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梅


[摘要] 目的 分析在治療老年非瓣膜房顫患者的過程中應用華法林抗凝治療的可行性,并且對華法林的抗凝強度進行分析。 方法 隨機從2012年1月—2014年6月來該院治療非瓣膜房顫的患者中選出110例,將其隨機分為兩個小組,對其中一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的方法進行治療,作為對比組,共50例患者;對另外一組患者則采用華法林的方法進行治療,作為研究組,共60例患者。同時,將研究組中30例患者的凝血酶原時間國際標準化比值控制1.3-1.6之間,記作研究Ⅰ組;將另30例患者的控制在2.6-3.0之間,記作研究Ⅱ組。 結果 經過對各組患者相關數據的分析可以看出,研究組患者的終點事件發生率(3.66%)明顯對于對比組(32.00%),并且研究Ⅰ組的終點事件發生幾率(3.33%)要低于研究Ⅱ組(13.33%),各組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在治療老年非瓣膜房顫的過程中,利用華法林抗凝療法能夠有效降低終點事件的發生幾率。
[關鍵詞] 老年非瓣膜房顫;華法林;阿司匹林;可行性;抗凝強度
[中圖分類號] R97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6)02(b)-0131-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feasibility of the application of warfarin anticoagulation treatment for elderly patients with 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 and anticoagulation intensity. Methods 11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2 to June 2014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n=50) were treated with aspirin, the research group (n=60)were treated with warfarin, at the same time, the prothrombin time of international normalised ratios (INR)of 30 cases in the research group controlled between 1.3 and 1.6, and the 30 cases were regarded as the researchⅠgroup, the INR of the other 30 cases in the research group controlled between 2.6 and 3.0, the 30 cases were regarded as the researchⅡgroup. Results the related data analysis of each group showed that the incidence of endpoint events in the research group was obvious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3.66% vs 32.00%), the incidence of endpoint events in the research Ⅰ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research Ⅱ group, (3.33% vs 13.33%), there was a big difference between each data,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Warfarin anticoagulant treatment for elderly patients with 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endpoint events.
[Key words] Elderly patients with non ralvular fibrillation; Hua falin; Aspirin; Feasibility; Anticoagulation intensity
老年非瓣膜房顫患者是老年心臟類疾病之一,也是老年患者發生高梗塞和腦卒中的主要誘因之一[1]。該文即是對老年非瓣膜房顫患者的華法林抗凝治療效果進行研究,從2012年1月—2014年6月隨機選出110例患者,對其中一組采用阿司匹林抗凝治療,對另外一組采用華法林抗凝治療,了解兩種方法不同的抗凝程度,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次分析的對象是從2012年1月—2014年6月隨機選出的110例患者,其中對比組中男性37例,女性13例,患者的年齡從66~85歲不等,平均年齡為(71.51±4.67)歲;研究組中男性36例,女性24例,患者的年齡從65~82歲不等,平均年齡為(71.42±4.63)歲?;颊叩囊话阗Y料沒有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該次分析中將110例患者分為2個小組,每組55例患者。
1.2.1 對比組治療方法 對其中一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的方法進行治療,作為對比組,共50例患者,每天服用的藥量不得超過75,口服1次/d治療,待治療后1~2周根據患者的病情給予其適當的藥量調整。
1.2.2 研究組治療方法 對另外一組患者則采用華法林(產品批號為國藥準字H37021314)抗凝治療,作為研究組,共60例患者。治療開始期間,為患者提供每天1.5的藥物進行治療。之后根據所需不同的值為患者調整用要劑量,以每次0.5為標準進行調整。其中將30例患者的值控制1.3~1.6之間,記作研究Ⅰ組;將另30例患者的值控制在2.6~3.0之間,記作研究Ⅱ組[2-4]。分別記錄兩組患者的終點事件發生情況,并對兩組患者不同的出血事件發生率進行統計,得出結果。
1.3 統計方法
該次研究采用的是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采用n(%)來表示計數數據,并利用對數據進行檢驗,以P<0.05代表數據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根據對不同小組患者的相關分析,將其匯總制成如下表格:
2.1 兩組患者終點事件發生情況
從表1當中可以看出,研究組患者發生終點事件的幾率明顯小于對比組,并且研究組患者沒有出現短暫性腦缺血和死亡情況。各組數據之間存在較大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1.2 研究組不同抗凝強度導致出血事件發生情況
根據抗凝強度的分析可以看出,研究Ⅰ組患者的抗凝效果明顯低于研究Ⅱ組。各組數據之間存在較大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老年非瓣膜房顫是誘發老年患者出現腦卒中和腦梗死的主要誘因,在臨床治療過程中的主要就是利用抗凝血藥物對血液和血栓進行稀釋,維持心臟內血液的正常循環,保證患者的心臟功能[5]。阿司匹林和華法林都是臨床比較常用的抗凝藥物之一,根據該次研究可以看出,阿司匹林的藥效明顯要低于華法林。華法林本身不具有抗凝作用,但它可以抑制纖維素K,導致人體的各類凝血因子的合成受阻,發揮抗凝的作用。在臨床應用過程中華法林的使用劑量不用被控制,因為華法林需要在人體內進行反應,其代謝產物具有抗凝的作用,因個人身體因素不同,產生的藥效也就不同[6-7]。從該次分析中可以看出,利用華法林對患者進行抗凝治療的研究組,其導致的終點事件發生幾率為6.66%;而利用阿司匹林對患者進行抗凝治療的對比組,其所導致的終點事件發生幾率則為28.00%,并且其中缺血性卒中和外周動脈栓塞的發生率均達到了12%,同時將值控制在2.6~3.0之間能夠取得較好的抗凝作用。我國研究者方曙靜[8]等的研究項目當中,利用華法林抗凝法將值控制在2.5~3.0之間,與該次研究的當中的數值基本相同。因此,在治療老年非瓣膜房顫患者的過程中應用華法林能夠取得較好的療效,并且控制值的范圍可以有效提升治療效果,值得在臨床實踐應用中進行推廣。
[參考文獻]
[1] 馮慧琴,黃麗霞,高翯,等.21例老年非瓣膜病性心房顫動患者使用華法林抗凝的隨訪管理[J].當代醫學,2015,7(89):35-37.
[2] 俞蔚,吳巧元,黃抒偉,等.老年非瓣膜病房顫患者華法林抗凝治療臨床應用[J].心腦血管病防治,2010,6(5):301-303.
[3] 仝峰,慕春言,王景斌,等.華法林對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顫動患者抗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J].中國實用醫刊,2011,38(3):48-49,52.
[4] 衣欣,胡奉環,吳威.華法林在老年非瓣膜病房顫患者抗凝療效及安全性分析[J].中國醫刊,2013,48(6):41-42.
[5] 張優惕,張小河.華法林抗凝治療對老年非瓣膜房顫的可行性分析[J].當代醫學,2014,20(14):130-133.
[6] 黃煜.低強度華法林抗凝治療腦卒中風險房顫患者的臨床研究[J].當代醫學,2011,1(79):236-237.
[7] 梅寶英.老年非瓣膜房顫患者應用華法林的安全性評價[J].中國實用醫刊,2013,40(5):140-141.
[8] 方曙靜,林征,孫國珍,等.射頻消融心房顫動患者華法林抗凝依從性及其影響因素的調查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11,46(2):163-164.
(收稿日期:2015-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