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瓊 涂云貴

[摘要] 目的 探討微生物檢驗用于住院患者感染監控的臨床效果。 方法 整群選取該院2014年1—6月接受治療的患者66例,隨機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各33例,對照組患者均給予常規治療以及護理,研究組則采用微生物檢測對患者的感染進行監控,對兩組患者的感染情況進行回顧性分析。 結果 研究組中,輕度感染2例,中度感染1例,重度感染1例,未感染例29,感染率為12.12%;對照組中,輕度感染6例,中度感染4例,重度感染2例,未感染21例,感染率為36.36%;研究組的感染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感染率,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論 采用微生物檢測技術監控住院患者的感染情況,能夠有效的控制感染,降低感染率,提高治療效果以及患者的生存質量,值得在臨床中推廣和應用。
[關鍵詞] 微生物檢驗;住院患者;感染監控
[中圖分類號] R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6)02(b)-0190-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microorganism examination in the application of infection control in inpatients. Methods 66 cases of patient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4 to June 2014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33 cases in each, both groups were given conventional treatment and nursing, the infection of the research group was controlled by microorganism examination, the infection condition of the two groups was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 In the research group, 2 cases were mild infection, 1 case was moderate infection, 1 case was severe infection, 29 cases were no infection, and the infection rate was 12.12%, in the control group, 6 cases were mild infection, 4 cases were moderate infection, 2 cases were severe infection, 21 cases were no infection, the infection rate was 36.36%, the infection rate in the research group was obvious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s was obvious by comparison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ce. Conclusion Adopting microorganism examination technical in controlling the inpatients infection condition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infection, decrease infection rate and 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ect and the patients survival quality, which is worthy of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in clinic.
[Key words] Microorganism examination; Inpatients; Infection control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醫療技術水平也不斷提升,微生物檢測技術被廣泛的應用在臨床治療中,其對臨床治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以及意義[1]。微生物檢測技術在臨床治療中,其對臨床感染路徑以及感染診斷具有非常顯著的效果[2]。整群選取該院2014年1—6月接受治療的患者66例,作為探討微生物檢驗用于住院患者感染監控臨床效果的研究,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整群選擇該院2014年1—6月接受治療的患者66例為觀察對象,患者年齡22~52歲,平均年齡(41.3±5.4)歲,病程2 d~2 a,平均病程為(0.8±0.4)年,采用數字分析法將其均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各33例,其中,對照組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6例,患者年齡為22~49歲,平均年齡(40.6±5.2)歲,病程7 d~2 a,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治療以及護理措施;研究組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5例,患者年齡為24~52歲,平均年齡(41.9±5.2)歲,病程2~2 a,研究組給予常規治療以及護理措施,并利用微生物檢測技術對其感染進行監控。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情等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常規治療以及護理措施,常規檢測方法:護理人員對患者的飲食、保暖等基本生活情況進行關注和護理,告知其基本感染防范措施,并嚴格醫生的囑咐對患者進行針對其病情的藥物治療。研究組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利用微生物檢測技術對患者的感染情況進行監控,監控的具體措施如下。
