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民
摘要:NH4HCO3水溶液中存在多個平衡,且每個平衡之間既相互聯系、又相互制約。在此,著重探討了溶液堿性強弱、HCO3—自偶電離對溶液堿性強弱的影響、滴加NaOH溶液時OH和NH4+、HCO3反應秩序等問題。
關鍵詞:平衡;自偶電離;反應秩序
文章編號:1008-0546(2016)02-0000-00 中圖分類號:G632.41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02.000
在NH4HCO3水溶液中存在多個平衡,不僅有HCO3—、NH4+的兩個水解平衡,還存在著HCO3—、水的電離平衡,且每個平衡之間既相互聯系、又相互制約。若是片面(只研究某一個或某幾個平衡)、孤立(把其中平衡看成是獨立體系)地分析溶液的有關性質,易出現錯誤。
一、水溶液堿性強弱
實驗1 取少量0.1 mol·L-1 NH4HCO3溶液,加酚酞試液,僅現微紅色。溶液顯弱堿性。
實驗2 配制飽和碳酸氫銨溶液,25℃時,pH計測得pH=7.8。
實驗3 0.1 mol·L-1 NH4HCO3水溶液,25℃時,pH計測得pH=7.2。
1. 定性分析
對于NH4HCO3溶液而言,存在如下4個平衡:
①H2OH+ + OH- 對應有 Kw =c(OH—)×c(H+)
②NH4+ + H2ONH3·H2O + H+
K(NH4+)水解==
③HCO3—H++ CO32— 對應有=Ka2
④HCO3—+ H2OH2CO3+ OH- 對應有
K(HCO3-)水解==
常溫下,Kw =1.0×10-14,NH3·H2O的 Kb =1.77×10-5代入求得:
水解常數:K(NH4+)水解= 5.65×10-10,K(HCO3-)水解= 2.32×10-8, Ka2=5.61×10-11。
故有K(HCO3—)水解>K(NH4+)水解> K2(碳酸),即HCO3—水解是主要的,其次是NH4+水解,而HCO3—電離最小。HCO3—水解顯堿性,盡管NH4+水解顯酸性, HCO3—電離顯酸性,但溶液中還是有c(OH—) > c(H+),即溶液顯堿性,由于水解程度不大,故顯弱堿性。
2. 定量分析(以0.1 mol·L-1 NH4HCO3水溶液為例)
在NH4HCO3溶液中,存在:
電荷守恒:
c(H+)+ c(NH4+)= c(OH—) + c(HCO3—) +2c(CO32—)
投料守恒:
c(NH3·H2O )+ c(NH4+)= c(H2CO3) + c(HCO3—) +c(CO32—)
得質子守恒:
c(H+)+ c(H2CO3)= c(OH—) + c(NH3·H2O)+ c(CO32—)
即:c(H+)= c(OH—) + c(NH3·H2O )+ c(CO32—) ― c(H2CO3)
整理有:
c(H+)=++-
由于K(HCO3—)水解= 2.32×10-8, Ka2=5.61×10-11,均較小,故在NH4HCO3溶液中,NH4+與HCO3—離解均很小,故可近似認為:c(NH4+)=0.1 mol·L-1,c(HCO3—)= 0.1 mol·L-1。有:
c(H+)=++-
在常溫下,代入相關數值,計算可得:
c(H+)=4.93×10-8 mol·L-1
pH=7.3
結論:顯弱堿性。且與實驗測得值基本吻合。但與實驗值還有誤差,這可能實測的是H+的活度,而不是濃度,還應考慮離子強度的影響,在此不再分析。
2. HCO3—“自偶電離”對溶液堿性影響
水解的本質,實際上是相關離子結合了水電離出來的H+或OH-,在NH4HCO3溶液中,HCO3-離子實際上不但可以去結合水電離出來的H+,也可以去結合HCO3-本身電離出來的H+。由于HCO3-的電離常數Ka2=5.61×10-11,遠遠大于水的電離常數(在稀溶液中,水的電離常數實際上為10-14/55.6=1.8×10-16),兩者比較,相差5個數量級。因此,HCO3-更“愿意”更“喜歡”去結合本身“自己”電離出來的H+,這就是“自偶電離”。分析如下:
HCO3- + HCO3-H2CO3 + CO32- 自偶電離
HCO3- + H2OH2CO3+OH-
水解平衡,據上計算有K水解= 2.32×10-8。
當考慮HCO3- + HCO3-H2CO3 + CO32- 自偶電離時,從誤差理論分析上看,可以忽略水的電離,水解也可忽略,后面計算結果可說明。
