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嬌
【摘要】分組學習的模式是合作學習的一種,合作的學習方式有利于學生們發揮自己的所學,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進自己以及其他同學的學習進度。小學英語的課堂教學離不開合作式的教學方式,組織好一堂課堂小組活動的英語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以及學習進度。所以說,合作學習在課堂上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
【關鍵詞】合作學習 快樂學習 英語課堂 功能 運用
本文所指的合作學習是指的在英語課堂上將同學們分組來進行學習,使得每一位學生都可以充分的進行課堂活動,這樣可以促進同學們的學習積極性調動課堂氛圍。合作學習是現階段下非常盛行的一種教學形式,合作學習需要學生們分組來完成老師分配的學習任務,這需要幾名同學之間的相互配合和幫助才能完成的。在小學英語的課堂上,分組學習是必不可少的。
一、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英語課堂上的功能
1.彌補大班上課的不足,讓每位學生“開口說話”。目前,大班教學是大多數學校的授課模式,但學生人數眾多,老師在有限的40分鐘課堂時間內,很難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去“說”。而小組合作學習模擬了小班化上課的模式,每一個學習小組是一個基本單元,每位學生在小組里都有機會表達出自己的觀點,所以說,小組合作學習模式能最全面的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及參與性。并且,能加快教學節奏,強化了訓練的強度,增強了學生學習的吸收消化能力。不同學習程度的學生都能人人參與到學習的樂趣當中。
2.增強合作意識,培養學生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就要從小培養學生與人共處、相互合作的能力。安排小組合作是開發人際智能的有效方式。組內的成員都有責任保證組內成員學會教學內容,只有每一位成員都掌握了教學內容,才算完成了教學任務。因此,每位成員的積極性都被帶動起來,學生間互幫互助,同時在交流、分享成果時,團體合作精神也得到了培養。
二、合作學習的類型,主要以小組活動的方式呈現
1.二人一組(pairs work),練習一些諸如問答之類的內容,密度大,范圍廣。
2.按角色分組,根據對話或課文內容扮演不同的角色,練習閱讀或表演。有利于創設情鏡。可自由組合,也可以根據需要事先分好。
3.根據教學內容分組,比如:提出問題后需要學生討論然后回答問題,這種小組為了方便可就近組合,一般前后座為一組。
三、合作學習(小組活動)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
小組活動為課堂教學提供了簡便、有效的操練方式,這些活動主要可以穿插在以下幾種教學步驟之中進行。
1.在“熱身復習(Warmer)”環節應用。在這一環節為了鞏固復習上一節所學內容以及為呈現新內容作準備,往往有問答練習或者表演對話或課文,這就需要小組來完成。比如:三年級起點第二冊第四模塊Food,在進行第二課時教學時在這一環節我就安排了這兩項活動,首先是示范問答:T(師):Do you like meat? S1(生): Yes,I do ./No,I don't . 然后要求學生同座一組進行問答(Pair works),誰搶到誰問,另一個同學回答,氣氛非常熱烈,學生積極性都很高;然后是表演第一單元學過的對話,其中的角色有:Ms Smart、Sam、Lingling、Amy、Mr Smart,讓學生按照課前準備來表演,效果也特別好。
2.在“呈現(Presentation)”環節后。在“呈現”新的語言項目后,在轉入操練(Drill)環節,這樣可以使學生熟悉新的語言項目的書面和口頭形式,這樣的操練主要以教師操作學生機械式練習為主,難度不是很大。教師可以通過展示一些實物、提示詞語、幻燈片等來讓學生進行練習,最好是穿插Pairwork(如果內容簡單學生可以不用先準備。反之,如果內容比較難,則需要學生提前做好準備),直接以快頻率的方式讓學生兩人一組,一問一答的方式進行下去。學生可以通過聽覺、視覺以及口頭表達,很快的掌握新的語言項目。這樣做的特別是密度大、節奏快、頻率高,讓每個學生都可以在緊張熱烈的學習氛圍中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差生也可以輕松掌握。
3.在“練習(Practice)”階段。這一階段的目的是幫助學生加深對新的語言項目的理解,鞏固新的語言習慣,為在實際中進一步自如地運用作好準備。練習的內容應該具備一定的難度,學生在問答時有較寬的選擇余地。這時適宜穿插“對練”或“組練”方式,用幾分鐘時間讓學生看圖、看物問答,模仿對話,表演課文對話等等。教師要巡視監聽,對有困難的“對”或“組”進行一些必要的指導,充當“助手(helper)”或“引導者(guide)”的作用。
4.在“鞏固(Consolidation)”階段。這個階段的目的是使學生在多種模擬日常生活的背景中,運用所學的語言解決實際問題來體現語言的各種功能。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來作答,答案是多種多樣的,不可預料的,學生的自由度較大,有充分發揮創造的機會和余地。這時候最好以“組練”方式,如進行角色扮演(一般用學生真實姓名為好)、會談、討論解難、模擬采訪等等。教師要提醒學生結合課文中的語言形式來表達,注意人物的身份和具體的場合。教師往往扮演裁判(judge)、評委(commentator)的身份。這時的特點也是密度大、氣氛熱烈活躍,學生們有充分發揮、表現自己的機會。隨著課堂語言實踐量的增加,學生獲得了充分的語言實踐的機會,為獲得“為交際運用英語的能力”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項目基金】江西省省級課題《農村小學英語“樂學”課堂的實踐研究》,課題編號:JC2014-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