俊世太保
螞蟻金服的600億美元估值算不算高?
去年7月螞蟻金服宣布完成A輪融資,整體估值達450億美元左右;如今10個月過去了,B輪融資完成時,其估值上漲了三分之一。根據此前一份未經官方確認的螞蟻金服融資材料顯示,螞蟻金服2014財年營業收入101.5億元人民幣,較2013財年同比增長91.6%;調整后凈利潤26.3億元人民幣,凈利潤率為26%。
按此計算,完成B輪融資后螞蟻金服的估值,按2014財年計算的市盈率約為148倍。如果其2015財年營業收入的增速和2014財年持平、同時凈利潤率保持26%不變的話,則其按2015財年計算的市盈率為77倍。如果螞蟻金服2016財年還能保持同樣的業績增速,則按其2016財年計算的動態市盈率則將降為40倍。
我們知道眼下的螞蟻金服一共有10大業務板塊,除了證券業務以外,傳統金融行業的銀行、基金、保險、理財業務都有涵蓋,而且螞蟻金服還包括了傳統金融行業沒有做的第三方支付、股權眾籌、P2P業務,以及征信和金融云這兩大支撐性業務。螞蟻金服其實既是一家傳統的金融機構或銀行,又是一家新興的互聯網金融公司。
如果把螞蟻金服當成是前者,現在A股市場銀行股普遍的市盈率為7~8倍,螞蟻金服的估值無疑過高,而如果將螞蟻金服看成是后者的話,目前互聯網企業動輒過百倍的市盈率,像P2P借貸公司Lending Club上市后市盈率甚至超過了1000,那么螞蟻金服的估值顯然相對來說偏低了。綜合來看,螞蟻金服的估值應該介于兩者之間,從這個角度來看,600億美元的估值并不算高。
互聯網金融,是顛覆但更多還是補充
據媒體報道稱,螞蟻金服正在計劃年內宣布啟動IPO,而這將很有可能為中國互聯網金融發展的一件標志性事件。從眼下市場上存在的互聯網金融公司的布局來看,一種是從普惠金融的理念出發,服務銀行沒有覆蓋到的人群;另一種是從消費金融的需求出發,服務銀行沒有覆蓋到的場景。百度金融的教育信貸是如此,螞蟻金服的農村金融也是如此。
中國缺乏一個有效的信用體系,并且傳統渠道效率低下,中小企業和低凈值的個人往往是不受傳統金融機構待見的,但他們仍然是有很強的融資需求,互聯網金融平臺對整個征信、借貸流程進行了補足,依托于大數據的征信系統判斷這些客戶的信用狀態,由此解決了效率低下的問題,并且能夠積少成多,這或許也是「螞蟻」一詞的由來。
至于消費金融那更不用說,眼下的消費信貸現在幾乎是一片藍海,市場預計,2019年中國消費信貸規模將超過37萬億,但除了房地產、汽車之外,仍然有大量消費品尚未被資本化。而消費金融公司的定位往往就是滿足傳統銀行無法完全覆蓋的市民日常消費「小額、高頻、急需」的分期付款需求。中國的消費者很希望銀行能滿足其消費金融的需求,銀行也知道這是一塊很大的市場,但由于體制機制的問題,轉型之路可以說十分漫長,對傳統金融機構來說這幾乎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而對坐擁海量數據的互聯網金融公司來說,這卻可能是一個巨大的機遇所在。
中國銀行網絡金融部副總經理董俊峰認為,「中國的互聯網金融,在近三年發展得如火如荼。究其機理,主要原因是金融抑制帶來的普惠金融供給不足,還有就是互聯網金融公司在包容監管的環境下進行了大規模的監管套利。」
互聯網金融公司擁有傳統金融機構所不具備的獨特優勢,我們經常在討論的一件事是互聯網金融將會顛覆傳統金融,但其實以螞蟻金服、百度金融、騰訊金融所代表的互聯網金融新生勢力,從一開始就沒有出于這個目的。
互聯網金融是一個新生的事物,但他們在具體業務選擇上卻往往很少和傳統金融機構市場重合,當然有政策風險的原因,但其背后更多的是因為互聯網金融其實創造的是一個增量市場,而非去搶奪既有的存量市場。無論是普惠金融還是消費場景金融,其實都是傳統金融機構無法覆蓋到的領域。
下一個互聯網金融超級巨頭會是誰?
