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飛
摘 要:在職業教育中,政治課越來越被邊緣化。政治課教學存在教育方式陳舊、學生興趣不濃、課堂沉悶死板的現象。而對學生進行政治教育,是培養合格的、全面發展的專業技能人才必不可少的。因此,本文提出,要提高教學實效,改革傳統的教學方式,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學生科學思維的能力。
關鍵詞:政治課教學 主體意識 參與氛圍 靈活方法
一、正視職業教育政治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重知識輕方法
教育學家陶行知說,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生學,使學生由“學會”變成“會學”。教師不僅要教知識,更要教規律、教方法,讓學生會學習。教學的成功與否,取決于學生對教師的知識認同和情感認同,“親其師、信其道”。長期以來,那種老師講學生聽的說教方法,扼殺了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課堂上往往出現“你講你的道,我睡我的覺”的現象。
2.書本知識中心化
一直以來,教師將書本作為課堂教學的藍本,一切圍繞課本展開。課堂上老師帶著學生啃課本;課后,學生圍繞課本知識進行復習,教與學是一個反復啃課本的過程。往往注重書本知識的傳授,忽視了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和學習能力、思維能力的培養。這種以書本知識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只能做到授人以魚,無法做到授人以漁。
3.教師一味“生講硬灌”
教師忽視學生的反應,從頭到頭灌到底,缺乏與學生的互動交流,不利于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的培養。在進行教學活動時,教師必須考慮如何將枯燥的知識,以形象的方式呈現在學生面前,并讓學生接受知識和理論。如果只是一味地灌,容易引起學生的反感而失去學習的興趣。以上問題的存在,影響了政治課教學的成效,需要在教學實踐中加以解決。
二、積極轉變角色,尊重學生主體地位
政治課內容枯燥,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教師不是喋喋不休的說教者,而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靈活機動的主持人。引導學生在參與教學中獲取知識,明白道理,需要廣泛涉獵、精心設計。去年母親節前夕,筆者給學生上了一節關于感恩的政治課。之前筆者做了課件,一首歌曲《感恩的心》將大家帶入課堂,一個個經典的故事讓學生感同身受。之后,讓學生講發生在自己身邊,關于感恩的小故事。他們的講述有優劣之分,但感情都是真摯的。期間穿插了一些交流,學生成了課堂的主人,筆者沒有告訴他們感恩的定義,但他們卻真正理解了感恩,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感恩社會,獲得這種真摯的情感,不就達到了教學目的了嗎?
三、創新設計教學環節,激發學生參與熱情
要激活死氣沉沉的政治課,必須創新設計教學環節,提高學生參與熱情。就業指導課對職業院校的學生來說,實用性比較強,就理論講理論不僅學生聽得無趣,指導性也大打折扣。講到應聘面試內容,我們進行了一次模擬面試。設置了主考官,評委,按照面試的程序,擬定幾個問題,設計打分標準,讓學生進行一次“真刀真槍”的面試,從禮儀、邏輯、思路、表達等方面進行了一次訓練。每一輪面試結束,筆者以主考官的身份,對學生的表現進行點評,讓學生找到自己的優勢和短板,明確下一步的努力方向,對學生的認知和實踐都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四、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啟發學生思維
1.問題貫穿法
堅持問題導向,圍繞核心問題,設置一條主線,環環相扣,由淺入深,娓娓展開。講授如何抓住機遇成功應聘的內容,之前和就業辦進行了對接調研,分析歸納學生應聘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列出了一張問題清單。課上,首先給學生講清楚存在的問題;進而針對問題進行逐條分析,找出癥結所在;最后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合理化建議。整堂課圍繞一張“問題清單”展開,課堂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始于問題也終于問題。
2.角色扮演法
對于畢業就走上崗位的學生來說,他們可能要面對不同的角色,在就業指導課程中,學生的角色意識非常重要。好多學生沒有明確自己的角色定位,導致就業中舉棋不定,錯過了許多好的機會。結合實習情況,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并進行角色互換,學會換位思考,培養團隊能力,對學生下一步的選擇和發展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3.現身說法法
筆者深深感覺到,讓學生信服的不是高深的理論,而是事實。在教學中,筆者嘗試使用現身說法法。關于就業,老師說得天花亂墜,學生未必相信,讓師哥師姐來說,大家就信了。我們邀請畢業的學生回校做就業指導。他們講述的都是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有經驗、有教訓、有啟發,這種教育效果非常好。
總之,職業教育中政治課教學必須轉變觀念,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創新方法,從他們需要的講起,培養他們科學的思維方式,提高他們的認知和實踐水平。
(作者單位:山東省泰安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