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詩桂
著名的心理專家曾經說過,未來的文盲不是目不識丁的人,而是沒有自學和缺乏創造力的人.所以我們對初中生的培養和教學,不再是教他們學習知識,而是引導他們自己學會如何學習知識.這是“授之以魚”的過程,用良好的思維邏輯性和強烈的學習欲望及科學方法來保證知識的學習.導學案把教師的教學目標轉化為學生學習的目標,改變課堂教學模式,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按照從易到難,從表面到本質,從特殊到一般的認識規律,有目的、有層次安排學習活動,教師要從主演變為導演,走下講臺,深入到學生中去,指導學法,讓學生的學習活動貫穿整個課堂.
一、導學案對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指導意義
1.能夠有效提高課堂效率
導學案一般在課前就由學生完成了,課上是一個驗收的過程.學生在課下完成導學案,并對其中的內容都有所了解和記憶,這樣在課堂上聽講就容易很多.特別對初中物理來說,它的邏輯思維和與前面的知識聯系比較強,如果課前沒有預習的話,很難將新知識和舊知識聯系起來,這樣物理學習體系就會出現斷層,學習的過程就會受到阻礙.采用導學案的教學方法,學生在課下就對知識有所了解,再經過老師的講解,一些不懂的地方就會豁然開朗,學習體系就會清晰很多.初中物理課堂就會變成一個點撥的課堂,教學效率自然得到提高,學生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學習更多的東西.從學生角度來說,他們的預習能夠降低其學習難度,增加學習信心,對他們長久的發展非常有幫助.
2.符合初中物理的自主探究精神
初中物理從教學內容上來看,除了基礎的物理知識之外,還包括很多物理實驗和探究性的東西.而且從教學大綱的目的上看,是為了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和探究精神,為了能夠讓學生掌握基本的物理能力,可以解釋和解決生活中現象和事情,幫助他們更好地學習生活,更好地利用物理造福社會.這樣的教學目的就不能用傳統的教學方法來體現,而應該加以創新,去培養學生的這種能力,而非局限在點滴的分數上面.現在的初中生雖然因為高考的壓力,學習非常努力,但是在整體上還是非常依賴老師,需要老師不斷給他們制定學習計劃,手把手教學,監督式的教學.采用導學案的方法,讓學生從學習形式上脫離老師的管理,可以根據大體的思路來進行自主的學習,從而培養他們的探究精神,達到教學目的.
二、導學案優化初中物理課堂教學
1.還課于生,踐行理念
基于導學案的授課模式的目的在于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主動獲取知識,由“學會”變成“會學”,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創新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導學教學模式”一開始就要求學生去試一試,并給了學生充分自由思考的時間.這把學生推到了主動地位,學生在嘗試中遇到困難就會主動地自學課本和接受教師的指導.
于是,學習就變成了學生自身的需要,使他們產生了“我要學”的愿望,在這種動機支配下,學生依靠自己的力量解決了問題,又使他們產生了成功的喜悅,就促使他們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對于學生不能解決的問題,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學生個體發言、同桌探討、小組討論、全班辯證等多種討論方式,并充分發揮優秀學生的帶動作用,多角度、多層次地辨析,盡可能互相啟發,消化個體疑點.這樣的課堂,充分展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實現了將課堂還給學生的理念.老師要精心設計初中物理導學案.
2.重在設計,貴在引導
精心設計導學案是導學案教學法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要想有一堂精彩的課堂,導學案的設計就顯得尤為重要.而“導學案”是建立在教案基礎上的激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而設置的一種學習方案.從“教案”到“學案”的轉變,其本質是教學重心由教師如何“教”轉變為學生如何“學”,必須把教師的教學目標轉化為學生學習的目標,把學習目標設計成學習方案交給學生.導學案設計的成敗關系著這節課的成敗.
3.結合小組合作的形式利用導學案
導學案的學習是個體完成任務的過程,但是每個人擅長的方面不同,或者是思考的角度各異,導致在理解上面各有所得.如果課前就讓學生之間相互交流,將自己所得和別人分享,那么大家都會收獲多一點,甚至幾倍.而且從老師的教學角度來講,也會減少教學量,可以對重點、難點進行集中教學.所以在導學案教學方法當中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每個小組成員都在各自預習之后,在課前有一個簡短的討論,就能夠消除一些小的不懂,能夠在課堂上提出更多、更高深的問題.老師可以在導學案中添加這一項,這樣老師在查閱學生導學案完成情況時,就能了解這個小組的整體情況,從而就有了對班級學習情況掌握,那么課堂講課的節奏就會把握得更加準確,教學上就游刃有余.
總之,導學案是學生學習的“路線圖”,可以幫助學生在沒有老師的情況下,利用身邊可以利用的資源進行自主學習,能夠有效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自主性,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能力,在課堂中也會有更加積極的表現.“學案導學”遵循“自主、探究、合作”的新課程教學理念,既關注教師的“導”,又注重學生的“學”,尤其注重學生學習的主體性,以自學為主的有效教學課堂模式.對導學案的充分利用要從導學案的設計、實施方法、課堂檢測和課下反思等過程逐漸完善,并在教學當中注意學生的反饋,能夠步步為營,扎實地、有效地、逐步地提高導學案的設計和應用質量,使之更好地服務于初中物理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