因此,NH4HCO3溶液中c(HCO3-)大小,與其酸式根離子自偶電離常數的大小有關:
HCO3—+HCO3—H2CO3+CO32—
K(HCO3—自偶電離常數)
顯然K(自偶)=Ka2/Ka1,則
K(HCO3—自偶電離常數)===1.3×10-4
K(HCO3—自偶電離常數)比K水解=2.32×10-8大4個數量級,可忽略HCO3-水解平衡的影響是較合理的。
因此在NH4HCO3溶液中,除c(HCO3—)是主要的外,應考慮c(CO32—)、c(H2CO3)的大小對溶液酸堿性的影響。即H2CO3的電離與CO32—的水解不能忽略。因此NH4HCO3溶液中應存在6個平衡,即還應考慮H2CO3的電離平衡和CO32—的水解平衡。
⑤H2CO3H++ HCO3— 對應有Ka1=
⑥CO32—+H2OH2CO3—+ OH- 對應有 K(CO32-)水解==
Ka1=4.30×l0-7 K(CO32—)水解= 1.78×10-2
即有K(CO32—)水解> Ka1
綜合比較電離及水解常數:
K(NH4+)水解= 5.65×10-10,K(HCO3—)水解= 2.32×10-8,Ka1=4.30×10-7,
Ka2=5.61×10-11 ,K(CO32—)水解= 1.78×10-2,
有:K(CO32—)水解> Ka1>K(HCO3—)水解> K(NH4+)水解>K2(碳酸)
從上分析可知,HCO3—“自偶電離”出的c(CO32—)與c(H2CO3)近似相等,對NH4HCO3溶液顯堿性影響不大,但對溶液中的c(OH—)影響是較大的。
3. NH4HCO3溶液中加NaOH,OH和NH4+、HCO3—反應秩序
3.1假設
假設一 NH4+先參加反應。則得到NH3·H2O,而NH3·H2O是能和NaHCO3溶液反應得到Na2CO3和(NH4)2CO3,即該假設錯誤,說明HCO3—離子應先和OH—離子先反應。
假設二 HCO3—先參加反應。得到CO32—,即此時的溶液中有(NH4)2CO3。而對于(NH4)2CO3來說,不但有NH4+的水解,同時存在CO32—的水解,兩種離子相互促進水解,經計算,0.1 mol·L-1 (NH4)2CO3水解程度達到了90%,即(NH4)2CO3溶液實際上就是NaHCO3和NH3·H2O的混合物溶液了,或者說HCO3—能和NH3·H2O共存。
以上兩種假設出現了矛盾,問題出在哪?
在NH4HCO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主要發生以下兩個過程:
①NH4+ + OH—NH3·H2O
②HCO3―+ OH―H2O+ CO32―
對于反應①:K====5.65×104
對于反應②:K==
==5.61×103
顯然,從反應的可能性分析,在NH4HCO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首先發生反應的是NH4+離子,其次是HCO3—。但從數據上分析,先后并不明顯,兩者應屬平行反應。
3.2計算機建模作圖
在0.1 mol·L-1 NH4HCO3溶液中,加NaOH固體后,利用Wolfram Mathematica 8計算機軟件平臺作圖,可得到NH4+、NH3·H2O分子、HCO3-、CO32-等粒子濃度變化情況,如下圖:
從上圖中可以看出,在NH4HCO3溶液中加固體NaOH后,NH4+濃度首先下降,NH3·H2O分子濃度先升高,說明NH4+先和OH―離子反應。但,HCO3―隨后濃度也在減小。
結論:反應確有先后之分,但并不明顯。因此,在教學中,加入一定量NaOH后,主要反應可以寫。另外溶液堿性的強弱,也影響NH4+、HCO3―離子濃度減少的快慢。即堿性越強,這兩種離子濃度同時變小,而且NH4+離子濃度隨pH的變化幅度更大。
參考文獻
[1] 武漢大學主編.分析化學(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02
[2] 武漢大學等編.無機化學(第三版)(上、下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10
[3] 上海師范大學等合編.物理化學(第三版)(上、下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