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現行的消防法律體系由消防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國務院規章、部門規章、地方政府規章及行業技術標準等幾個方面共同構成的,效力層次由高到低依次為消防法律、消防法規、消防規章和消防技術標準。本文從我國現行消防法律法規實踐中入手,尋找現行消防法規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問題,并對存在的問題提出對策。
【關鍵詞】消防法規 問題 對策
我國現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以下簡稱消防法)是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于2008年10月28日修訂通過,2009年5月1日起施行的,已經實施了五年多,這部法律是我國現行消防法律法規體系的核心,消防法及其配套實施的消防部門規章、地方性規章和消防技術標準對我國消防法治化起到了極大地推動作用,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
1 我國現行消防法規存在的問題
1.1 部分條款不便于實際操作
《消防法》第十五條:公眾聚集場所在使用使用、營業前,建設單位或者使用單位應當向場所所在地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機關消防機構申請消防安全檢查。而在《消防監督檢查規定》中并未規定具體范圍,因此可以理解為所有公眾聚集場所都應申請辦理消防安全檢查。如果不辦理該手續,則按照《消防法》第五十八條規定:責令停止營業,并處三萬元以上三十萬元以下的處罰。公眾聚集場所的定義為:賓館、飯店、商場、集貿市場、客運車站候車室、客運碼頭后船廳、民用機場航站樓、體育場館、會堂以及公共娛樂場所等。按照此定義,僅飯店一項的數量,如果不分大小,一個縣區就成千上萬,且飯店頻繁地改頭換面,實際情況是,許多類似場所并未辦理,假設所有的公眾聚集場所都辦理了消防安全檢查,那么一個大隊一年的消防安全檢查卷數量將達到數千本或數萬本,以目前基層大隊監督員的數量,是根本無法完成的工作。
1.2 法律法規之間存在交叉,不便理解
《消防法》第六十五條規定,人員密集場所使用不合格的消防產品或者國家明令淘汰的消防產品的,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處五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產停業。根據《消防產品現場檢查判定規則》(GA588-2005)第7.6.1.1條規定,壓力指示器的指針在紅色區域范圍內即為不合格消防產品。但是滅火器無壓力也可理解為消防器材未保持完好有效,那么又可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第六十條規定,責令改正,處五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在實際工作中造成了這樣的后果,即:想處罰就處罰,不想處罰就責令限期改正。失去了法律的公平、公正性。
1.3 數罪并罰時顯失公平
根據《公安機關辦理行政案件程序規定》第一百三十八條的規定,同一人(單位)有兩種以上違法行為的,分別決定,合并執行。公安部也下發了《消防違法行為名稱規范》。例如:
假設甲單位存在一處室內消火栓被遮擋,一個疏散指示標志損壞兩項隱患;乙單位存在五處室內消火栓被遮擋。甲單位違法行為根據《消防法》第六十條第一款第(二)項和第(四)項規定,有兩項違法行為,應當合并執行,最少處1萬元罰款;乙單位違法行為根據《消防法》第六十條第一款第(四)項,最少處5000元罰款。從實際工作中看,甲乙兩個單位存在的違法行為或者說存在火災隱患的嚴重程度差不多,但按照規定,處罰數額的起點卻不同。
1.4 處罰額度與消防違法行為危害程度之間的矛盾
“過罰相適應”是《行政處罰法》的基本原則,但目前《消防法》對一些行政處罰的設定與上述原則存在一定的背離。比如《消防法》對消防設施、器材未保持完好有效的處罰起始數額是5000元,但在實際中,消防產品有其正常損耗和故障率,輕微的故障、損壞或者個別的產品損壞并不會對整體消防安全帶來太大的影響。比如,某單位設置50個疏散指示標志,若在監督檢查中發現1具損壞,單位不能現場改正,即應處以5000元以上的罰款。因一具疏散指示標志價值不過100元左右,卻被處以5000元以上的罰款,其罰款數額與違法行為的危害明顯不相適應,這種失衡的處罰難免遭人詬病。
