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先聲
〔摘要〕隨著教育教學的不斷發展和成熟,啟發式教學已經在學校加教學中得到很好的推廣和應用,而高等院校的書法教育中更是離不開這一教學方式。在啟發式教學下,書法教學不僅能夠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根據其自身的特點進行教學,更能夠培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觀能動性。因此,本文將從啟發式教學的含義與特點出發,結合高等院校書法教學的特點,探索這一教學方式在書法教學的應用。
〔關鍵詞〕書法教學啟發式教學品德教育想象力
自古以來,啟發式教學在中國傳統教育中就相當受到重視??鬃釉弧安粦嵅粏?,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一直以來,這一教學方式都被看作是一種優良的教學方法,并且教育者和研究學者們也對其內涵進行深入淺出的探究,并不斷地豐富和發展。
一、啟發式教學的含義及特點
所謂啟發式教學,其實就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時的任務和學生學習的客觀規律,以學生為本,采用多種引導方式啟發學生的思維、調動其主觀能動性以及促使其積極而獨立思考的一種教學指導方式。這種教學方法一般呈現以下幾個特征:
1.適切性。所謂適切性簡單來說,就是指所教學生的特點與教學過程中教師采用的教學設計和措施的適應度。在啟發式教學中適切性是其首要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學內容不能夠適應學生的智力水平、接受和認知能力以及心理特征等,那么這就忽視了學生的自身特點,是不科學、不合理的。
2.互動性。顯而易見,互動性要求的是教師與學生之間在教學和學習的過程中,能夠相互合作、相互交流。但這并不是簡單機械的交流與溝通,它是指在針對學生的具體問題時,教師能夠有效與學生進行信息交流;在啟發學生思考時,教師能夠積極引導學生、使其能夠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做到“舉一反三”,而不是簡單地灌輸知識給學生。
3.主體性。啟發式教學的主體性主要指的就是學生的積極與主動,教師所起的作用則是引導。讓學生在這樣的教學方式中充分發揮學習的積極性、創造性以及自覺性。
二、高等院校的書法教育與啟發式教學的聯系
通過啟發式教學的內涵與特點的了解,這一教學方式可以適用于各種學科的教學中,書法教學更不例外。我們知道書法教育是高等院校中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對學生有著積極的教化作用,比如提高學生的書寫能力和和審美能力、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和職業技能等等方面都產生重要的影響。因此,作為一門獨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藝術形式,特別是將這一藝術傳授給高等學院的學生時,就需要教學中具有一定的突破性或者說創新性。而這種突破性和創新性就需要啟發式教學來實現,因為高等院校書法教育和學生都有著各自的特點。首先在這一階層的學生不同于小學生、初中生,他們具有自身的獨特性,在一定程度上他們的知識儲備、接受能認知能力以及智力水平等都高于普通的中小學學生。他們在接受書法教育時已經不僅僅局限于書寫能力的提高,更多的是傾向于德育的培養、審美能力的提高以及創新思維的構建等等。其次,作為高等學院的書法教育,教育內容也不同于中小學的教學,中小學的書法教學多是集中于基本的書法技能的培養,而高等院校的書法教學不僅要教會學生掌握書法技能,還要學會領悟書法中孕育的意境、情感與個性,了解大家在書法創作時的思想情感。正如當年王羲之在創作《蘭亭集序》時,萬里晴空,風和日麗,置身于天地之間,體味人生世態,因此其作品盡管有一點淡淡的憂傷,但整體上卻是“筆致晴朗,行氣融合”,使得整個書法作品有一種掩映生姿、起落抑揚的美感。而這種美感的體會只有通過啟發和引導才能實現。
因此,通過上述分析可知,高等書法教育不同中小學的教育,其教學對象的不同、教學內容的差異都決定了只有通過啟發式教學才能更好地將中國這一傳統藝術形式發揚光大。
三、書法教學中的啟發式教學
(一)啟發式教學在書法教學能夠滲透德育。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是我國教育指導思想的要求。而德育是其最基本的要求,它蘊含于各個學科之中。因此,在書法教學中,就需要追求書法與德育、書藝與人品的完美的統一和高度的和諧。而書法教育者正是通過啟發式教學才能夠達到這一高度融合。
1.教學中傳授道德情操。在課堂實踐中,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品德情操的教育,使其能夠理解“字如其人,心正則筆正”的道理。這個道理并不是教師直接灌輸給學生的,而是通過對書法史中的典型范例,比如王羲之、顏真卿等書法家事例的講述,讓學生自己去獨立思考其中的道理,老師起到得只是引導的作用。那么在這樣講授之下,學生能夠有良好的德育熏陶,再將其與書法本身藝術性的結合,自然學生的道德素質就會提高,在行為上能夠約束自己、性情上得到陶冶,這就為學生將來走入社會打下良好的品德基礎。
