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騰 陳岑 朱浩楠
【摘要】民間融資已成為中小企業融資的重要渠道之一,尤其在民營經濟發達的浙江省。本文認為寧波、臺州、溫州民間融資市場較活躍,具有很好的代表性,因此對其市場規模、供求機制等方面進行比較,能夠了解不同地區中小企業的融資情況,進一步得到解決融資難題的方法。
【關鍵詞】民間融資 中小企業 甬臺溫
一、引言
隨著市場化進程的逐步推進,中小企業也正經歷著轉型升級,與之伴隨的是金融體制的悄然改變,金融主體變得多元化、層次化、立體化。然而,民間金融機構的設立仍在摸著石頭過河,利率市場化改革推進難度較大,從而影響民間融資市場的發育。其中溫州中小企業民間融資尤其具有代表性。溫州是中國民營經濟的發源地,民營經濟的快速發展對溫州改革開放以來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起著重要的作用。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較成熟的民間借貸市場。而寧波、臺州同處于浙江省沿海,民間借貸市場也處于不斷發展的態勢上。由此看來,民間金融成為發展民營經濟越來越重要的因素之一。因此,對三地民間融資市場的深入研究有利于從整體上了解其現狀以及中小企業融資的實際需求,從而找出如何利用民資的方法,為中小企業解決融資難的問題謀一條可行之路。
二、文獻評述
中小企業融資問題一直是近年來專家學者們研究的重點問題,其中對溫州民間金融的研究更多。郭斌和劉曼路(2002)以溫州為例,通過實證分析認為政府需要建立多元化的中小企業融資服務體系,才能引導民間金融組織逐步演化為規范化運作的、定位于中小企業融資服務的民營金融機構,才能從根本上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問題。林毅夫和孫希芳(2005)認為正規金融機構難以有效克服信息不對稱造成的逆向選擇問題,而非正規金融則在收集關于中小企業的“軟信息”方面具有優勢。這些都對理解溫州中小企業融資問題有著重要的意義。夏宇等(2011)分析了小額貸款對寧波中小企業融資的影響,葉林德(2011)對臺州中小企業融資現狀進行分析,提出了保持臺州中小企業信貸融資供需平衡的措施。
三、民間融資市場概況
蔡靈躍(2005)等采用兩種方法測算溫州的民間資本規模,一是通過各項資產加總匡算,二是按照資本產出比率推算。前者較為詳細,但資產項目眾多,部分重復計算,造成誤差較大。后者計算簡便,關鍵是確定合適的資本產出比。奚尊夏(2012)等采取NOF(Non-observed Finance)法,即對“未觀測金融”測算得出臺州地區民間融資余額。但其中部分指標并非現成統計指標,文中也未給出指標分割的標準。綜上3種測算方法,本文采用按照資本產出比率推算民間資本規模的方法,即民間資本規模=資本產出比(K/Y)*民營經濟創造的年生產總值。
民間投資貢獻率;民間資本通過投資促進民營實體經濟的發展。關于民間投資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可以通過支出法分析GDP構成來推導(蔡靈躍等,2005),具體表達式如下:
Rn=(In-In-1)/Gn-1
式中,R為投資對全市GDP的貢獻,即報告期GDP增長中有多少是由民間投資的增長來實現的。等式右邊為報告期民間投資增量與基期GDP總量的比率。I為民間資本投資額(億元);G為國內生產總值(億元);n為當年年份。
四、結論
(一)經濟發展水平和地理位置造成民間資本規模差異。寧波地區經濟發展水平高導致資金需求高,雖然民營經濟占生產總值比例為三地最小,但民間資本規模居三地之首。同時,寧波的對外貿易港口更容易吸引外資,而溫州、臺州吸引外資能力不及寧波,且以本地產業為主,因此民間資本的作用較外資更大。
(二)金融機構規模和融資第一選擇造成融資選擇偏好的差異。溫州嚴格的風險控制和監管使得銀行貸款余額年增幅為三地最低,非正規金融機構數量大幅縮水,該地企業融資時存在一定比例的占用其他企業貸款,風險較大;寧波銀行貸款余額年增幅最大,但是主要份額集中在國有銀行,加之非正規金融機構數量少,中小企業傾向于向個人、企業借款;臺州銀行貸款余額年增幅雖小于寧波,但由于地方商業銀行的存在使銀行在中小企業貸款業務方面競爭更加激烈,而銀行間的競爭使中小企業受益,政府對非正規金融機構的支持使該地企業在融資方面更容易。
參考文獻:
[1]吳國聯.溫州金融生態透析[M].上海三聯書店,2006.
[2]諸葛雋.民間金融:基于溫州的探索[M].中國經濟出版社,2007.
作者簡介:朱浩楠(1994-),男,浙江寧波人,漢族,本科學歷,國際貿易專業。課題編號:2014r408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