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起仙 鐘章煉
【摘要】目的:評價不同霧化吸入方式治療小兒哮喘的效果。方法:2014年1月~2015年12月,氧驅組、空壓組各入選40例,分別采用氧驅動、空氣壓縮霧化吸入治療。結果:氧驅組控制率77.5%、控制+顯效合計率97.5%高于空壓組55.0%、82.5%,氧驅組霧化吸入次數低于空壓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氧驅組并發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氧驅動霧化吸入治療小兒哮喘療效更理想。
【關鍵詞】小兒哮喘;氧驅動霧化吸入;空氣壓縮霧化
支氣管哮喘簡稱哮喘,是世界四大頑疾之一。兒童是哮喘好發人群,我國國外調查顯示小兒哮喘發病率約為0.2%~7.4%,我國約為0.5%~2.0%,近年來因小兒慢性咳嗽發病率上升、城市空氣質量下降,小兒哮喘發病率顯著上升,30年間增長了200%[1]。小兒哮喘危害極大,是兒科常見危急重癥,若未獲得及時、有效治療,可并發心力衰竭、肺炎等重癥,甚至可致死亡。霧化吸入是治療哮喘給藥的主要方法,可直接將藥物輸布至呼吸道,控制病情[2]。目前可供選擇的霧化方法包括氧驅動霧化、空氣壓縮霧化、超聲霧化,超聲霧化噪音大、刺激性強,在兒科應用中極少,關于前兩種霧化驅動價值尚存爭議,爭議的焦點集中在未合并低氧血癥患兒是否可應用氧驅動霧化吸入上,本次研究對比進行對比。
1資料及方法
1.1一般資料
以2014年1月~2015年12月,醫院收治的小兒哮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參照《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1]推薦標準臨床確診,無誤漏診;②家屬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不符合納入標準;②危重癥,出現呼吸、心力衰竭;③各種原因導致的通氣障礙,需機械通氣治療;③合并其他類型系統性、器質性疾病,如先天心臟病。共納入患兒80例,其中男36例、女44例,年齡2歲~12歲、平均(5.4±2.1)歲。病程1個月~4年、平均(1.2±1.4)年。有霧化吸入治療史44次。入院病程1~11h、平均(2.3±0.8)h。冬季發病25例、春季發病20例、夏季18例、秋季17例。肺部檢查呼氣哮鳴音65例。陣發性咳嗽1例。病原學檢查陽性32例.實驗室檢查WBC上升28例。據入院先后順序,將患者分為氧驅組、空壓組各40例,兩組患兒年齡、性別、病情等臨床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急性期對癥治療,積極退熱、糾正水電解質紊亂、抗痙攣、營養支持,做好呼吸道保護。霧化吸入特布他林霧化液(2.5~5mg/次)和/或普米克令舒(0.5~1mg/次),飯后1h霧化吸入,每次10~15min,1日1-2次,兩次霧化需間隔6h以上。氧驅組采用氧驅動霧化吸入,空壓組采用空氣壓縮泵霧化吸入。采用相同的護理標準,霧化前進行健康教育,霧化吸入后,監護20min,霧化過程中若有憋喘、呼吸窘迫等癥狀表現,需暫停霧化,拍背,或以吸痰器吸痰,霧化吸入以坐位為主,口罩對嘴口鼻,距離10cm,或以咬嘴吸入,可睡眠中霧化,若年齡較小,圍脖、圍巾固定頭部,霧化吸入后,還應清理面部,漱口洗臉。
1.3 觀察指標
霧化吸入次數,并發癥例。
1.4療效判定
參照《中國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基層版)》評價臨床療效:(1)臨床控制:1周后,喘鳴、氣促、咳嗽、咳喘等哮喘癥狀體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無三凹征,安靜狀態下可進食,睡眠正常,動脈血氧飽和度(SpO2)>90%;(2)顯效:1周后,癥狀體征明顯改善,無三凹征,SpO2水平80%~89%;(3)有效:1周后,哮喘癥狀體征有所改善,咳嗽、哮喘基本消失,無三凹征;(4)無效:1周后,哮喘癥狀體征無明顯改善,咳嗽、哮喘仍明顯存在,無法入睡、進食或厭食,或三凹征仍存在[1]。
1.5統計學處理
收集數據建立WPS xls數據表,以SPSS18.0軟件進行數學統計,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或非參數檢驗,計數資料以數(n)或率(%)表示,比較采用 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氧驅組控制率、控制+顯效合計率高于空壓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氧驅組霧化吸入次數(8.3±2.5)次/人,低于空壓組(9.8±2.1)次/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氧驅組并發癥6例,空壓組9例,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但霧化吸入也存在一定的應用風險,因小兒自主呼吸能力弱、胸廓擴張能力差,霧化吸入可能引起嗆咳、氣管痙攣,故有必要尋找一種更安全、起效速度更快的霧化方式[3]。霧化吸入可使藥物快速彌漫,可有效控制炎癥,解除支氣管痙攣,控制癥狀。從本次研究來看,氧驅動霧化吸入較空氣壓縮霧化驅動,療效更優、霧化吸入次數更高。可能原因:①哮喘可引起支氣管痙攣,通氧流量下降,小兒多伴有不同程度缺氧,盡管可能未達到病理性低氧血癥,但若未能及時糾正,可致肺損傷;②氧驅動氣流柔和、舒適感更理想,對自主呼吸影響較小,更易被患兒接受,非壓縮做工,響動相對較小。本次研究中,盡管氧驅組與空壓組并發癥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驅動方式在小兒哮喘治療中并不能起到關鍵性作用,科學管理、規范用藥治療可保證療效。無論是何種驅動方式都存在一定的應用風險,霧化吸入可能增加痰液分泌,可能誘發窒息,同時氧驅動霧化吸入可能產生氧依賴。
綜上所述:氧驅動霧化吸入治療小兒哮喘療效更理想。
【參考文獻】
[1]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分會哮喘學組,中華醫學會全科醫學分會.中國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基層版)[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13,33(8):615-616.
[2]竇金霞.霧化吸入治療呼吸系統疾病的研究進展[J].職業與健康,2012,28(12):1529-1530.
[3]李昌崇,張維溪,朱麗麗.兒童呼吸系統疾病研究進展[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12,27(05):321-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