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


摘要:采用問卷調查法,以大連市涉農地區某樣本學校為研究對象,調查分析目前初中生的課前預習、課堂學習、課后復習和作業等方面的學習狀況;結果表明,學生的化學學習習慣總體表現不夠理想;而且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在化學學習習慣上存在明顯差異。
關鍵詞:涉農地區;初中化學;學習習慣;現狀調查
文章編號:1008-0546(2016)05-0005-03 中圖分類號:G632.41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05.002
一、 調查背景
分析大連市初中生化學學業質量發現:大連市涉農地區初中生化學學業水平與非涉農地區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整體水平相對偏低。為了客觀地了解涉農地區學生化學學習習慣的現狀,以及不同學習水平學生在化學學習習慣上的差異,作者對涉農地區的初中生化學學習習慣進行了問卷調查,以期為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提供參考。
二、 調查過程
1. 調查對象
本調查以大連市涉農地區某初中學校初三全體學生為調查對象,通過學生自主選擇化學學習成績在班級中的位置,把學生分成A等(學優生)、B等(學中生)和C等(學困生),對不同學習水平學生的學習習慣進行調查。
2. 調查方法
調查主要以問卷形式進行,在初三第一學期的期末發放自制的調查問卷,結合個別訪談,對調查的結果進行統計分析。
三、 調查結果分析
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150份,回收的有效問卷141份,有效率為94%;其中學優生36人、學中生85人和學困生20人。有關的統計結果和分析如下:
1. 課前預習
課前預習是改變被動學習局面,提高課堂學習效率的有效途徑。
表1顯示,自覺預習的學生不到13%,超過9% 的學生從不預習。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在預習上存在一定的差異,學困生從不預習的比例高達35%。對于實驗的預習,超過40% 的學生在實驗前,對實驗過程不太清楚甚至不清楚,學困生有85% 對實驗過程不太清楚。說明多數學生不重視課前預習,沒有養成預習的好習慣,學困生和學優生在課前預習上存在差異。
2. 課堂學習
課堂學習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形式,主要包括上課的聽講情況、課堂上的表現以及記筆記的情況。
表2顯示,接近64 % 的學生上課認真聽講,其中學優生為77.8%,學困生為35%。說明上課認真聽講是影響學生學習水平的重要因素。
學生在化學課上的表現,僅有不到30%的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小組討論,多數學生在化學課小組討論中的表現不盡如人意。多數學生(78%)能獨立或者和同學相互配合完成實驗,其中學優生超過91%,說明多數學生重視實驗,課堂上的表現比較積極。
對于課堂記筆記,有接近30%的學生邊聽,邊想,記下重要內容,說明他們在聽課中不斷思考,能找出重點,有選擇的記筆記;接近40 % 的學生把老師講的盡可能的記下來,這體現記筆記的被動性;接近30%的學生記錄老師板書的主要要點或不記筆記,說明這部分學生還沒有認識到課堂筆記的重要性。
3. 復習鞏固
表3 顯示,有近70% 的學生做課后復習,其中近8%的學生每課都復習。看書和做測驗題以及做作業是學生進行單元復習的主要形式(74.47 %);說明學生已經認識到復習的重要性,能夠及時復習,但是復習方法相對單一。對單元知識進行系統整理的學生相對較少。
4. 作業
表4顯示,有73.76% 的學生能積極對待作業(43.26 % 獨立完成作業,30.5 %與老師或同學討論);有45% 的學困生消極對待作業(15%從其他同學抄或空著,30% 基本上是抄同學的或很少完成作業)。 對待作業中的錯誤,有31.91%的學生能主動訂正并思考錯誤的原因,其中學優生為58.33%;學困生對待作業中的錯誤比較消極,65% 的學生只抄寫正確答案,不思考錯誤原因,35% 從不訂正作業中的錯誤。
四、 討論
調查顯示,目前涉農地區初中生化學學習習慣總體表現不夠理想,多數學生在學習的某些環節尚未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研究還發現,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在學習習慣上存在明顯的差異。這也說明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夠影響學生的學習水平。因此,在初三學生剛剛開始學習化學之時,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非常重要。
1. 提高對課前預習重要性的認識
課前預習是聽課的重要起始環節,把握好這一環節,能夠增強聽課的目的性,改變聽課的被動局面,提高聽課的效率。同時,通過課前預習能夠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增強學習的獨立性。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求學生預習,而且要根據課程內容指導學生預習,教會學生預習的方法,使預習成為提高課堂效率的有效途徑。
2. 改變記筆記的被動性,提高聽課效率
記好課堂筆記是加強知識記憶和理解的重要方法。課堂筆記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記錄重要內容和自己暫時沒聽懂的內容。課后要認真復習加深對重要內容理解;要通過閱讀教材,請教老師或與同學討論把課堂上未聽懂的內容學會并記在筆記上。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給學生留出一定的時間記筆記,同時要根據具體的課程內容幫助學生分析哪些是重要內容,指導學生記好課堂筆記。在課后要指導學生對課堂筆記進行整理,使知識更加條理化和系統化,以利于記憶和加深理解。
3. 利用“嘗試回憶”的方法,提高課后復習效率
課后復習是把課堂上所學的知識進行歸納、整理,是知識的重現過程。及時復習能夠減少知識的遺忘,提高復習的效率。因此,要培養學生及時復習的良好習慣。“嘗試回憶”是在不看教材和課堂筆記等材料的情況下,回憶課堂上所學的知識。通過嘗試回憶能夠把正確的加以鞏固,錯誤的加以糾正,遺漏的加以補充,使復習具有針對性,避免平均使用力量,提高課后復習的效率。
4. 引導學困生積極對待作業
作業是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查找知識漏洞,強化知識技能的有效途徑。獨立完成作業是作業發揮重要作用的必要條件。調查發現多數學困生不能獨立完成作業,其原因是作業難度偏大,學困生沒有能力完成。因此,建議教師為學困生布置一些他們能夠完成的基礎性和知識性作業,讓他們在作業中體驗到成功,增強其做作業的主動性。另外,教師還可以通過及時批改來督促學生按時認真完成作業;對作業中典型錯誤進行分析,引導學生思考作業錯誤的原因并及時更正,促進學生養成積極對待作業的良好習慣。
參考文獻
[1] 丁永紅,蔣志強. 芻議化學教學中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J].化學教與學,2015,(3):31-32
[2] 馬玉英.九年級學生化學學習習慣的調查研究—以蘭州市某兩所中學為例 [D]. 西安:西北師范大學,2014:32-34
[3] 竺麗英. 新課程高中生化學學習習慣差異研究 [J]. 化學教育,2008,(12):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