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圣燕



[摘要] 目的 分析中老年腦溢血患者行精神護理和心理治療干預的臨床效果。 方法 回顧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6月該院診治的125例中老年腦溢血患者臨床資料,按照治療過程中不同干預治療治療方案分為2組,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患者55例,研究組采用精神護理和心理治療干預患者70例,對比兩組臨床具體護理情況。 結果 研究組護理后神經功能、心理狀態與日常生活能力均較對照組顯著改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另外,研究組并發癥總發生率7.14%顯著低于對照組21.82%,患者滿意度91.73%顯著高于對照組74.55%(P<0.05)。 結論 中老年腦溢血患者行精神護理和心理治療干預的臨床效果明顯,可降低患者并發癥發生風險,提高患者滿意度。
[關鍵詞] 中老年;腦溢血;精神護理;心理治療干預;效果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6)02(b)-0157-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mental nursing and psychological treatment intervention on the middle-aged and old patients with cerebral haemorrhage.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conducted on the clinical data of 125 middle-aged and old people with cerebral haemorrhage diagnos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3 to June 2015.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55 cases) and the study group (70 cas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treatment intervention regimen.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the conventional nursing, the study group adopted mental nursing and psychological treatment intervention. And the specific clinical nursing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s After nursing, the nerve function, psychological status and 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improved more significantly in the study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In addition, the overall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study group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7.14% vs 21.82%); the patient satisfact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study group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91.73% vs 74.55%) (P<0.05). Conclusion For the middle-aged and old patients with cerebral haemorrhage, mental nursing and psychological treatment intervention have significant effect, which can reduce the risk of complications and improve the level of patient satisfaction.
[Key words] The middle-aged and old people; Cerebral haemorrhage; Mental nursing; Psychological treatment intervention; Effect
腦溢血又可稱為腦出血,是高血壓患者臨床常見并發癥,其主要發生于中老年人群,高血壓性腦出血,具有發病快、致死率高特點[1]。伴隨現代醫療技術的改革發展,腦溢血患者臨床治療方案不斷完善,臨床療效也越來越顯著,但是對該類患者精神護理是臨床護理工作的重要環節之一,由于絕大部分腦溢血患者不僅身體上患有器質性病變,而且還存在嚴重心理障礙[2]。該研究回顧性重點分析2013年1月—2015年6月該院診治的70例中老年腦溢血患者接受精神護理和心理治療干預的臨床資料,取得較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6月該院診治的125例中老年腦溢血患者臨床資料,病情均符合《現代腦血管病學》中腦溢血診斷標準[3]。按照治療過程中不同干預治療治療方案分為對照組(55例)和研究組(70例),對照組男女比例30:25,年齡50~78歲,平均(74.25±3.14)歲,血腫大小16~37 mL,平均(20.15±2.14)mL;研究組男女比例40:30,年齡52~79歲,平均(75.88±3.99)歲,血腫大小15~28 mL,平均(21.74±2.01)mL;兩組上述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主要包括護士科學指導患者健康飲食,按醫囑指導患者規范服藥,健康宣教,生活護理等。在此基礎上,研究組采用:①精神護理。在患者意識清晰時,護士耐心向患者解釋腦溢血發病原因及相關注意事項,并向患者介紹既往臨床治療成功案例,提高患者治愈信心和依從性。針對腦溢血病情嚴重患者需嚴密監測其生命體征、臨床癥狀,告知家屬盡量陪護其左右,一旦發現異常,立即匯報與主治醫師以便做出恰當處理。同時建議患者平時可通過聽舒緩的音樂、朗誦等方式,放松心態,舒緩緊情緒。責任護士在對患者進行常規護理過程中,注意采用和藹、溫柔的語氣告訴患者病情發展情況,治療方案、目的及進展情況,使患者對自身疾病具有正確認知,消除緊張、焦慮等情緒;同時鼓勵患者積極面對自身疾病,提高對生活的信心。另外,護士應鼓勵患者家屬所與患者溝通,通過各種方式關注、重視患者,使其感受存在的重要性,增加生活信心。保持家庭安靜、整潔、光照、通風良好,營造良好的康復環境,有利于穩定患者情緒。②心理治療干預。由于部分腦溢血患者經治療后,雖然脫離生命危險,但是卻留下偏癱、語言障礙等后遺癥,生活無法自理,對患者心理產生不良影響,嚴重可喪失生活信心,直接影響后續治療與護理效果,不利于康復方案順利開展。因此護士首先應穩定患者情緒,主動與患者交流,認真幫助其處理生活中遇到的困難,耐心傾聽患者內心想法,回答患者所提出疑問,予以針對性心理疏導,以建立良好護患關系。此外,護士通過各種方式鼓勵患者下床活動,生活盡量自理,加強功能鍛煉,積極參與社會集體活動,幫其恢復社會適應能力,對患者的沒一點進步都予以鼓勵,激勵其積極參加力所能及的學習活動、家務與社會活動,提高生活樂趣。
1.3 觀察指標與判定標準
