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卿
【摘要】實驗是化學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化學的靈魂,是化學的魅力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主要源泉。化學實驗同時也是一種最實用、最有效的直觀方法。通過優化化學實驗,提升學生對化學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動手和創新的能力,增強初中化學的魅力。
【關鍵詞】初中化學;實驗教學;思維能力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化學實驗是中學化學教學的基礎,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其主動獲取知識、提高科學素養、培養創新能力的基本途徑之一。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各學校的教學設施也在不斷引進,尤其是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初中教學更加重視學生的實踐能力,對物理化學實驗器材不斷的更新引進,使學生都能親自動手做書本上的實驗,觀察到原先只能靠想象得到的實驗現象和靠推理得到的實驗結果。因此,重視和改進化學實驗教學,對于提高初中化學教學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化學實驗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化學實驗的目的是要學生根據實驗現象進行積極思考,達到能認識物質本質的目的,因此,充分利用化學實驗能夠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首先,要讓學生明確實驗目的。通過課本知識的預習使學生明確實驗目的、了解實驗內容、掌握實驗方法和原理。其次,教師要在實驗課前給學生準備具有啟發性的預習提綱,引導學生在實驗中對現象進行分析、探究和總結,最后得出結論。學生在做金屬活動性實驗時,教師可以設置這樣的問題:①幾種金屬在酸中反應劇烈程度如何?②試管口產生的是什么氣體?③試管內溶液顏色有什么變化?通過設置問題,引導學生不盲目觀察,有層次和有順序地思考,可在潛移默化中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提高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第三,要擬定操作簡便的實驗方案。在學生動手實驗之前主動地把書本的知識與課外查閱的資料結合起來制定一個切實可行的實驗方案,可以加深學生對物質性質的本質認識,提高學習和思維能力。
二、化學實驗可以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
化學實驗操作強調的是以學生為主體,在實驗中能夠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實驗操作和合作交流的能力。首先,要讓學生認真觀察教師嚴謹、科學、規范的實驗操作。其次,進行學生分組實驗。在小組實驗中要強調配合和交流。這種配合包括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配合。在師生合作中,教師要發揮主導作用,要善于引導學生在實驗中發現問題,并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在學生之間提倡合作式解決問題的理念。當學生在實驗中遇到有爭議的問題時,教師要善于把握時機倡導學生展開討論,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取長補短、共同提高,真正領悟實驗的樂趣。學生根據生活常識都知道一氧化碳是有毒的氣體,任意排放會污染大氣。在完成一氧化碳與氧化銅反應的實驗中,學生對教材中提到的尾氣處理進行了熱烈討論,有的認為可以回收,變廢為寶,循環使用;有的認為可以用做化工原料;有的同學認為解決問題的關鍵是企業要增加科技投入,提高資源的利用率,減少一氧化碳的排放。在大家的討論中不但找到了問題的解決途徑,還形成了默契配合的學習氛圍。在初中化學實驗中注重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不但能形成細致嚴謹的學風,還能提高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對他們以后的學習和工作會產生積極的影響。
三、化學實驗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探究能力
化學實驗教學和普通課堂教學最大的區別就在于學生能夠親自動手在操作中掌握實驗原理,并通過現象觀察有創造性地發現問題、探究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這樣就能突破課本的條條框框,在潛移默化中提高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所以,在化學實驗教學中教師要注重以下兩點:一是要善于啟發學生思考。思考是創新思維形成的前提,教師在實驗中要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在實驗過程中要給學生留有思考的時間和空間。要給予學生思路引導和適當的鼓勵,激發學生的創新靈感;二要重視探究性實驗教學。新課程實施以來,科學探究成為初中化學課程教學中的重要內容,化學實驗教學能突出探究性學習的理念。
例如:學生做“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的實驗。
(1)老師提出問題:①點燃前的觀察(蠟燭的顏色、狀態、形態、硬度和密度等)②點燃蠟燭的探究(火焰哪層溫度最高?蠟燭燃燒后生成什么物質?)③剛熄滅蠟燭后可巧點蠟燭嗎?④檢驗生成物時可用一只干燥冷的燒杯罩在火焰的上方,先把燒杯口罩著外焰,然后把燒杯慢慢向下移,觀察火焰在哪個位置燒杯內壁出現明顯的現象?⑤點燃蠟燭剛熄滅時的白煙,可多做幾次,探究出點燃哪個位置的白煙蠟燭最容易重燃?
(2)讓學生猜想和假設上述的問題②④⑤。這時動腦的過程,猜想必須符合邏輯,同時必須考慮到是否可以檢驗;
(3)通過實驗檢驗:在實驗時,多鼓勵學生敢想,敢做、敢于突破“老師沒講過”的束縛。
所以要積極倡導學生從學習生活中發現、選擇、確定研究專題,用化學實驗中的科學研究的方式,查閱資料獲取知識,運用知識和實驗解決研究專題中的問題。這樣,能使學生在課題研究中實現創新能力的提高、創新思維的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