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亞輝
興趣作為人們內心的一種活動,能夠很大程度上提高人們的學習和工作效率,尤其對于教師而言,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效率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初中物理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們不斷嘗試全新的教學模式,最大程度上體現物理本身的實踐效用,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興趣教學.
在初中物理的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們應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呢?首先,要全面認識到物理這一學科的抽象性.所謂抽象性,就是物理是一門以光、電、力、熱等自然現象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因而對于初中生而言,在學習這些抽象知識時,難免會產生枯燥的反感情緒.這就要求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情緒,體現物理教學的形象性,適當降低學習難度.另外一方面,將物理這一學科強大的實踐性應用在課堂上,比如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物理小實驗,切身感受物理的奧妙,這樣將會大大提高教學趣味性,同時也能夠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具體教學方法如下.
一、善于提問學生,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主觀能動性
1.向學生提問的重要性
初中物理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之間應針對如何向學生提問這一問題積極探討,總結出適合自己學生的教學計劃.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以適時向學生拋出關鍵性問題為主要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自發性思維,從而激發自主學習的興趣.總體來講,教師向學生提出問題實則是誘餌,那么學生能否成功上鉤的關鍵在于誘餌是否足夠誘人.因此這就要求初中物理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足夠用心,只有這樣,學生才會跟著問題一步一步思考下去,最終掌握知識要點.
2.設計問題的方法
設計問題就是以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目的,因此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一定要深刻理解教材,探討學生的心理變化,最終制定出一套適合學生的、切合實際的教學方案.另外在實施該教學方案時,教師也要充分體現出所提問題的巧妙性.具體來講,教師首先應保證所設問題的質量,以教學大綱中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的為出發點,不斷引導學生思考問題,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所設問題應為鏈式結構,相互之間緊密聯系.每個問題都發揮出承上啟下的作用,保證將所有重要知識點串聯起來,最大程度上幫助學生創建和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
3.引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師應采取正當、有效的教學手段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領學生不斷自我學習.那么如何才能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首先教師應以學生為本,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了解學生在學習物理時的真正需求.比如教師可通過溝通的方式,在課下與學生和家長加深交流,采取因人而異的教學模式,解決學生在學習上遇到的問題.另一方面,教師應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效率,激發學生的學習潛力,同時鼓勵學生要不斷前進,追求更高的目標.
4.結合實際生活
物理作為一門自然學科,與其他學科相比,較為抽象且難度略大,但應用范圍極其廣泛,與日常生活也密切相關.教師教學過程中,應充分體現出物理的實際應用性.例如在講《電荷和電路》時,可以這樣問學生:大家有沒有觀察過頭發在冬天容易干燥呢?還是夏天容易干燥呢?那么我們用塑料梳子在干燥的天氣梳頭會出現什么現象呢?又沒人試過將剛剛梳過頭發的梳子靠近小紙屑呢?這樣一系列前后相關的問題與實際生活緊密相關,充滿生活氣息,大大提高了課堂授課的趣味性,從而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引發學生對生活細節的思考,也為后面的教學內容做鋪墊.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僅教會了學生掌握知識,也潛移默化的告訴他們物理是非常有用的一門學科,它其實就藏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只有將教學與生活緊密聯系,才能引導學生主動發現生活中的物理,感受物理在生活中的奇妙之處.
二、幫助學生體會學習物理的用處,體驗靈活運用物理的成就感
初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對身邊的事物充滿了好奇.教師應抓住學生這一特點,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和實踐操作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例如通過實驗教學的形式,引導學生體會物理的奇妙,同時掌握好初中階段的物理知識.
1.將實驗融入教學
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往往采取課堂演示實驗的方式完成教學要求,因而很大程度上忽視了學生的能動性.為了完善這種傳統實驗教學模式,教師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教學過程中采取操作實驗為主,演示實驗為輔的新模式,同時鼓勵學生勇于嘗試、動手實驗,讓學生在每個小實驗中體會學習的成就感和樂趣.另外,教師也可以改編教材中的許多實驗,比如讓學生在教室里拿著三棱鏡觀察光產生彩虹的現象,這樣學生就很容易掌握光的色散這一抽象問題了.
2.引導學生參與實驗
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扮演引導者,適時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同時引導學生進一步學習,并在學生成功時鼓勵他們.例如,教師可對學生進行分組,鼓勵學生課下準備資料,課上積極發言和參與實驗,并讓學生討論實驗的心得.同時,教師也應在學生總結學習經驗時給予贊揚,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自豪感和樂趣.
3.介紹物理學史
初中階段,學生剛剛接觸物理這一新學科,對該領域缺乏必要的認識,因此教師在引入新的物理名詞時,應嘗試講故事的方式將相關的人文歷史和趣事介紹給學生,這樣不僅可以提高教學內容的趣味性,激發學生對物理的興趣,同時也可以加深對學習內容的理解.例如,對學生講述有關牛頓發現萬有引力與蘋果的故事,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同時也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引導每個人不斷進步的動力.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善于向學生提問題,同時將理論教學、實驗教學、實際生活三者相互聯系,引導學生一步步掌握知識要點.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發現物理的奧妙,體會到初中物理的趣味性,并逐漸培養學習物理的興趣,真正意義上提高學習的主觀能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