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辦高校作為培養行業技能型人才的重要組成部分,應重視ESP教學理念的應用及開發,本文以ESP教學環境為背景,探討適應時代需要的民辦高校英語教師的專業發展模式。
【關鍵詞】ESP教學 民辦高校 英語教師專業發展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不斷發展,社會對復合型外語能力人才的需要逐步呈專業化趨勢。而民辦高校作為培養行業技能型人才的重要組成部分,重視ESP教學理念在學校的應用已經迫在眉睫。本文以ESP教學環境為背景,探討適應時代需要的民辦高校英語教師的專業發展模式。
一、民辦高校ESP教學現狀分析
1.學校課程設置情況。雖然ESP教學環境在逐漸引起教學界的重視,但是由于主客觀條件的限制,當前大多數民辦高校英語課程教學仍以EGP教學為主,ESP課程所占比重非常小。個別民辦高校意識到英語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性,但是課程設置不夠合理,導致英語教學內容雖然涉及到所學專業,但應用性不強。
2.英語教師專業學術能力情況。從ESP教師學術能力上看,如上所述,多數民辦高校的ESP教師一類是由EGP教師擔當,這些教師的優勢是英語功底深厚,但對于專業性知識了解甚微。另一類是專業教師,優勢則是專業知識強,但缺乏系統的語言教學能力培養過程。也就是說既懂英語教學方法又精通專業知識的ESP教師稀缺是每所高校所面臨的現實問題,這直接影響英語專業課程的教學效果。
二、民辦高校ESP教師培養的必要性分析
1.適應時代發展需要。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國際地位的不斷提高,以及全球一體化進程的加快,社會對高校培養大學生的全方位素質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高校培養出大批面向國際化的人才,不但知識構架扎實而且能力要與國際接軌。加之,隨著中國經濟走出去的發展戰略,建筑業、醫藥學、IT等產業也急需具備較高英語應用能力的優秀畢業生。針對不同專業對英語能力要求所需的差異性,ESP課程的設置要做到專業英語與崗位要求相結合,并緊跟專業知識細化分支的趨勢,把個人需求與社會需求相結合。
2.民辦高校生存需要。在教育面向全社會的形勢下,民辦高校如雨后春筍般層出不窮,民辦高校面臨著與公立院校和與同類院校激烈競爭的雙重局面,民辦高校要生存,就要辦出特色和質量。首先,民辦高校要著重發展自己的特長專業,并保證專業之間的互補性與穩定性。其次,民辦高校要在競爭中獲勝,畢業生就業率的保障是前提,優質教育和特色教育的發展是民辦高校發展的重中之重。再次,從市場化角度看,民辦高校也是市場化的產物,導致硬件方面的校園環境等和軟件方面課程設置等都各有特色,異彩紛呈,以質量求生存,以特色求發展已經成為各民辦高校的無聲共識。
三、民辦高校ESP教師專業能力發展模式探究
1.完善ESP教師能力培養機制。從事ESP教學的教師一方面是學歷背景都是英語語言文學的大學英語教師,他們掌握扎實的語言功底,但針對專業科學知識卻相對欠缺。另一方面是專業科學知識豐富卻缺乏語言學功底的專業教師。因此作為ESP教師首先應該轉變觀念,ESP課程的目的是培養學生使用英語對專業知識進行學習,并能夠達到流利交流的能力,而不是單一解決英語問題,也非單一解決專業問題。
針對從事ESP教學的大學英語教師,應該鼓勵教師們到專業院系旁聽專業知識,學校積極組織相關專業領域內的優秀教師進行培訓。使大學英語教師針對所承擔的ESP課程專業知識和原理有基本了解,以便構建專業的理論框架,提升專業能力。而針對從事ESP教學的專業教師,則可根據學校的情況,采取相應政策,鼓勵教師繼續進修相關的ESP教育碩士,從專業上扎實提高ESP教師的理論功底。
2.建立大學英語與專業英語教學銜接機制。大學英語是指非英語專業基礎階段的公共英語,而專業英語是大學英語的延續,其教學理念是把專業知識作為載體,偏重英語的教學內容。ESP課程雖然具有專業課的特點,但是仍然屬于語言課范疇,其目的是幫助學生掌握所學專業的語言特征。
針對目前的教學現狀,從課程設置上看,ESP課程設置應以EGP課程為基礎,在學生進行了一年的綜合英語課程學習之后開設ESP課程,課時的設置也應該與EGP課程相結合,適當增加ESP課程時數。同時學校要精心挑選符合專業特點和該校學生特點的教材,教材應難易適中,實用性強并且擁有時代性的特點,知識內容與國際接軌。在學源構成上看,由于民辦高校的學生英語水平參差不齊,針對對英語水平要求比較高的ESP課程,可以采取分級教學的手段,以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3.加強校內合作、校企合作機制。基于民辦高校經濟實力及發展規模的限制,ESP課程的完善發展也需要漫長的路程,在校內建立教師團隊合作機制是當前最適宜、最經濟的機制。大學英語教師與專業教師雙方共同編寫適宜本校專業及學生使用的教材,探討如何引導學生掌握專業知識中的語言問題,共同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及時的監督和評估。
四、結語
隨著民辦高校競爭的日趨激烈,民辦高校要在競爭中爭得穩固地位,就要發展自己的特色,不但重視ESP課程建設,培養合格的ESP教師,還要對教師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融知識、能力、素質于一體,拓展ESP教師視野,以期培養出能夠符合專業需求的復合型外語實用人才。
參考文獻:
[1]劉婧.論民辦高校外語特色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J].職業技術,2009(8):46-47.
[2]郭燕玲.ESP教師角色與教師專業發展[J].中國外語,2012(11): 86-90.
科研課題:本研究為吉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5年度立項課題“基于民辦高校的ESP課程教學模式研究”的階段性成果之一,項目編號:GH150385。負責人:邱鵬程;參與人:劉云佳,高云薇,張宏剛,苗迎雪,穆思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