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吾文
摘 要:文章分析蒼南公立縣級醫院財政補償方式。結合新醫改的精神和當前縣級醫院財政補償現狀,對全縣公立醫院財政補償方式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探討。解析當前財政補償方式中縣級醫院面臨的生存和發展困境,為縣級公立醫院今后可持續發展提供建議。
關鍵詞:縣級公立醫院 補償機制 現狀 影響 建議
中圖分類號:F8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6)05-152-02
一、蒼南縣醫療衛生系統財政補償方式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浙江省蒼南縣公立醫院收入渠道有:財政補助和醫療收入(該縣2013年取消藥品加成,實行藥品零利潤,國家財政補助藥品加成)。財政差額撥款作為國家財政預算撥款補助的一種方式。各地區有不同的補助比例,蒼南縣財政補助差額按35%(財政按單位計劃內在編人員預算年度月工資應發工資總額的35%補助)比65%(單位自負)。由于目前我國公立醫院的補償機制尚未健全,特別是在政府財政投入嚴重不足的情況下,醫院不得不靠“創收”來補虧損、謀發展,醫療收入增長依賴醫療服務價格政策,誘發了醫療行為的不合理發展,醫務人員勞動價值不能充分體現,醫療費用增長得不到有效控制,人民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矛盾仍十分突出。醫療保險制度仍不完善也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醫院經濟運行。在國家公立醫院改革的新形勢下,縣級醫院在面臨的外部環境和內部消化能力削弱的雙重壓力下,如何生存和挖掘自身潛力,國家財政能否加大財政補助政策和補助模式的轉變,成為我縣縣級醫院發展新的課題。
二、蒼南縣醫療衛生系統財政補償方式對縣級醫療衛生基層單位的影響
以我院2014年和2015年相關的財務數據為依據,探討蒼南縣財政補償方式對該縣縣級醫療單位的影響:
1.醫院年總收入2014年和2015年增長幅度放緩,醫院收支略有結余,經營壓力變大,2014年我院醫療收入20665.73萬元,2014年收支節余50.1萬元,2015年醫療收入20842.75萬元,2015年收支節余17.39萬元。
2.財政補償所占份額仍然較低,2015年醫院財政補助總量824.26萬元(其中:公立醫院改革補助經費273.95萬元,人員經費補助550.31萬元),占年總收入總量的3.95%,2014年醫院財政補助經費635.67萬元(其中:公立醫院改革補助經費121.24萬元,人員經費補助514.43萬元),占年總收入總量的3.08%,與2014年占有率相比較略有增加。
3.公立醫院改革后醫院部分診療費用和檢查收入占比有所提高,但相對15年公立醫院改革補助經費273.95萬元,可以說是杯水車薪,2015年診療費用2407.07萬元占年總收入11.55%,2014年診療費用2051.74萬元占總收入9.93%:2015年檢查收入2160.48萬元占年總收入10.36%,2014年1951.11萬元占年總收入9.44%。
4.醫院門診和住院人次負增長,在醫院現有的經營條件下,醫療服務資源已是飽和狀態,醫院生存狀況面臨巨大壓力,2014年門診診療人次47.13萬人。2015年門診診療人次46.51萬人,增長率為-1.3%,2014年住院人次2.13萬人,2015年住院人次2.04萬人,增長率為-3.96%。
5.醫院員工個人年人均消費有所提高,2014年個人年人均消費0.55萬元,2015年個人年人均消費0.83萬元(2015年政策性調整工資),相對15年醫院財政補助總量824.26萬元,醫院經濟負擔進一步加大,員工在醫療工作量加大的情況下,對補償滿意度低,多數一線醫療服務人員認為沒有真正體現其個人勞動價值。
6.過去藥品收入是醫院收入和利潤的主要來源,雖然醫院藥品收入占比略有降低,但取消藥品加成后,醫院盈利空間有限。2014年藥品總收入9897.52萬元,占年總收入47.89%,2015年藥品總收入9274.94萬元,占年總收入44.5%,而公立醫院改革經費2014年補助經費121.24萬元2015年補助經費273.95萬元,按2015年藥品收入9274.94萬元的10%=927萬利潤計算,醫院利潤空間進一步縮小。