參照神經功能缺損程度量表(NDS)及評估患者神經功能改善情況,分值均介于0~50分間,得分與神經功能改善程度成反比;參照Zung氏焦慮自評量表系(SAS)評估患者心理狀態,分值介于0~100分間,得分與神經功能改善程度成正比;一句美國醫學研究所研制的生活質量量表(SF-36)評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況,分值介于30~100分間,得分與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程度成正比[4]。并發癥;在患者出院當天向其發送該院資深心理醫師自制護理滿意度調查表,由專員向患者解釋問卷內容,患者自行勾選,主要包括非常滿意、一般滿意、不滿意,滿意=非常滿意+一般滿意[5]。
1.4 統計方法
數據用SPSS21.0軟件分析,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計量資料,行t檢驗組間比較;百分比(%)表示計數資料,行χ2組間比較,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NDS、SAS與SF-36評分對比
研究組護理后NDS(13.69±0.87)分與SAS(30.98±3.72)分低于對照組(29.68±2.69)分與(44.36±2.58)分,并且SF-36(82.36±5.84)分高于對照組(71.52±4.87)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P<0.05),見表1。
2.2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對比
研究組并發癥總發生率低7.14%,低于對照組21.8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χ2=5.6451),見表2。
2.3 兩組患者滿意度對比
研究組患者滿意度91.43%,顯著高于對照組74.5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χ2=6.5322),見表3。
3 討論
目前,腦溢血發病率居高不下,給患者身心健康、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影響,因此在有效治療過程中配以合理的護理措施,對提高臨床效果,改善患者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義[6]。該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研究組NDS、SAS指標評分依次為(13.69±0.8)分、(30.98±3.72)分明顯低于對照組(29.68±2.69)分、(44.36±2.58)分,同時(82.36±5.84)分顯著高于對照組(71.52±4.87)分;該結果與任紅彬[7]臨床研究結果一致,表明采用精神護理和心理治療干預的研究組中老年腦溢血患者神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獲得有效改善,同時可緩解患者焦慮等負性情緒。考慮可能是在對腦溢血患者進行心理治療干預過程,責任護士通過溫和語氣與患者良好交流,建立相互信任感,同事鼓勵患者發表心理想法,了解壓力來源,以便護士針對性的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幫助患者建立良好心理素質,樹立治愈信心,從而能夠為治療與護理方案順利進行提供基礎保障,因此研究組神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得到有效改善,并且可消除患者不良情緒。
該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肺部感染、上消化道出血、褥瘡等腦溢血患者并發癥總發生率僅為7.14%,顯著低于對照組21.82%,與張曉敬[8]研究結果相同。說明精神護理和心理治療干預有利于減輕中老年腦溢血患者并發癥發生風險,減輕患者痛苦,促進康復。由于腦溢血患者治療時間普遍較長,長期臥床治療容易產生肺部感染、褥瘡等并發癥,但是在該研究通過對重癥腦溢血患者病情、生命體征監測,以便及時掌握患者情況并作出有效處理,同時建議患者家屬盡量陪伴其左右,給予患者精神鼓勵同時有助于及時發現患者不良癥狀,及時上報醫師作出合理解決,對降低患者并發癥發生風險具有積極作用。但是有部分研究結果顯示:精神護理和心理治療干預對中老年腦溢血患者并發癥方面無明顯作用,與該研究結果不同,考慮可能在該研究中,護士采用各種方式鼓勵患者下床活動,適當進行功能鍛煉等護理措施相關,從有利于減少褥瘡等并發癥發生風險。
另外,研究組患者滿意度超過90.00%,顯著高于對照組74.55%,由此可知,中老年腦溢血患者采用精神護理和心理治療干預效果顯著,易于被患者接受,建議可在臨床中廣泛使用,使更多腦溢血患者從中獲益。考慮可能是中老年作為腦溢血高發人群,加之大部分患者存在器質性疾病,所以發生腦溢血后容易出現不同程度逆反心理,部分患者存在不愿配合治療等抵觸情緒,導致護患關系緊張[9]。而該研究采用精神護理和心理治療干預中護士通過和藹、溫柔語氣與患者交流,耐心告知其病情發展可能性及治療目的、方法和相關注意事項,同時舉例臨床治療成功案例,建議患者聽舒緩音樂等方式幫助患者建立戰勝疾病信心,提高治療護理配合度,從而促進身心健康,對提高患者滿意度具有重要影響[10]。關于患者遠期療效即病情復發情況,有待進一步跟蹤隨訪予以補充。
綜上所述,精神護理和心理治療干預在中老年腦溢血患者中具有重要應用價值,可提高護理效果,消除患者不良心理,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提升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及應用。
[參考文獻]
[1] 覃健.腦出血急性期患者的護理對策分析及護理體會[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4,14(3):144-145.
[2] 熊傲霜.腦溢血急性期高血壓的臨床行為護理干預[J].中國傷殘醫學,2014,22(22):424-426.
[3] 粟秀初,孔繁云,范學文.現代腦血管病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3.
[4] 魏智慧.護理干預對老年高血壓患者腦出血發生率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3,29(2):756-761.
[5] 龍潔,王文治.腦血管病防治與康復[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
[6] 饒明俐.中國腦血管防治指南(試行版)[S].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
[7] 任紅彬.腦出血患者的心理護理體會[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2,5(32):148.
[8] 張曉敬,張靜.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腦出血偏癱患者肌力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3,25(z2):57.
[9] 楊小青.預防腹膜透析患者腦溢血死亡的護理措施探討[J].當代護士:學術版,2013,25(5):134-135.
[10] 于英霞.中老年腦溢血患者采用精神護理與心理治療干預的效果觀察[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6(2):124-125.
(收稿日期:2015-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