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珣瑜 曾曉惠


[摘要] 目的 探討VVC(外陰陰道念珠菌病)患者同RVVC(復發性VVC)患者的流行病學特點。 方法 整群選擇該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就診患者12 365例,針對所有患者實施陰道分泌物真菌學鏡檢。在該研究的12 365例患者中。患有VVC疾病的患者例數為500例(4.04%);表現出RVVC患者例數為30例(0.24%)。針對VVC患者以及RVVC患者認真實施調查登記以及相關分析。 結果 針對RVVC患者同VVC患者二者之間進行比較發現,在選擇激素、選擇抗生素、選擇避孕藥、實施替代治療以及個人衛生習慣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分析出現RVVC的情況同患者表現出局部免疫異常具有密切的關系。針對以往用藥進行分析發現,RVVC患者同VVC患者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患者患有VVC疾病或者表現出RVVC的情況后,針對患者的身心健康會造成嚴重的威脅。患者出現RVVC同患者出現局部免疫異常表現出一定的關聯,對此針對RVVC患者,需要合理選擇敏感抗真菌藥物進行治療,并且需要實施療程鞏固。
[關鍵詞] RVVC;VVC;流行病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 R711.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6)02(b)-0055-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pidemiology of RVVC (recurrent vulvar vaginal candidiasis) patients and VVC (vulvar vaginal candidiasis) patients. Methods 12365 cases of patient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4 to May 2015 were selected and all patients were given vaginal discharge mycology microscopy, 500 cases of patients were with VVC in this study (4.04%), among them, 30 cases were with RVVC(0.24%), the VVC patients and RVVC patients were carefully investigated and registered and given related analysis. Results The differences in the hormone choice, antibiotic choice, acyeterion choice, implementation of replacement therapy and personal hygiene custom between RVVC patients and VVC patients were not obvious(P>0.05), the occurrence of RVVC had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local immune abnormalities that patients showed, the difference in the previous drug-taking between the RVVC patients and VVC patients was not obvious(P>0.05). Conclusion The VVC disease or RVVC situation can pose a serious threat to the patient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the occurrence of RVVC in patients has a certain relationship with the local immune abnormalities that patients show, therefore, we need rationally choose sensitive antifungal agents to treat RVVC patients and also need implement the consolidation of the course of treatment.
[Key words] RVVC; VVC; Epidemiology Research
VVC屬于較為普遍的一種婦女外陰陰道炎癥,疾病復發主要指的是針對此類患者實施臨床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以及臨床體征表現全部消失,對患者實施真菌學檢查最終表現出陰性,之后患者又表現出相關癥狀,對患者實施真菌檢查最終表現為陽性[1]。患者在1年內疾病發作的次數不小于4次,則證明患者出現了RVVC的情況。針對RVVC疾病雖然出現的概率較低,但是因為表現出經常發作的特點,針對婦女的身心健康會造成嚴重的影響[2]。為了對VVC以及RVVC二者的流行病學特點進行分析,分析該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就診患者12365例的臨床資料,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整群選擇該院就診患者12 365例為研究對象。年齡范圍為23~45歲,平均年齡為(32.5±1.6)歲;經過臨床研究發現,患有VVC疾病的患者例數為500例(4.04%);表現出RVVC患者例數為30例(0.24%)。VVC組:患者共計500例,患者年齡范圍為21~47歲,患者平均年齡為(36.3±1.3)歲。其中,嚴重患者共計102例,中度患者共計106例,輕度患者共計292例。RVVC組:患者共計30例,患者年齡范圍為22~48歲,患者平均年齡為(36.4±1.7)歲。其中,嚴重患者共計2例,中度患者共計10例,輕度患者共計18例。
