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瑞玲
摘要:依據連續八年來指導九年級學生開展“我與化學”研究性學習活動的案例,從正確選題、課題設計、小組合作、化學之美、實地調查五大方面闡述教師在活動中增強初中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實踐策略,使學生在活動中增強社會責任感。
關鍵詞:“我與化學”活動;初中學生;社會責任感;實踐策略
文章編號:1008-0546(2015)12-0000-00 中圖分類號:G632.41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5.12.000
究中,學生深入走進身邊的群星市場實地考察硫磺生姜售賣的情況,發現小販為了追求經濟效益,對生姜用硫磺熏蒸以保存更長時間,深感這種做法對人民的健康有威脅。在身邊河涌水質調查系列課題中,學生分小組深入周圍河涌充當環保小記者實地采訪調查,采訪當地資深的居民與同學,了解河涌水質情況,調查河涌周邊的工業園、污水處理廠、化工廠等工礦企業。回來后學生感受寫到“水質治污工程政府和我們人民大眾仍需繼續再接再厲,打持久戰。我們要保護環境,愛護水資源就是愛護我們的生命之源”!
三、結束語
在指導初中學生開展“我與化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參與了學生的成長,參與意味著付出與欣賞。教師自身也是先行者、學習者、合作者。教師要做到在活動中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的使命,教師首先要有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并利用我們獨特敏銳的化學觸角多方面引導學生,使學生關注社會、學會感恩、節約資源、關愛自然、尊重生命,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與愛國熱情,利用所學化學知識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參考文獻
[1] 我國教育部制定.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11版[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年:5-6。
[2] 廣州市教育局教學研究室化學科編:《廣州市中學生“我與化學”活動實施指南(試行稿)》,2010年。
[3] 溫利廣.初中化學環境專題研究性學習校本課程的建構與實施[M].南方出版,2014年。
[4] 王開科.超學科教育智慧——新的教學情景創設模式.敦煌文藝出版社,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