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杰
摘 要:自2007年中國第一家村鎮銀行儀隴惠民銀行在四川省開業以來已有10年時間,期間,村鎮銀行雖有一定的發展,但還存在若干制約發展的制度性問題,文章對這些問題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村鎮銀行 制度性問題 分析探討 發展方向
中圖分類號:F83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6)05-128-01
一、關于村鎮銀行的商業性定位
村鎮銀行是在我國銀行商業化改革背景下產生的,其商業性定位是承擔農村金融市場服務的“開拓者”,其服務主體是商業銀行無暇顧及或沒有能力開發的農村、農業、農民。現實的村鎮銀行由于規模小,管理人才短缺,運營方式單一,結算渠道不完善,市場定位不合理,存貸比偏高,吸存難度大,創新能力不足,經營管理水平不高,與農村信用社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同質化”,同村鎮銀行設立初衷的“新機制”和“差異化”有較大距離。
村鎮銀行的功能定位。村鎮銀行與目前的縣域銀行(農商行、農合行、農信社)是同質競爭關系還是差異化的互補關系,還是競爭與差異化互補兩者兼備?從目前情況看,農商行、農合行、農信社、村鎮銀行并沒有差異化功能定位,有的倒是因為農村金融機構存在明顯的稅負差別,村鎮銀行目前所得稅率為25%,營業稅及附加稅率為5%,而農信社所得稅全部免除,營業稅及附加稅率為3%。為此功能定位與政策扶持的關系必須理順,銀行規制必須明確,這樣才有利公平競爭。
二、關于村鎮銀行的股份結構
2006年,銀監會鼓勵社會民間資本設立村鎮銀行,規定有一家商業銀行作為村鎮銀行的主發起行。2007年銀監會發布《村鎮銀行管理暫行規定》,指出村鎮銀行最大股東是主發起行,持股比例不低于總股本的20%,其他單一非銀行企業法人持股比例不得超過10%。2012年銀監會出臺《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銀行業的實施意見》,將村鎮銀行主發起行最低持股比例由20%降為15%。
在實際工作中,發起行希望占控股地位,能主導經營。所以,發起行在村鎮銀行中的持股占比都在50%以上,有的甚至高達80%~90%。發起行憑著自身的控股地位,自然而然地把自己的經營思路和金融產品“克隆”過來,這樣,村鎮銀行就變成發起行的“分支”機構。因此,村鎮銀行的設立,應嚴格控制主發起行的持股比例。
既然村鎮銀行設立意圖之一是向民間資本開放的金融機構,股份80%以上應由社會資本出資認繳,優先引入當地有經濟實力的優勢企業和種養業大戶。民營股東會按照市場化思路去經營銀行,他們更了解市場,更能催發創新。而發起行應在村鎮銀行的規制設立、合規經營操作、風險防范,公司治理方面發揮更大更好作用。
三、關于村鎮銀行的管理模式創新
如何實施村鎮銀行“質”的提升,有兩條不同路程可供選擇:一是傳統做法,在目前專業管理人才嚴重短缺的條件下,要想把全國1000多家村鎮銀行從整體上提升素質是個難題。二是實施村鎮銀行管理模式創新。突破主辦行管理村鎮銀行模式,借助股權基金管理運作模式,走出“小資本小銀行”的誤區,在全國以省(市)為單位組建村鎮銀行控股公司,通過聚集一批高端專業人才,建立市場化委托代理制,對村鎮銀行進行全方位、高端化管理和服務。實施高端戰略投資者同“本土化”民間資本組合,實現規模化連鎖式為特色的村鎮銀行,實現銀行管理模式創新。這樣的村鎮銀行有別于農商行,農合行和農信社,從資本規模、人員素質、經營理念、管理模式多個層面實行改革創新,真正做到高人一籌,為我國農村金融創新邁出堅實的一步。
四、關于村鎮銀行的未來發展方向
村鎮銀行未來發展要適應城鎮化發展需要,城市化是未來20~30年中國發展的主要動力。我國城市化每年提升1個百分點,經濟增長5個百分點,能使1000萬農民轉變為城鎮居民(目前,城鎮居民的消費是農民消費的3倍)。城市化能提供強大的投資需求,城市化率每提高1個百分點,孰能提供6.6萬億元的投資需求,城市化能有效促進消費,城市化率每提高1個百分點,孰能增加5000億元社會消費。這就是說在未來20~30年較長時間中,城鎮比原來的農村無論是投資和消費是成倍甚至更大的增加,這給村鎮銀行發展提供廣闊的舞臺,服務中國城鎮化是村鎮銀行的堅定不移的發展方向。據此,村鎮銀行的發展方向應提升為縣域銀行。隨著農村城鎮化的發展,縣域金融服務趨向多樣化,改革“一縣一行”的制度設計,形式“一縣兩行”一家農商行,一家村鎮銀行的競爭格局,以此配合城鎮化發展,是具有創新意義之舉。
參考文獻:
[1] 楊照澤.村鎮銀行風險其策略淺析[J].現代經濟信息,2010(19)
[2] 林菲菲.我國村鎮銀行風險防范研究[D],山東財經大學,2012
[3] 蔣玉敏.村鎮銀行風險管理的現狀[J].問題與對策,2010(1)
(作者單位,溫州銀行衢州分行 浙江溫州 325000)
(責編:趙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