2.教學中傳授哲學倫理思想。書法是一門博大精深的藝術,不僅在中國,在世界的寶庫中也是一朵瑰麗的奇葩。在上下五千年的傳承與積淀之中,書法不僅具有東方文化藝術的特征,對于中國人民來說更蘊含了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如哲學思想、倫理道德等等。因而教師在平時講解和欣賞大家風范之時,考慮到高等學院學生的接受能力和審美能力,可以使學生在掌握書寫方式的同時,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對書法內容的深刻理解和書法家思想的感悟。這樣學生不僅能夠感受到其線條美、形式美,更能夠在正確的引導方式下體會其充滿智慧的哲學倫理思想。
3.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操。中國書法的歷史源遠流長,其孕育著五千年的中華文明與文化。學生在學習書法時,書法的魅力會使其深深感到震撼,會讓學生產生一種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將歷史文化與書法相結合,啟發學生在學習書法時產生一種愛國情懷,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操。
(二)啟發式教學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在書法創作中講究“意在筆先,字居心后”,因而我們在寫字之前需要意念,讓其起到先導的作用。而這種意念的培養,就需要教師通過啟發式的教學來引導學生。
1.讀帖時讓學生發揮其豐富的想象力。比如,書法中筆勢有藏頭、護尾、澀勢、橫鱗、豎勒之規等概念,舉一個簡單例子,所謂橫鱗、豎勒之規就是指在寫橫畫的時候,就好比魚鱗的排迭那樣積點而成,寫豎畫的時候猶似馬韁繩般一收一放但卻時時收緊。那么教師在教導學生讀帖之時,可以讓學生充分發揮其想象力結合書法大家們的書寫范例對這些概念進行理解,這樣不僅能夠加深學生的對其印象,更能夠培養學生積極主動的思考與想象。
2.書寫時要具有想象力。王羲之主張“意在筆先,然后作字”,也就是說我們在書寫之前要先在心中構思,構思出字的大致輪廓,這樣才能夠做到“下筆如有神”。因此,對于這一能力的培養,就需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適當地提出一些問題,引導學生對某個字去怎樣構思,書寫時要注意哪些,通過啟發式的提問開發學生的想象力。久而久之,學生在書寫時就會先在心中將字體構思出來,然后通過筆墨技巧反映在紙上。而教師在教學時又可以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進行示范,引導學生邊思考邊書寫、邊寫邊思考。在教師的正確引導和啟發之下,學生自然能夠很容易的掌握書法的技巧和形式以及提高自身的想象力。
三、啟發式教學在書法教學中需要加強的方面
(一)增強學生的自由空間。我們知道在目前的書法教學生還是以教師講解或者引導為主,那么學生自己的自由空間無形之間就會縮小,這不利于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和主觀能動性。因此,在利用啟發式教學時可以適度提高學生的自由度,也就是說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能夠在一個自由、輕松的課堂內進行書法創作和書寫。另外,在書法的學習上,每個人都有獨到的見解和感悟,因此,增加學生的獨立思考的空間和學生之間互相交流的機會對于書法的習得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加強審美教學的建設。在書法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書法基本知識和技能是其最基本的要求,但高等院校的學生不能僅僅局限于這些基本的要求上,其審美能力的培養也是至關重要的方面。因此,在利用啟發式教學方式時,需要加強審美教學的建設,比如教師可以對中國歷史上大書法家以及其代表作品進行詳細地講解,在這一過程中可以邊講解邊啟發學生思考,積極調動學生欣賞和學習的熱情,從而促進學生自身的審美能力的提高。教師還可以定期帶學生去參加書法展覽、帶學生去名勝古跡觀察先哲們留下來的碑文墨跡等等,這樣不僅可以開拓學生的視野,更能夠提高學生的審美品位和審美能力。
結語:總而言之,書法是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的藝術形式,對于書法教育,我們不能夠局限于傳統的或者西方的教學模式,要善于利用啟發式教學引導學生在掌握基本的書寫技能和書寫知識的基礎之上,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開拓其想象空間,從而真正地從書法中學到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除此之外,書法教育工作者更是要從啟發式教學中,不斷改進教學方法,豐富書法教學體系,讓書法教學真正達到文化、素質、技能以及道德教育等相互貫通融合,從而為傳承中華民族這一偉大藝術形式貢獻自己的力量。(責任編輯譚博薇)
參考文獻:
[1]王欽文.在書法教學中進行德育[M].中國教育發展研究雜志.2009.5.
[2]陶沼靈.啟發式教學方法研究綜述[J].中國成人教育,2007,(07).
[3]潘善助,楊嘉麟.書法鑒賞[M].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7.
[4]洪丕謨,晏海林.大學書法[M].復旦大學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