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尤為強調品牌故事傳播價值的行業,乙方機構們在這一點上卻做得并不盡人意。
首先我們來看看在傳達品牌故事的過程中到底出了什么差錯?我認為,作為乙方機構,我們并不是講故事的人。消費者們,甚至是工作室、藝術家,這些人才真正是故事的講述者。但是直到今天,新的乙方機構在成立時,仍會打著“善于說故事”的口號去吸引甲方的注意,這一點尤其值得思考。
我們先來想想在過去二三十年中品牌傳播尤為突出的公司。一名從哈佛輟學的學生在車庫中建立起自己的公司;一名中國教師白手起家,創業之前去應聘餐館甚至因為顏值而被拒之門外。雖然它們都是科技公司,但是我們不難發現,創業者的故事,甚至是傳奇,已經深深地融入品牌的血脈中,成為品牌廣為人知的身份標簽。
挖掘品牌故事,并將它們以一種恰當的方式傳達給大眾,無論是對于整體市場營銷行業,還是對于乙方機構本身,都是非常重要的。這是做到與眾不同,且持續吸引消費者注意力的一個重要因素。
而在講述品牌故事的過程中,我們需要更加去側重品牌所涉行業中群眾所能接觸、參與到的部分,甚至說是與其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當奧美中國首席創意長樊克明,邀請來自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學生喬納森·麥為可口可樂設計一款海報時,這一舉動本身便為學生群體、可口可樂公司以及乙方機構之間搭建起通過故事迸發創意的新橋梁。
在亞洲,乙方機構曾創造出數個辨識度極高的品牌形象,例如新加坡女孩(新加坡航空公司),Zoozoos(沃達豐)和米其林輪胎人。奧美也曾創造出經典的時刻,例如利用傳播手段拯救了無人參與投票的突尼斯政治。這就是品牌故事運用感情化的方式擊中人心的力量。它秉承一定的目的與意義,以創意的方式在你平凡的生活中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
此時我們應該意識到,未來的乙方機構將會是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連接橋梁,引導品牌運用各行各業的傳播技能,突破自身局限,以更與眾不同的方式去傳達自己的故事。
最重要的是,我們將表達故事的能力體現得越專業,我們便越能接觸到形形色色的人所講述的不同的故事。而這些故事,恰恰是我們在品牌傳播中所真正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