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燕

[摘要] 目的 探討固定和活動義齒配合修復在牙列缺損中的臨床價值。 方法 隨機選取2013年7月—2015年6月期間來該院治療的60例牙列缺損患者實施研究,把60例患者按照雙盲法隨機分為傳統組和治療組,每組30例患者。給予傳統組傳統固定義齒修復,治療組固定和活動義齒配合修復,比較兩組臨床治療效果。 結果 使用固定義齒修復的傳統組治療有效率為80%,使用固定與活動義齒聯合修復的治療組治療有效率為93.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對牙列缺損患者使用固定與活動義齒配合修復效果確切,并且義齒修復后穩定、舒適,患者對其依從性較好,可推廣運用。
[關鍵詞] 固定;活動;修復義齒;牙列缺損;臨床價值
[中圖分類號] R78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6)02(b)-0092-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linical value of combined repair of fixed denture and removable denture in the defect of dentition. Methods 6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defect of dentition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uly 2013 to June 2015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traditional group and the treatment group with 30 cases in each, the traditiona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fixed denture repair and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the combined repair of fixed denture and removable denture, the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s The difference in the treatment effective rate between the traditional group and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80% vs 93.4%), P<0.05. Conclusion The curative effect of the combined repair of fixed denture and removable denture in treatment of the patients with defect of dentition is definite, and it is steady and comfortable after the repair and the patients had a good compliance, which can be promoted and applied.
[Key words] Fixed; Removable; Repair of denture; Defect of dentition; Clinical value
牙列缺損是口腔科臨床治療中常見疾病。主要致病原因包括外傷、齲齒、牙周病等,不僅會對患者的口腔外觀造成影響,還會對患者的咀嚼功能造成嚴重反應,從而使患者生活質量顯著降低。患者如果長期缺牙并且沒有得到及時修復,會導致前牙因過度磨耗使牙冠變短甚至消失,病情嚴重的患者直接緊咬到頜牙槽嵴中,從而對臨床修復帶來嚴重困難[1]。為研究固定和活動義齒配合修復在牙列缺損中的臨床價值,隨機選取2013年7月—2015年6月期間來該院治療的60例牙列缺損患者實施研究,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院隨機選取2013年7月—2015年6月期間來治療的60例牙列缺損患者實施研究,把60例患者按照雙盲法隨機分為傳統組和治療組,每組30例。治療組男性18例,女性17例,年齡在18~52歲之間,平均年齡(31.06±6.55)歲。30例患者中共有患牙39顆,包括上頜18顆、下頜21顆,牙列缺損病程在0.2~5年之間,平均病程為(0.74±0.28)年。傳統組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齡在19~52歲之間,平均年齡(31.48±6.31)歲。30例患者中共有患牙38顆,包括上頜19顆、下頜9顆,牙列缺損病程在0.3~5年之間,平均病程為(0.79±0.23)年。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患牙例數、病程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接受治療前均觀察牙周情況、基牙體等基本情況,使用全景片或者X線片對患者根尖、牙周、殘余牙根、炎癥等情況實施全面的檢查與分析,按照患者疾病實際情況決定修復的方案。對口腔內有炎癥的存在的患者首先進行抗菌治療,等待炎癥消失后在行臨床治療,對有牙結石的患者進行結石清除。