7.醫院引進高級人才的難度進一步加大,醫療服務資源得不到充分利用,2014年醫院在編人數525人,其中編內在職人員350人,編外職工175人,2015年醫院在編人數546人,其中編內在職人員371人,編外職工175人,2015年新增編內人員21人,財政人員經費補助相比2014年只增助9.08萬元,2016年醫院在編人數549人,隨著政策性調整工資,每月新增人員經費支出37.25萬元,2016年人員經費支出新增447.03萬元,相對應的員工社會保障費和住房公積金繳納進一步加大了醫院的經濟負擔。特別是編外在職員工的人員經費,(2014年編外人員經費1518.17萬元,2015年編外人員經費133.15萬元,)完全由醫院內部消化,在基層醫療單位編外人員特殊群體占比大這樣特殊的醫療環境下,使得醫院的發展前景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8.現行的醫療保險制度也一定程度制約了醫院經濟的運行,由于患者門診或住院產生的費用,醫院都要墊付其醫療保險報銷部分的金額,影響了醫院資金的良性周轉。目前醫院每個月墊付醫保資金約1000萬元,經社保基金中心審核審批,一般都要1~2個月資金才會到賬,醫院要3000萬元流動資金來周轉,嚴重影響了醫院經濟的良性循環。
三、探討縣級醫療衛生系統財政補償方式轉變的幾點建議
1.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加大政府投入,提高財政補償和醫療服務補償比重,優化財政投入機制,2016年年初,蒼南縣衛計局已就蒼南縣衛生醫療系統財政補償比例問題,向蒼南縣財政局提交關于申請加大蒼南縣衛生醫療系統財政補償比例的提案申請。
2.積極和醫保部門溝通協調,要加強醫保資金管理,完善醫保部門與醫院的協調機制,加強醫保審核,審批流程管理,嚴格按照醫保基金管理制度,加強醫保資金支付監督,及時對賬,縮短醫保資金支付時間差,減輕醫院資金流動壓力,促進醫院資金流動良性循環。
3.物價管理部門應及時按照物價管理政策,及時調整醫療服務收費項目和收費標準、完善醫療服務價格修改政策,以促進醫院加強收費管理,通過提高醫療服務水平,維護醫院公益性質。
4.醫院要改革人事分配和績效考核制度,實行績效考核二級核算制度,細化醫護人員工作量考核,做到多勞多得,能真正體現醫護人員勞動價值。醫院全面加強總成本和科室醫療成本核算,通過控制單病種費用等方法嚴格控制醫療費用增長速度;加強醫院品牌建設,通過提高病床使用率,縮短病床周轉次數等手段挖掘內部潛力,提高自我補償能力,形成以技養醫長效機制,提升醫院自身競爭力。
5.提高醫院防范風險意識,控制負債水平并降低財務風險,及時做好財務和經濟效益分析,健全醫院內部控制制度,強化醫院內部審計監督職能,促進醫院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
四、結束語
健全的補償機制是滿足醫院正常運營的必要條件,也是公立醫院改革走向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更是公立醫院回歸公益性的重要保障。在我國,縣級公立醫院占公立醫院總數的近50%,其醫療服務覆蓋全國70%的人口,在當前農村三級醫療衛生保健網中起到龍頭作用。系統調查政府財政對縣級公立醫院的補償方式、補償范圍,以及醫院對現有補償機制情況下醫院的生存和發展狀況,將有助于完善和健全當前縣級公立醫院補償機制,可以為今后深化公立醫院改革提供參考,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 李嬌龍.安徽省縣級公立醫院補償現狀及對策研究.安徽醫科大學,2014(1)
[2] 周典,耿敏,田果.縣級公立醫院補償渠道轉變及其利弊分析[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3(09)
(作者單位:蒼南縣第三人民醫院 浙江蒼南 325800)
(責編:趙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