1.5 下位法與上位法的矛盾
消防法中還有些條款只規定了要求,并沒有規定了違反這些要求要承擔什么樣的法律責任,消防法第二十六條:“建筑構件、建筑材料和室內裝修、裝飾材料的防火性能必須符合國家標準;沒有國家標準的,必須符合行業標準。人員密集場所室內裝修、裝飾,應當按照消防技術標準的要求,使用不燃、難燃材料?!睂τ谶`反二十六條承擔什么樣的法律責任沒有任何規定。消防監督執法人員在執法過程中發現違反本條的違法行為只能進行口頭糾違,如果消防行政相對人決意不整改,監督人員有時也無可奈何。公安部120號令《消防監督檢查規定》第二十二條規定了臨時查封的情形第一款第五項:“公眾聚集場所違反消防技術標準,采用易燃、可燃材料裝修,可能導致重大人員傷亡的”,部門規章涉及到了違反消防法第二十六條的法律責任,但實踐中仍然存在紕漏,臨時查封作為一種十分嚴厲的行政強制手段,消防行政相對人肯定也會高舉法律手段維護自己的權益,但是作為上位法的消防法沒有具體違反的法律責任規定,依照上位法優于下位法的原則,消防行政相對人是否可以提出消防機構采取的行政措施不合消防法呢?消防機構就會相當被動,長此以往,常常會導致“不敢”執法,讓確實存在的火災隱患不能真正消除。
2 現行消防法規存在的問題的對策探討
2.1 細致化法律條文,進一步完善具體的配套實施細則
針對消防法規中各種處罰幅度的條款,未來修改消防法規時應當在具體的條款中規定相對細致的處罰幅度,可以依據不同的違法行為程度劃分處罰幅度。按照我國目前的法律體制,修改法律法規需要一個相對較長的過程,可以先行出臺若干規范性文件做補充,及時堵塞法律法規的漏洞,使基層消防監督員有法可依,摘除基層消防監督員的責任。
2.2 消防立法應當前后呼應
消防法規作為行政法規的分支,必然具有行政法規的特征,比如強制性甚至具有一定的任意性,是國家機關為了保障公民大眾權利維護行政權力的貫徹的法律手段,所以在立法的條文上要保持前后呼應,有違法行為的條款就應當制定相應的法律責任條款,尤其是法律效力較高且具有指導意義的上位法,這樣可以使消防行政主體行使行政行為的強制性得到貫徹,維護國家行政行為在法律上的嚴肅性,更重要的是對各種行為的法律規范性得到加強,盡量避免上位法與下位法的之間的矛盾出現,更好地維護消防機構消防工作的合法性,合理性,體現了法治的精神。
2.3 明確消防行政執法程序
目前消防行政執法程序主要遵循的是《公安機關辦理行政案件程序規定》,但該規定由于涉及公安機關各個警種,明顯缺乏針對消防執法特殊性的考量,而其他消防法規中雖然在個別條款中涉及消防執法程序,但不系統,故建議整合現有規定,完善消防執法程序,制定專門的消防行政程序法規作為主法規的配套依據來使用,在程序結構上推動執法規范化進程。
2.4 對輕微違法行為應當給予對方改正且免受處罰的機會
我國《行政處罰法》中對于違法行為輕微,免受處罰的規定是第二十七條:“違法行為輕微并及時糾正,沒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處罰?!倍婪ㄒ幹忻馐芴幜P的規定是《消防監督檢查規定》第十九條:“對違法行為輕微并當場改正完畢,依法可以不予行政處罰的,可以口頭責令改正”。從這兩個規定中看,《消防監督檢查規定》對免于行政處罰的要求明顯高于《行政處罰法》,只有當場整改完畢的,才能免受處罰。從立法角度,《消防監督檢查規定》的法律效力低于《行政處罰法》,建議以《行政處罰法》中的規定為標準,修改《消防監督檢查規定》,對輕微的消防違法行且當事人有積極整改意向的,為給予對方改正且免受處罰的機會。
3 結語
總之,我國當代消防事業正處在一個高速發展的階段,與之相適應的消防法規建設,法治化進程也在不斷完善中,只有實踐與理論相結合,古今中外借鑒,不斷細化、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能形成與我國國情相適應的法治化的消防法律法規。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
[2] 公安部119、120、121、122號令.
[3] 王亮.試論我國消防法律法規體系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法制與社會,2012(29).
[4] 張義軍.淺析新《消防法》的實體變化與不足[J].才智,2010(19).
作者簡介:高思遠(1980—),男,黑龍江鶴崗人,本科,畢業于東北林業大學,工程師,現就職于鶴崗市公安消防支隊法制科,研究方向:消防法律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