(1)環境細菌學檢測:微生物檢測室應該定期對醫院各科室的環境進行測定,并對細菌進行鑒定,對患者所處的住院部以及手術室進行測定,并對其存在的細菌進行測定[3]。
(2)加強細菌耐藥性檢測:微生物實驗室應該對臨床中可能出現的細菌進行鑒定,并制作標本,定期對其進行細菌耐藥性檢驗,總結常見細菌的特征[4]。
(3)加強對免疫力弱的人群細菌檢測:重癥監護室患者的病情較為嚴重,其免疫系統遭到破壞,極易引起感染。所以,微生物檢測室應該加強對其的細菌學檢測,避免感染的發生[5]。
(4)對消毒以及滅菌的效果進行評價:嚴格按照微生物監控的標準對其進行評價,該文采取的檢測方法就是依據其相關標準對滅菌效果進行評定。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16.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運用n(%)表示,行χ2檢驗,若P<0.05,則表示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治療后,研究組中,輕度感染2例,中度感染1例,重度感染1例,未感染例29,感染率為12.12%;對照組中,輕度感染6例,中度感染4例,重度感染2例,未感染21例,感染率為36.36%;研究組的感染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感染率,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3 討論
根據相關學者對我國醫院方面控制感染工作分析表明,醫院控制感染工作取得的效果不盡人意,其常見的感染途徑有:①醫院環境衛生:醫院聚集各種疾病患者,所以病原體的種類也較多,患者、患者家屬以及醫護人員都可能成為感染的途徑;同時,醫院的溫度適宜,溫差不大,為病原菌的存活提供有力的條件[6];②醫療設備以及介入診療技術的大范圍使用:醫療設備在輔助治療的過程中,其具有侵襲的作用,會對患者的皮膚以及粘膜造成損傷,患者直接與設備進行接觸,為病原菌的傳播以及存活創造有力的條件以及途徑;③隨著放療、化療技術、抗菌物質以及免疫抑制劑的廣泛使用,住院患者的感染路徑逐漸增多,嚴重影響著患者的健康生活[7]。所以,結合實際情況,利用微生物檢測技術監控住院患者的感染情況,對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顯得尤為重要。
相關學者認為,采用微生物檢測對住院患者的感染進行監控,能夠有效的降低患者的感染率,抑制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治療的效果。該研究中,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治療以及護理措施,研究組在常規治療以及護理的基礎上,利用微生物檢測技術對患者的感染情況進行監控;治療后,研究組中,輕度感染2例,中度感染1例,重度感染1例,未感染例29,感染率為12.12%;對照組中,輕度感染6例,中度感染4例,重度感染2例,未感染21例,感染率為36.36%;研究組的感染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感染率,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與研究相符合。潘勇,陳國忠[8]針對兩組患者治療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的感染率為7.79%,對照組的感染率為24.68%,與該組研究結果基本相近。所以,筆者認為,采用微生物檢測對住院患者進行感染監控,對控制患者的感染,降低住院患者感染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能夠廣泛應用。
該研究表明,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治療以及護理措施,研究組在常規治療以及護理的基礎上,利用微生物檢測技術對患者的感染情況進行監控;治療后,研究組感染率為12.12%;對照組感染率為36.36%;研究組的感染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感染率,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由此可見,采用微生物檢測技術對住院患者的感染情況進行監控,能夠有效控制醫院患者的感染情況,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感染率,進而達到提高患者治療效果及生存質量的目的。
綜上所述,利用微生物檢測技術監控住院患者感染情況的效果較為顯著,能夠準確監控患者的感染途徑,明確感染情況,并采取有效的補救措施,提高感染的確診率,降低感染率,抑制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治療效果的同時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值得在臨床中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 張曉飛.微生物檢驗對住院患者感染監控的臨床效果分析與思考[J].心理醫生,2012(3):150-151.
[2] 王萍菊.微生物檢驗在感染控制中的應用[J].北方藥學,2014, 11(3):89-90.
[3] 劉潔.微生物檢驗用于住院患者感染監控的臨床觀察[J].中國基層醫藥,2013(8):1176-1177.
[4] 孟紅宇.微生物檢驗用于感染控制的研究[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4,8(16):78.
[5] 梁新妹.微生物檢驗在感染控制中的價值分析[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4,27(19):2626-2627.
[6] 徐偉紅.微生物檢驗在醫院感染監控中的作用[J].求醫問藥,2013,11(2):653.
[7] 劉湘凌.微生物檢驗在醫院感染控制中的應用[J]. 大家健康:學術版,2014(23):40-41.
[8] 潘勇,陳國忠.微生物檢驗在感染控制中的價值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6):539-540.
(收稿日期:2015-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