉動新的消費項目。過去農民以種地為主,如今旅游區的農民以旅游接待為生,還可以賣一些特產或者農副產品,從而擴大了農產品的銷售渠道,地方特產遠近聞名,吸引來了更多的顧客,也是顧客感受到農民的樸實,形成一個良性循環的旅游產業鏈,調整了整個產業的結構。
4.加速鄉村走入小康社會,現代化建設和鄉村設施改善
有了經濟來源,鄉村很快能夠走入小康社會,國家提倡的改善鄉村落后的政策也能被快速推進,有利于縮小城鄉差距,促進鄉村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這樣發展下去還能間接催生新型農民,提高農民文化素質,改善農民的形象。
二、目前陜西鄉村旅游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鄉村旅游投入迫于窘境,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改善尚有困難
資金是每一個項目的虎口,相比起傳統旅游業,鄉村旅游資源分散,原生態的旅游資源多數交通不便,因此在開發階段遇到很大的瓶頸。資金、技術、人才等生產要素的投入,道路、通信等基礎設施和修整、改善生態環境都是很大的問題。甚至于一些地區鄉村旅游的先期投入與預期的經濟收益不成正比例,各方面與預期設想也有偏差。
2.鄉村旅游開發特色不明顯,雷同現象嚴重,缺乏多元化產業
鄉村旅游的本質應是特色,最大的賣點也應是它的特色,目前全國鄉村旅游的主要問題是特色的開發不夠明顯,雷同現象嚴重,業態也過于單一。陜西省內也有許多鄉村旅游地也都有著自身特有的鄉村旅游發展模式與特色。如以鄉村活化文化的關中民俗文化旅游體驗地——袁家村,開放型品質民俗文化體驗地——馬嵬驛,有山有水有故事——青木川,還原關中民俗生態的休閑體驗旅游目的地——周至水街。這些品牌化的鄉村旅游地是我國鄉村旅游發展的模范,對我國其他地區發展鄉村旅游也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這些景區的開發模式也存在一定雷同,特色優勢不明顯。
3.原生態保護與商業化的矛盾
鄉村文化是發展鄉村旅游的靈魂,是最有特色的廉價品牌宣傳,但是在商業需要的發展下,使鄉村文化的韻味逐漸發生了變化。生態地為了增加對顧客的吸引,盡力改造環境,增加顧客的舒適度;對當地的建筑和一些山坡進行了維護、修整;為了方便更多旅客的到來,鄉村修建了公路,但這些原始的環境都被改變,沒有最初的特色,使原生態鄉村文化的傳承和保護受到了威脅。
4.鄉村旅游品質有待提高
從目前陜西一些典型的鄉村旅游開發模式來看,還存在求量擴規模,但旅游品質不高的現象。主要表現在:景區基礎設施建設不到位,如公共衛生間、停車場、餐館嚴重缺乏;餐飲住宿環境較差;景區工作人員服務水平低等方面。同時,亂扔垃圾、隨意刻字留名等旅游不文明現象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鄉村旅游的發展品質。
結論與建議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陜西鄉村旅游業發展對當地經濟發展、提高農民生活水平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在后續發展鄉村旅游中可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注重鄉村旅游景區的基礎設施建設;
2.適度開發、合理開發,在開發的過程中注意對原生態的保護;
3.突出景點的特色,用自身特色堅持做自己的品牌。
發展鄉村旅游業將是解決鄉村問題的重要的捷徑。因此,因地制宜地把鄉村旅游業發展起來,用戰略性的眼光去看待鄉村旅游業建設,鄉村旅游業的日益成熟,指日可待。
參考文獻:
[1]柯珍堂.我國鄉村旅游業發展的經濟效應分析[J].現代營銷(學苑版),2011(02):66-67
[2]陳文娟.陜西省旅游業現狀分析與發展對策[J].網絡財富,2009-05-01.
[3]姚蓉.陜西旅游業發展路徑探討[J].新西部(理論版),2014-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