1.2 方法
針對所有患者采用局部普查的方法實施調查。具體調查內容為:①針對當天就診患者,對其實施調研登記,針對所有患者實施陰道分泌物真菌鏡檢[3]。②針對真菌鏡檢結果表現為陽性,并且表現出不小于1項VVC癥狀或者伴有疾病體征的患者,對其實施調查表登記[4]。③將在1年時間內,VVC疾病發作次數不小于4次的患者判定為RVVC組,其他患者稱之為普通VVC組[5]。
1.3 觀察指標
在該研究中,主要針對兩組患者的相關因素進行對比,并統計具體的人數。相關因素指標包括選擇激素、選擇抗生素、選擇避孕藥、實施替代治療、個人衛生習慣、陰道沖洗、性伴包皮過長。同時,在兩組患者的既往用藥情況進行對比,并統計人數,用藥情況指標包括局部抗真菌藥、口服抗真菌藥、中成藥、洗劑。
1.4 統計方法
選擇SPSS 16.0統計學軟件對兩組就診患者的臨床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進行χ2檢驗。
2 結果
2.1 相關因素對比
在該研究的12 365例患者中。患有VVC疾病的患者例數為500例(4.04%);表現出RVVC患者例數為30例(0.24%)。針對RVVC患者同VVC患者二者之間進行比較發現,在選擇激素、選擇抗生素、選擇避孕藥、實施替代治療以及個人衛生習慣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陰道沖洗以及性伴侶包皮過長方面,兩組患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分析出現RVVC的情況同患者表現出局部免疫異常具有密切的關系,見表1。
2.2 既往用藥比較
針對以往用藥進行分析發現,RVVC患者同VVC患者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VVC屬于生育期婦女較為普遍的一種下生殖道感染疾病,對于RVVC同VVC比較,雖然發病率較低,但是表現出經常發作的特點,針對婦女的身心健康會造成嚴重的影響[6]。RVVC在臨床上,被稱之為生殖器念珠菌病。其主要病因,是由于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的,隸屬于常見的黏膜念珠菌病。該病能夠累及到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在男性患者方面,主要表現為念珠菌包皮龜頭炎,針對包皮過長患者表現較多。在女性患者方面,主要表現為外陰陰道念珠菌病,針對育齡期婦女比較多發。
針對RVVC的疾病病因較為復雜,針對不同藥物治療均表現出一定的耐藥性,在治療過程中較為困難[7]。在臨床診斷當中,針對患者的陰道分泌物實施一般細菌培養,具有較大的重要作用。通過陰道分泌物一般細菌的有效培養,能夠在臨床上,更加直觀的培養出陰道的優勢菌。但在實施過程中,價格方面是比較昂貴的,且花費的培養時間較長,培養條件為“需氧培養”,在專性厭氧菌方面,仍然無法有效的培養出來,因此在局限性方面表現較為突出[8-9]。考慮到檢出病原微生物當中,有將近一般的病原微生物,表現為條件致病菌,在未使用抗生素治療的情況下,也有可能康復,診斷中,需充分考慮是否為非特異性外陰陰道炎。
從該研究結果來看,針對RVVC患者同VVC患者二者之間進行比較發現,在選擇激素、選擇抗生素、選擇避孕藥、實施替代治療以及個人衛生習慣方面,未表現出明顯的差異(P>0.05)。在陰道沖洗以及性伴侶包皮過長方面,兩組患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VVC組患者在陰道沖洗方面共計120例(24.0%),性伴包皮過長患者共計110例(22.0%);RVVC組患者在陰道沖洗方面共計26例(86.67%),性伴包皮過長患者共計25例(83.33%)。最終研究結果,與明燕虹等[10]在《RVVC患者陰道分泌物中SP-A的表達及意義》一文中,表現出一致性。
經過該研究發現,RVVC患者同VVC患者進行比較,在危險因素表現方面未表現出明顯差異,在個人習慣以及選擇藥物治療方面亦未表現出顯著差異,從而分析患者之所以出現RVVC疾病,同患者出現局部免疫異常具有一定的相關性。
綜上,針對RVVC患者需要對其認真實施真菌培養以及藥物敏感試驗,選擇敏感抗真菌藥物實施臨床治療,針對臨床療效進行有效鞏固,最終有效降低VVC疾病的復發率。
[參考文獻]
[1] 祝秀芝,江延姣,趙陽春,等.復方百蛇洗劑對VVC及RVVC患者陰道內乳酸桿菌生存狀態的研究[J]. 健康研究,2014, 34(6):102-301.
[2] 張玲.氟康唑聯合克霉唑治療復發性外陰陰道念珠菌病患者的效果分析[J]. 中國民康醫學,2014,26(24):80-81.
[3] 譚皓妍,李倩珺,馮浩華,等.陰道白假絲酵母菌的耐藥性和ERG11基因突變關系研究[J].熱帶醫學雜志,2014,14(11):1438-1441.
[4] 葉桂娥,劉木彪,黃宜娥,等.VVC與RVVC患者治療前后陰道菌群的對比研究[J]. 東南國防醫藥,2014,16(6):600-604.
[5] 吳麗英,許富,唐安鋒,等.VVC超敏反應與婦科疾病外陰瘙癢的關系研究[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4,24(11):99-100.
[6] 阮麗君,朱玲.RVVC緩解期陰道局部IL-4、IL-12、IFN-γ水平異常及臨床意義初探[J].中國免疫學雜志,2014,30(3):388-391.
[7] 黃純英,勞劍輝.復發性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的發病相關危險因素及藥敏研究[J]. 陜西醫學雜志,2014,43(6):702-703.
[8] 王曉君,鐘麗珍,孫麗.2037例VVC患者陰道分泌物BV檢測情況分析[J].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13,13(8):81-82.
[9] 葛覃,劉延,滕宗榮,等.烏雞白鳳丸鞏固治療復發性外陰陰道念珠菌病的臨床研究[J]. 中國真菌學雜志,2013,8(5):285-288,293.
[10] 明燕虹,袁瑞.RVVC患者陰道分泌物中SP-A的表達及意義[J].生物技術通報,2010,26(2):145-148.
(收稿日期:2015-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