1.2.1 傳統組 給予傳統組30例牙列缺損患者使用固定義齒修復。對基牙、臨時冠、圓錐形等活動義齒制作完成后即進行卸代型的制作。把患者試戴后最舒服的內外冠放置到硅橡膠的印模中,隨后在內冠組織上涂上凡士林,灌注樹脂材料并且進行固定釘的安插工作。
1.2.2 治療組 給予治療組30例牙列缺損患者使用固定與活動義齒聯合修復。主要治療步驟如下:①基牙準備。對牙冠短小、嚴重磨損的基牙牙體制作頜面牙體或者切緣,按照患者臉頰、舌頭由遠到近的方式對倒凹進行磨除,軸面最大的直徑到患者齦緣處,預備出來0.6 mm的肩臺,把軸面的聚合度控制在2~50之間,患者各基牙均應該取得共同就位通道;②制作印模對患者使用排齦線壓入到其齦溝1~3 min后拿出,使用水粉劑、藻酸鹽進行印模并取得印模,使用超硬石膏進行工作模型的灌注;③固定義齒 在患者口腔內試戴固定的烤瓷冠,按照其咬合度進行調整,粘戴假義齒后再次使用工作模型把固定義齒送至到制作中心進行鑄造支架的制作;④支架試戴在患者口腔內進行支架試戴;⑤活動義齒 對患者試戴活動義齒,觀察其垂直距離、合位情況等,把咬合適當調整。
1.3 觀察指標
患者經不同方式治療1個月后觀察患者治療效果。分為顯效、有效以及無效[2]。顯效:患者義齒固定良好、內外觀貼合良好,牙齦無退縮現象,無痛感,牙齒舒適美觀,患者恢復正常咀嚼功能;有效:在固定和貼合方面有輕微不舒適現象,需要進一步修復及治療,患者咀嚼功能基本正常;無效:上述指標無任何改善情況經過多次修復及處理仍無效。
1.4 統計方法
使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對所有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用χ2檢驗并用[n(%)]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結果
經臨床隨訪觀察后發現,使用固定義齒修復的傳統組治療有效率為80%,使用固定與活動義齒聯合修復的治療組治療有效率為93.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因牙列缺損是口腔科臨床治療中常見疾病。患者如缺損后不及時治療不僅會對正常咀嚼功能造成影響,還會對患者容貌和外觀造成不良影響,甚至部分年輕患者因牙列缺損后長時期無修復出現蒼老面容,嚴重制約了患者的正常生活,所以及時選取有效方案對患者治療有重要意義[3]。
臨床治療中按照患者口腔疾病選取有效的治療方式是保證修復成功的核心因素,固定義齒治療要求患者兩端的基牙牙冠高、大,牙根要穩固并且粗長。該研究中對兩組患者分別使用傳統固定義齒修復及固定、活動義齒聯合修復方式對患者進行治療。經過研究后發現,對牙列缺損后牙齒之間的次垂直距離縮短時僅使用固定義齒治療方式進行治療修復效果不佳,并且無法把其正常的距離有效恢復,因臨床治療過程繁瑣、復雜,因此價格較昂貴,最終導致其推廣力度不佳[4]。其中治療中患者使用固定與活動義齒聯合修復在臨床治療上有固定義齒、常規可摘局部義齒等多種優勢,其臨床上設計及制作比較靈活,和傳統的義齒修復治療比較,固定與活動義齒聯合修復對患者的基牙損傷不大并且有良好的固定力。除此之外,臨床治療中輔助舌卡可對患者義齒撬動現象形成有效的預防并且把活動的義齒體積減少,在很大程度上可縮短患者治療后對義齒的適應時間,患者修復后短期內可感受到舒適、固定,所以患者對其的依從性較好。有學者[5]指出,固定與活動義齒聯合修復不會有卡環,可對牙體缺損修復的同時使患者的牙體外形被有效恢復,從而滿足患者在臨床上對美感的要求。
使用活動與固定義齒修復治療可充分體現患者牙齒存在的解剖形態以及立體感,并且在治療中還有半透明性和透明性的特征。治療后形態比較逼真,在臨床上對后牙和前牙的修復治療較適合,屬于目前臨床治療中較理想的治療方式。有學者指出,對牙列缺損患者使用活動與固定義齒聯合修復咀嚼力量比較均勻,臨床治療中的材料均不易折斷及變形[6]。長期使用不會對牙周組織和牙齦組織造成刺激,對較硬的食物可進行咀嚼,其修復效果顯著,所以患者經過治療后均有良好的咀嚼功能。
該研究發現,使用固定義齒修復的傳統組治療有效率為80%,使用固定與活動義齒聯合修復的治療組治療有效率為93.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王志松等學者[7]研究所得結果基本一致。表明把固定與活動義齒配合修復運用在牙列缺損患者的臨床治療中安全有效,患者可在短時間內恢復正常的咀嚼功能,所以在臨床上有推廣意義。
綜上所述,對牙列缺損患者使用固定與活動義齒配合修復效果確切,并且義齒修復后穩定、舒適,患者對其依從性較好,可推廣運用。
[參考文獻]
[1] 秦建勇,劉道峰,強艷麗,等.ITI Straumann種植體修復牙列缺損療效觀察[J].山東醫藥,2010,50(6):90-91.
[2] 關虹.288例口腔種植修復牙列缺損的美學觀察和療效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10):110-111.
[3] 劉方方,汪揚.隱形義齒與鑄造支架相結合修復牙列缺損79例臨床觀察[J].皖南醫學院學報,2010,29(6):433-434.
[4] 趙梅,劉瑤,張志霞,等.(牙合)墊式可摘局部義齒與固定冠橋咬合重建修復牙列缺損伴重度磨損18例療效評價[J].中國美容醫學,2013,22(24):2387-2390.
[5] 江鵬.淺析口腔種植修復牙列缺損的臨床方法[J].醫學美學美容,2015(2中旬刊):332-332.
[6] 施小玲,顧靜怡,欒明亮,等.套筒冠與精密附著體技術聯合應用修復牙列缺損25例[J].口腔醫學,2010,30(11):698-699.
[7] 王志松,周玭.2854例固定修復體回顧性研究[J].實用醫學雜志,2013,29(22):3736-3737.
(收稿日期:2015-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