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彬
【摘 要】信息時代的快速發展離不開多媒體技術的推動,在現代化的今天,多媒體信息技術似乎已經滲透到了社會生活中的各個方面,而為公眾生活質量提供保障的城市環境保護系統中,對信息化的融合似乎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益。本文通過淺談城市環境保護信息化建設過程中所遇到的瓶頸,簡要分析信息化建設在環境保護系統的的具體改進措施。
【關鍵詞】城市環境保護 信息化 建設
1 城市環境保護信息化建設遇到的瓶頸
1.1 信息化技術被束縛
雖說信息化時代在經濟效益上對我國的技術發展影響深遠,但是政府及相關部門對信息技術的運用并不能發揮其巨大的潛力,使得大量新型的多媒體設備不能被很好利用,擱置之后再被浪費,這是其一。其二,不論設備質量如何,機器上裝載得信息技術軟件大多時候差強人意,做不到公眾對其抱有的原先期望。最關鍵的是對于這些問題的形成,很大部分取決于政府的態度,如果政府抱有僥幸心理,壓低投資,其他部門也無能為力。由此看來,這些情況都會直接間接的影響信息化技術在環保措施上的落實。
1.2 環保制度存在漏洞
針對于每項政策都會出臺相應的管理制度,環保措施的實行過程中也需要制度對其完善,由于新措施起初落實,具體面臨的情況和出現的問題都是始料未及的,無可避免,會出現一系列民眾不愿意看到的負面影響。例如:當開始落實環保措施時,雖說全體齊心協力,共同為達到預期目標奮斗。可難免有佼佼者的存在阻礙了整個計劃的步伐,當所有人都在努力恪守環保守則,卻總有一兩個意識不到這樣工作的重要性,從而對自身行為不加以控制,這樣大大降低了環保的最終效果。而制度對這種情況的出現雖在形式上有相應的改善措施,而管理人員的消極怠工不足以引起他們的重視,使該陋習得不到改善。信息化技術更是一項需要人力監管的項目,監管力度不善只會事倍功半,信息技術擴展力度不夠是不能使環境問題起到根本性的改善,因此,要想在環境建設中結合信息技術,這對制度和監管的要求是不可忽視的。
2 解決瓶頸的具體措施
對于城市而言,環境保護永遠是個備受關注的話題,當城市經濟發展的越快,環境問題普遍越嚴重,當環境惡化到一定程度時,人們才會意識到改善的必要性。而且越發達的城市采取的措施將越先進,對信息化技術的應用越頻繁,而要能徹底使環境保護與信息技術有效的結合還是需要一些巧妙的方法。
2.1規范運用污染源在線監控系統
污染源在線監控體系 ,就是安裝于污染源附近的設備,譬如:流量計、污染物檢測儀、數據傳輸器等基礎設施,用于監控污染物排放等污染檢測用途。其可以進行在線檢測、操作、管理,也有視頻檢測的功能。
工廠與企業安裝污染源在線檢測系統前,需要向國家環境保護相關部門進行報批,之后環保部門將對設備進行嚴格檢測,以確保檢測數據的精確。同時環保部門與質檢單位也必須加強對城市污染源在線監控系統的定期檢查。國家要統一規范各種污染數據,以便形成一個系統整體的監控平臺。
2.2 從更本上提高民眾對信息技術在環保中重要地位的認識
即便是經濟水平比較高的城市,公民素質在某種程度上還不能跟上平均水平,因此,相關部門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盡量多宣傳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和最終目的,并及時科普信息化技術的優勢,讓民眾充分了解環境保護信息化建設的必要,使處理好二者之間的協助關系為目標,為城市環境的改善貢獻微薄之力。除此,該項目最好能走進基層,走進社區,走進千家萬戶,讓人們在了解具體行動內容的同時體會到政府對這項活動的高度重視,從而在精神上影響基層人民群眾,并且督促民眾相互監督相互協助,從自我做起,約束自我行為改善周圍環境,為讓這個城市更加美好,讓生活水平有質量有保證的提供給人民群眾。因此,從意識上影響公眾是所有任務的前提。
2.3 信息化技術的完善和應用
多媒體走進千家萬戶已經是再常見不過的,伴隨其普及的還有一系列信息技術的發展,而且信息時代對技術的不斷更新,更體現了信息技術有著越來越先進的趨勢。對于環境保護,信息技術的運用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不能僅限于對基礎軟件的使用,相關人員必須時時掌握軟件更新的最新消息,將最合適的軟件應用到基礎建設,讓廣大民眾切身體會到信息技術對城市發展的影響,從而進一步鞏固信息技術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在城市環境保護中,相應的措施下發時,我們需要在該市官網及新聞中及時報導,使公眾對透明公正的改善措施了然于掌,更能增強官、民之間的信任度,同時大力宣揚該項措施實施范圍和影響效力,并明確表示公民之間應相互監督影響,除此之外也要特別說明,政府將通過信息技術實現此次行動的大力監管,并對一切違反制度的行為大力打壓予以糾正。可見,信息技術在宣傳公示方面的方便和權威性。除此之外,在具體的實行措施中,對信息設備的引用也是一條途徑。這需要政府結合實際,對部分方面的設備加以改進讓其在最大程度上發揮作用,為城市建設工作提供方便。
2.4 政府部門加大管理力度
群眾環保意識的提高和信息技術的改進,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城市環境信息化的建設,使得這項行動更有意義,但是,政府部門的努力還是不可或缺。每場戰役都需要一個英明武斷的將軍,同樣每個組織都需要權威的領導。在信息化技術深入環境保護建設之后,怎樣能最大程度結合二者力量發揮其內在潛力取決于領導者對二者的如何引導和貫通。當各項措施出臺之后,領導者不僅要緊跟其落實好,還要時刻關注該項措施在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城市建設中我們對信息化的融入也需要領導的重視與指導。同時,政府部門需要時刻配合相關單位做好改善工作,并及時檢驗工作的進展,以及信息化在建設中的滲透程度,以保證該項工作的順利有序展開。而且,作為政府部門,有權利時刻監督其他部門對該項工作的進展,還要關注基層群眾在具體行動上是否言行一致,當發現問題時及時尋找原因并解決。這些瑣碎工作的進行更需要信息技術加快政府工作效益,得到經濟與環保的雙豐收。
3結語
隨著國民經濟的飛速發展,我國在不斷促進全民經濟水平的同時,對被嚴重污染的城市環境補救也有所重視,環境問題也被列入了國家重點關注的項目之一。在如今的信息化時代,當環境問題被提上首位之后,環境改善的具體措施便是當前需要著重考慮的,而在這項措施中信息化技術的融入將是非常必要的。必須緊跟時代步伐凈化我國城市環境污染。
參考文獻:
[1]張馨蕾,陳晨.城市環境保護信息化建設探討[J].房地產導刊,2013,(26):11-11.
[2]王立娟.芻議現階段城市環境保護管理的信息化[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3,(20):136-136.
[3]牛雪瑩.淺析環境信息化建設在環境保護工作中的重要性[J].科協論壇(下半月),2011,(2):12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