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新華

【摘要】 目的:針對老年患者這一特殊的群體,進行口腔護理技巧的分析和總結。方法:該探究將針對老年住院患者口腔護理進行技巧方面的了解,幫助患者掌握基礎保健知識和正確的刷牙方法。本次試驗選取了2015年10-12月筆者所在醫院口腔科住院治療的55例老年患者,醫生會根據病情的不同進行護理計劃上的調整,加強與患者之間交流,做好心理調節工作。結果:在護理人員的幫助下,老年患者的口腔衛生保持度較好,無其他并發癥出現。且隨著口腔護理質量的提升能夠有效地預防口腔疾病,護理總有效率為74.5%(41/55)。結論:加強老年住院患者口腔護理能夠提高口腔護理質量,提高滿意度,幫助老年患者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
【關鍵詞】 老年; 住院患者; 口腔護理; 技巧
中圖分類號 R473.78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6)28-0122-03
doi:10.14033/j.cnki.cfmr.2016.28.068
現階段,我國人們的生活質量有著大幅度的提升,老齡化趨勢加重。而老年人在身體機能的調節方面較弱,在口腔護理方面容易出現口腔黏膜干燥和唾液分泌量的下降問題[1]。除此外,也會出現牙齦萎縮、牙齒松動和較大的磨損,進而導致牙根外露和牙面齲壞等。老年人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口腔問題,甚至發生吞咽困難、上消化道出血等。與此同時,盡管口腔沒有實物的殘渣,但是唾液中往往含著較高的蛋白質,這就會引發口臭等問題[2]。因此,保證老年人的口腔清潔是十分重要的。本次試驗選取了2015年10-12月在筆者所在醫院口腔科住院治療的55例老年患者,針對該口腔護理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經驗進行匯報。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試驗選取了2015年10-12月筆者所在醫院口腔科住院治療的55例老年患者,年齡60~91歲,其中男32例,女23例。病情方面:頜面部復合傷11例,牙源性間隙感染16例,牙周病25例(牙周損傷12例,牙齒損傷13例),牙體牙髓病3例。此外,佩戴假牙的患者有41例。所有患者均需要住院治療。
1.2 護理方法
本次試驗主要是針對住院患者的口腔護理進行探究。具體而言,對生活自理能力較弱的老年患者,將安排針對性的護理計劃,在護理的過程中防止口腔感染和潰瘍的發生,及時的進行口腔指標的各項檢查。此外,將根據口腔pH值和口腔受感染度的不同選擇最有效的漱口液。當pH值>7時,通常使用2%~3%的硼酸水或者多貝爾氏液;當pH值=7時,則會選用生理鹽水;當pH值在3~6時,將使用1%~3%的雙氧水或者1%~4%的碳酸氫鈉進行清理治療。此外,對于牙齦發炎的患者將使用0.02%碘伏液或0.02%吠喃西林液漱口。同時,對于口腔受到霉菌感染的患者,則需要使用制霉菌10萬U/次+生理鹽水1~2 ml,在涂抹的過程中要注意用力程度,不要造成二次傷害。
1.3 評價指標
將對患者的恢復情況進行判定,具體包括三個部分,即完全恢復、部分恢復、病情惡化。完全恢復是指患者的病情有著較為明顯的提升,疼痛感不明顯下降,在生活質量和飲食上得以改善,且各方面指標較好;部分恢復是指患者的疼痛感下降,口腔保持較好的清潔度;惡化是指患者的疼痛感加劇,傷口感染有擴散的傾向,需要進一步治療。總有效率=完全恢復例數/總例數×100%。
2 結果
在對老年患者護理的過程中,患者均能保持較好的口腔衛生,只有1例患者出現了嚴重的感染情況,及時治療后有所緩解,口腔護理總有效率為74.5%(41/55),見表1。此外,所有患者均未出現并發癥,護理過程受到了患者的高度評價。在隨訪的過程中,筆者還對患者進行了口腔知識的調查,其中50例患者能夠對口腔清潔的基本步驟有著較為清楚(非常了解+基本了解)的認識,并按照醫生的囑咐加強對飲食方面的注意,其調查結果見表2。
3 討論
