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曉天 安其梅
【摘要】目的:檢驗寄宿兒童心理韌性量表的信效度。方法:抽取貴州省某縣301名4-7年級寄宿學生,使用寄宿兒童心理韌性量表進行測量,并通過驗證性因素分析等方法檢驗了該量表結構效度、效標效度和信度。結果:①驗證性因素分析結果表明,寄宿兒童心理韌性量表量的5因素結構效度較好。②寄宿兒童心理韌性量表與青少年心理韌性量表顯著相關,與孤獨感量表呈負中度相關,效標效度較好。③寄宿兒童心理韌性問卷的克隆巴赫α系數0.87,均符合心理測量學的要求,表明此量表具有良好的穩定性。結論:寄宿兒童心理韌性量表具有較好的信效度,可以作為寄宿兒童心理韌性的研究工具。
【關鍵詞】寄宿兒童;心理韌性;信度;效度
引言
寄宿制學校(Boarding Schools)指凡是能夠為學生提供飲食以及住宿的學校都稱為寄宿制學校[1]。把寄宿于學校內的兒童稱寄宿兒童,他們有的一周回家一次,有部分學生甚至到學期結束才回家,學校不但要承擔著普通學校的教育職能,還要對他們進行生活上的照料及心理上的關愛和支持。
我國大約在 20 世紀 50 年代初期建立了最早的寄宿制學校,這些寄宿制學校主要是用來解決邊遠貧困地區適齡兒童上學問題的,也有的是為了解決一些少數民族地方的適齡學生的教育問題的[2]。
心理韌性(resilience)是隨著積極心理學的興起而逐漸得到重視的一種心理特質,是指個體在面對生活逆境、創傷、悲劇、威脅或其他生活重大壓力時的良好適應能力,或者個體在經歷了逆境或者創傷后仍能保持或很快恢復正常的心理機能,是個體自我調適機制的成功應對。
2 研究方法
2.1被試
在貴州省貞豐縣某所寄宿制學校發放330份問卷,回收318份,有效問卷301份,有效回收率為96%。其中,男生有206名,女生有91名,4人未報告性別;四年級35名,五年級52名,六年級101名,七年級113名(選用部分七年級學生是由于測試時是九月份,每個年級學生只具有上一個年級的水平);平均年齡12.58歲,標準差1.535,9人未報告年齡。
2.2 工具
2.3 寄宿兒童心理韌性量表。 該量表共 20 題, 包括情緒調控、自我效能、關愛理解、自信自強、人際支持五個緯度,采用5點評分法進行評分。
2.4 青少年心理韌性量表。該量表是由胡月琴等人于2008年編制,共有27個題項,由目標專注、 人際協助、 家庭支持、 情緒控制和積極認知五個維度,采用5點評分法進行評分,其內部一致性為0.83 。
2.5 UCLA孤獨感量表。由Russell等人編制的UCLA孤獨感量表,共18個題項組成,其內部一致信度為0.9,分半信度為0.852。
2.5 程序
在四年級、五年級、六年級、七年級隨機整班發放340份問卷,問卷包括《寄宿兒童心理韌性量表》、 《青少年心理韌性量表》和《UCLA孤獨感量表》,學生自愿完成。采用 SPSS20.0 和AMOS20.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3 結果
3.1 驗證性因素分析
為了進一步驗證所編制的寄宿兒童心理韌性量表的構想效度,采用極大似然估計法(ML)對該模型的 20個題目進行驗證性因素分析,各擬合指標如表3。
表1顯示, p=0.013﹤0.05,χ /df =1.27﹤5, RMSEA=0.030﹤0.05, RMSEA90%的置信區間為0.014~0.042, PCLOSE= 0.999>0.05。根據侯杰泰,溫忠麟,成子娟提出的判斷結構方程模型擬合度好壞的標[3]: χ /df 的值應小于5或越小越好,RMSEA的值小于0.05表示擬合非常良好,CFI,TLI,IFI,GFI一般都應大于0.90。各指標表明,該模型結構良好,具有較好的結構效度。
3.2 外部效度驗證
寄宿兒童心理韌性量表與青少年心理韌性量表有 0.484在0.01水平上顯著呈中度正相關,說明該量表與《青少年心理韌性量表》既一定的共同成份,也有一定區別;與孤獨感量表作相關分析,結果相關系數為-0.455 在0.01水平上顯著,呈負中度相關。
3.3信度分析
寄宿兒童心理韌性問卷五個因素情緒調控、自我效能、關愛理解、人際支持的內部一致性信度系數分別為0.82、0.819、0.818、0.818、0.816,總量表的克隆巴赫α系數0.87,均符合心理測量學的要求,表明此量表具有良好的穩定性。
4 討論
量表的信度是指測量結果的可靠性或一致性,效度則指測量的有效性,即能測量到預期目標的程度[4]經驗證性因素分析,寄宿兒童心理韌性量表各擬合指標均達到測量學要求,與青少年心理韌性量表、UCLA孤獨感量表呈中度相關,表明該量表具有良好的結構效度和外部效度。信度方面,各因素的內部一致性信度克隆巴赫α系數均在0.8以上,總量表的克隆巴赫α值為0.87,說明該量表具有良好的穩定性。
5 結語
(1)在樣本量上,正式測量有效301名,如果擴大樣子量,研究的效果可能會更好。從性別上看,雖說是整班發放問卷,但男女性別比差異大,男女生比為: 206︰91,這對分析結果可能也有一定的不良影響。這樣差異的原因很大可能是家長們認為男孩子調皮,管教困難,就讀于寄宿學校有利于對其進行管教。
(2)本研究編制的寄宿兒童心理韌性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以作為相關研究的測量工具。
【參考文獻】
[1]陳娟. 寄宿制小學兒童入學準備團體輔導活動研究[D]. 曲阜: 曲阜師范大學, 2013.
[2]董世華. 我國農村寄宿制學校問題研究[D]. 武漢: 華中師范大學, 2012.
[3]侯杰泰, 溫忠麟, 成子娟. 結構方程模型及其應用[J]. 北京: 教育科學出版社, 2004: 177-189.
[4]郝元濤,方積乾. 與健康有關生存質量研究的統計設計與分析[M]//方積乾,陸盈. 現代醫學統計設計.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 11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