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講座是此次走進鄉村教育活動的重頭戲。培養對象聚焦鄉村教育最關注和最前沿的問題,根據問題準備了有針對性的講座,有的放矢地為解決阻滯鄉村學校發展、教師專業成長的問題支招。
聚焦創客教育。高中理科類名教師培養對象王同聚在五華縣水寨中學和五華縣實驗學校做了兩場題為《智能機器人為創客教育開啟創新之門》的科普專題講座。對當地的老師和學生而言,“智能機器人”和“ 創客教育”都顯得比較陌生。當智能機器人展示眼前時,現場嘖嘖的驚嘆聲不絕于耳。王同聚選擇這一前沿話題,目的正是為了更好地在鄉村學校推廣創客教育和STEAM教育,讓山區的師生也能跟上“互聯網+創客”時代的新潮流。講座結束后,王同聚動情地說:“我看到了一雙雙求知若渴的眼睛,很高興我的講座讓學生和教師們拓展了視野,增長了見識,激發了鄉村師生開展創客教育和STEAM教育的熱情。”水寨中學校長周文也很受觸動,他表示,要積極創造條件,在學校開設現代教育技術創新實驗班,學習發達地區的先進經驗,與師生一起探索創新教育的新模式。
聚焦學生素養。在饒平縣錢東鎮中心小學,小學名師培養對象馬東光為當地師生獻上題為《正確解讀文本 實施閱讀教學》的精彩講座。馬東光認為,農村孩子的閱讀素養總體上比城市孩子低,因此,在鄉村課堂構建高效的閱讀教學課尤為必要。針對當地教師閱讀教學的困惑,馬東光在講座中指出,閱讀教學課堂不能只是停留在理解文章內容上,而要引導學生理解作者的語言精華、表達思路和文章結構。從寫作的層面指導閱讀,從語言運用上掌握語言,具體的閱讀教學方法,則可以靈活運用、不拘一格,如自主研讀、感情朗讀、編演課本劇、讀寫結合等都可以嘗試。聽完講座后,一位鄉村教師告訴記者,馬東光的講座觸及到了鄉村學校語文教育的軟肋,在聽講座的過程中,他不時有豁然開朗之感,他將努力構建高效的閱讀教學課,提高學生的閱讀素養。
聚焦學校發展。在興寧幾天的活動中,名校長培養對象紀勝輝先后做了三場講座,與當地校長、行政骨干進行了深入交流。《“54329”學校管理體系優化模式》和《學校班子建設的思考與實踐》的專題講座,側重分享規范、科學、合理工作機制和領導班子建設的經驗,而在面向全市小學校長的專題報告《讓每個孩子都發光》中,紀勝輝則著重為當地鄉村教育注入新的辦學理念。在紀勝輝看來,教育的使命是“讓每個孩子都發光”,“引導生命展開和綻放、凸顯生命靈動和弘揚生命個性”,而要做到這一點,必須以卓越的教師為本,同時發揮家校聯盟的作用,“讓每個教師都發光”以及“讓每個家長都發光”。紀勝輝認為,“辦學水平的差距關鍵在于教師專業成長,地區之間是這樣,學校之間也是這樣”。所以,鄉村學校要想實現蛻變,首要的任務就是構建有效的教師專業成長模式。在這方面,他分享了他所在的金珠小學的實踐經驗,即“2-4-1”教師專業成長模式。“2-4-1”教師專業成長模式,包括“2核心”(公開課、課題研究)和“4個1”(一份工作、一個課題、一篇文章、一項成果),目的在于引領教師從合格走向優秀,從優秀走向卓越。很多校長紛紛拿出手機,拍下“2-4-1”教師專業成長模式的內容。不難看出,教師專業成長的問題引起了他們深深的共鳴。紀勝輝的講座內容接地氣,分析精到,且不失幽默,深受與會人員歡迎,會場上笑聲和掌聲不時響起,在忍俊不禁中留下意味深長的思考。講座結束后,一位校長表示:“紀校長的專題講座現實性、實踐性很強,很有借鑒價值,特別受啟發,收獲滿滿!”他希望,紀勝輝能到他們學校去,為學校的辦學做出診斷。幾位鄉村學校的校長還邀請紀勝輝到會議室繼續長談,探討如何讓名校的經驗在鄉村學校落地生根。
其他專題講座,如小學名校長培養對象孔文東的《讓每個孩子的夢想開花》,中學名校長培養對象袁閩湘的《生態教育讓每一個生命幸福成長》等等,同樣精彩連連,博得了陣陣掌聲。在講座思路和內容的安排上,名教師、名校長們注重結合當地教育的實際,設身處地站在當地教師、校長的角度,共同探討鄉村教育的發展藍圖。也正因為如此,講座的內容富有現實意義,滿足了當地教師、校長的專業化成長的需求,真正凸顯了名師、名校長的輻射效應。
先進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和管理智慧,帶給了當地教師難得的成長契機。在為期一周的活動中,名教師、名校長培養對象未能走進當地所有鄉村學校,但很多老師都自發趕來,甚至有校長親自帶隊前來聽課。置身現場,不難感受到名教師、名校長培養對象的用心付出和當地教師的學習熱情,正如五華第五小學李老師所說,“聽完了講座,心里一直有著暖暖的幸福感、滿滿的充實感、深深的觸動感,就像吃了一頓豐盛的營養大餐!”
(部分圖片由華南師范大學、廣東第二師范學院、廣東省外語藝術職業學院提供)
責任編輯 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