近年來,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加劇,老齡人口所占比例明顯升高,老年患者口腔問題逐漸增多。同時老年患者機體抵抗力弱,口腔黏膜萎縮,其病生理基礎與青壯年人群存在差異,因而老年患者口腔護理方面也存在不同的要求。在護理的過程中,不僅僅要做到全方位服務,更要為老年人細心講解口腔方面的基本常識,幫助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做好口腔清潔工作。因此,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是十分重要的。具體而言,漱口和刷牙是日常口腔清潔的重要方式,但是刷牙過猛也會造成牙齒的損傷[3]。而正確的刷牙方式應該是順著牙縫的方向慢慢進行,且時間保持在3~5 min即可。在刷牙水溫的選擇上因接近人體體溫,即37°左右為宜。在牙具的保潔方面也值得關注,即做好牙刷的清潔工作,使用完畢后盡可能的甩掉上面的水漬,放置于通風處。在牙具的更換上也應該以3個月為佳,長期使用的牙刷其細菌較多,難以保持口腔的清潔。在牙膏的選擇上也應該使用含氟牙膏,氟對防齲有著較好的效果。除此外,要加強對牙齦的按摩和叩齒運動,這對加強口腔部位的血液循環有著較好的效果。而叩齒能夠提高老年人的腸胃消化作用,保持牙齒的堅固,并有利于牙周組織抵抗力的增強,百利而無一害[4]。
在老年患者口腔護理的資料研究中,筆者還發現了一些弊端亟待解決。即住院老年患者口腔內致病菌數量明顯高于正常老年人。這是由于住院老年患者常常在吞咽上有著一定的障礙,或者由于氣管被切開后呼吸道的防御能力明顯下降,這就容易為細菌的進入提供便利條件,使口腔分泌物被吸入肺中,進而造成肺部感染。因此,為了預防細菌型的口腔疾病,筆者將使用漱口法,每次含漱時間應超過90 s。此外,對于患有口腔干燥癥的患者,護理人員應該進行相關提示,例如:盡可能不要用唾液代替物間接治療。同時,護理人員應該講授一些簡單易操作的口腔護理知識,為患者病情的康復起到輔助作用[5-6]。
除此之外,對有牙齦出血問題,無牙且不能含漱的患者而言,在護理方式上需要對格外的細心。即需要護理人員使用浸水的棉棒對患者牙的內外面、兩側、上下頜、舌腹及舌下黏膜進行擦拭。在這個過程中還要對牙床進行適當的按摩,從而刺激牙根。對于無牙的患者也應做好牙床的按摩,并使用軟毛牙刷進行牙床的清潔。刺激牙根有利于唾液的分泌,能夠有效地增強患者的味覺感受力和牙齒咀嚼功能。從另一個方面講,當口腔張的過大的時候,唇齒之間的距離會比較的狹小,加大了清潔工作的難度。因此,需要在口齒微張的狀態下用棉棒清理;對于牙縫的部位則應選用齒縫刷。
口腔護理的最后一個環節便是對老年人心理上的疏導。首先要解決的就是疼痛問題。疼痛護理需要和患者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幫助患者對疼痛進行較好的自我評估,并通過音樂、按摩等方式減緩疼痛帶來的精神壓力。這一過程也需要家屬的密切配合,幫助患者建立舒適的生活環境,做好室內清潔工作。必要時可以根據醫囑使用一定劑量的止痛藥物。疼痛問題的解決能夠直接緩解患者心理上的壓力,減輕患者的疼痛感和心情上的焦慮。此外,要幫助老人進行口腔疾病知識上的講解,讓他們認識到病源的本質,不要害怕做檢查,保持樂觀、積極的治療心態,幫助他們早日康復。
參考文獻
[1]王秋霞,張燕.老年患者行口腔修復治療的效果探究[J].中國醫學創新,2015,12(21):151-152.
[2]馮其輝,袁宏吉.了解口腔行為學應用于老年口腔修復中的效果[J].中國醫學創新,2012,9(23):66-67.
[3]何鑫.兒童、中年、老年口腔疾病的治療特點[J].中外醫療,2009,28(21):172-173.
[4]靳文輝.重型顱腦損傷氣管切開術后肺部感染的預防和處理[J].中外醫學研究,2014,12(33):148-149.
[5]王達群.經口氣管插管的優質口腔護理效果[J].中外醫學研究,2016,14(7):98-100.
[6]梁淑玲.舒適化護理在白血病口腔潰瘍治療中的應用探析[J]. 中外醫學研究,2013,11(36):101-102.
(收稿日期:2016-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