問題來了,螞蟻金服上市后能夠成為互金領域的霸主嗎?要想弄明白這個問題的答案,我們首先必須要了解的是螞蟻金服。螞蟻金服能夠成長為超級金融巨頭,支付寶帶來的信任和淘寶帶來的生態可以說功不可沒。
而渠道,數據和技術可以說是螞蟻金服的三大基石所在,所以發現下一個和螞蟻金服相抗衡的巨頭,勢必要從這三方面著手。從這個角度來看,阿里巴巴之外,屬于百度和騰訊的機會可能最大。
1、渠道
先看渠道,所謂渠道其實就是互聯網金融平臺所構建的各種場景。互聯網金融我們可以說是積少成多的生意,無論平臺多么具有顛覆性,很多互聯網金融平臺的獲客成本仍然很高,支付作為傳統銀行最基本的盈利點,往往是互聯網金融顛覆傳統金融機構的入口所在。由于移動支付的工具屬性,它們在很好的圈住用戶后,就能夠進一步拓展更多的金融場景。這里就凸顯出了線上渠道的流量優勢,目前來看,在國內真正有海量流量拓展金融場景的公司有且只有BAT。
眼下中國的移動支付市場基本上被百度、騰訊、阿里巴巴所瓜分,支付寶、微信支付和百度錢包成為用戶覆蓋率最高的第三方支付工具,并呈現出BAT移動支付三足鼎立之勢。移動支付發展的強勁引擎在于消費服務場景,BAT所構建的線上線下場景,這是其他互聯網金融公司所不具備的。阿里巴巴憑借支付寶已經一飛沖天,而對騰訊和百度來說,屬于他們的機會仍然不小。
2、數據
再看數據,傳統金融機構開展業務面臨的問題,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個人信用體系的不健全和個人信用信息的分散帶來的阻礙。所以除了用戶和場景之外,風控可能是今天互聯網金融行業各個競爭者的核心競爭力,而風控的核心是征信能力,而征信的核心就在數據,而某種程度上只有用戶基數足夠多的數據才是有價值的。BAT作為中國互聯網超級三巨頭,無疑在用戶的深度和廣度上來看都名列前茅。
作為最大的中文搜索入口,百度不僅僅是信息入口,而且用戶的每次搜索行為都是一次用戶行為數據的積累。此外百度在移動端還擁有百度錢包、百度搜索、百度云、百度地圖、百度糯米以及14款用戶過億的APP,這些都幫助百度金融在數據積累上建立了核心競爭力。而百度則可以通過龐大的互聯網數據基礎,精準反映用戶人群畫像、行為偏好,并預測未來征信狀況,從而最終擴大授信范圍。
騰訊也是如此,在《2016年微信影響力報告》中顯示,微信活躍用戶已經達6.5億。在另一份AV Test發布的2016年3月月活前50的APP排行榜單中, QQ的月活用戶數達到5.5億,同比增長率達7.6%。社交帶來的數據也將為騰訊的金融服務創造價值。有這些數據做前提,再加上數據方面的精準處理能力,騰訊金融方面的布局也不容小覷。
同理再來看下螞蟻金服依托的阿里巴巴的電商交易數據,根據阿里巴巴2015財年Q4季度的財報可以看到,2015年阿里GMV達到2.95萬億,占據90%左右的網絡零售市場。2015年雙十一期間,阿里旗下各平臺的電商交易額超過912億元。龐大的用戶消費數據因此誕生,這也是螞蟻金服借以展開金融服務的基礎。
3、技術
最后看技術,互聯網金融在國外被稱為Fintech,中文稱之為金融科技。線上獲客、大數據風控、理財自動化等各方面都和技術革新息息相關。舉例來說,依托數據和技術,支付寶可以將一筆支付交易的成本做到2分錢,而傳統銀行一般是兩三角錢,傳統金融機構放貸流程可能有好幾天,但互聯網金融平臺則可以做到幾分鐘內完成審批。可以說互聯網金融今天能產生如此大的顛覆性能量,某種程度上都離不開技術。
人工智能和區塊鏈是我們熟知的互聯網金融領域最具想象空間的技術。區塊鏈是去中心化分布式的集裝系統,其具有不可撤銷性的特征,這會提高交易的精度,也會簡化數據處理的流程,更會降低保持數據原始性和交易可追溯性的成本。此外區塊鏈還具有數字化的特征,幾乎所有的文件或資產都能夠以代碼或分類賬的形式體現,這意味著,這些數據都可以被上傳至區塊鏈。人工智能則很有可能改變現有的金融模式,其和大數據的結合,讓越來越多的人有機會被納入到征信體系中,也還能根據用戶畫像更精準地洞察用戶需求,最終實現資產的智能化配置。而一旦人工智能和區塊鏈技術結合在一起,則可能會產生一種全新的模式,區塊鏈技術能夠實現幾乎無障礙的價值交換,人工智能則有著高速分析海量數據的能力。互聯網金融的未來將會由技術決定。
百度作為一家以技術擅長的公司自然不甘落后,其在人工智能領域早已進行了先見性的布局,并且正積極嘗試將人工智能和護互聯網金融結合起來。而阿里則將其阿里云服務作為螞蟻金服的底層基礎,并實現金融應用系統的構建,最終通過螞蟻金融云和阿里云共同推出云的解決方案,為金融機構量身服務。騰訊則以“連接一切”為終極戰略目標,傾向于打造開放平臺,發揮“連接器”作用,故其金融業務多為渠道、流量入口、平臺等模式,強調合作共生,這背后的技術支持自然也不容小覷。
總結來看,在互聯網金融領域,不管是對于作為新秀的百度,還是蓄謀已久的阿里,抑或是動作并不太多的騰訊,他們都面臨著極大的機會。而BAT三巨頭的互聯金融布局相比來說也最為完善,各個領域基本均有涉及,如支付、理財、保險、眾籌、基金、銀行、小貸等。
在渠道方面,騰訊的用戶基數最多,社交矩陣最為強大;在數據方面,阿里巴巴的電商平臺積累了大量消費數據,價值最高;而在技術方面,百度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布局首屈一指,未來和金融的結合最具想象空間。三巨頭都是從各自的優勢和專長出發布局,不管落子何處,可以肯定這場金融爭奪戰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