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西蘭
摘 要:企業應急管理工作是國家應急管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國有企業控制著國家安全穩定和經濟命脈,其應急管理工作更應當體現規范化、體系化,為維持國內經濟長期穩定發展具有示范和推動作用。目前我國政府應急管理工作已經逐步深入,但在企業管理領域卻處于初級階段。本文通過對X所應急管理的現狀深入和系統化的分析,找到該所在應急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和薄弱環節,最后提出解決思路和建議。
關鍵詞:應急管理;體系建設
中圖分類號: D6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1069(2016)13-15-2
1 X研究所應急管理的現狀
X研究所成立于1960年,現有職工2900余人,是我國航空工業導航、制導與控制技術研發中心,集產品設計、開發、生產、服務于一體,用戶涉及多個行業和軍兵種。近年來,大力拓展民品產業發展,成立了多個子公司,未來將建成以軍民融合式產業發展的企業集團。
X所歷來重視安全生產工作,根據上級管理部門的要求,結合自身實際建立并不斷完善應急管理體系。目前以形成包括組織機構、管理制度、工作流程、物資管理、培訓演練等在內的應急管理架構,基本形成了圍繞一般性安全生產事故預防和處置的應急管理體系。
1.1 應急管理組織機構
X所應急管理組織體系自上而下分為決策層、管理層、執行層。
決策層:應急管理領導小組是X所應急管理的最高行政領導和指揮決策機構,負責制定應急管理工作方針、政策和規劃,確定全所應對突發事件的重大決策,部署應急處置工作。
管理層:應急管理辦公室是X所應急管理的日常管理機構,負責落實應急管理領導小組的決策,負責全所應急管理體系建設,包括制度建設、工作計劃編制、應急救援物資管理、人員培訓及應急預案的演習;應急指揮部是突發事件發生時臨時成立的應急處置管理機構,負責組織協調救援資源的配置管理,負責應急值班、信息匯總、信息發布、綜合協調等工作。
執行層:應急救援專業組是突發事件發生時的決策執行機構,包括醫療救護組、消防救援組、動力設備組、基建工程組、警戒疏散組、車輛通訊組、物資保障組等專業組。
X所現有的應急管理組織機構較完善,形成了主要領導全面負責、分管領導具體負責、有關部門分工負責、相關人員全部參與的應急組織體系。各部分職責清晰,分工明確,協同一致。
1.2 應急管理制度體系
目前X所的應急管理制度體系主要分為風險防范管理制度、應急預案體系和工作流程體系。風險防范管理體系主要包括特種設備、危險化學品、危險點等各類危險源的管理規定和操作規程等。應急預案體系包括X所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和13項專項預案。
工作流程體系主要指事故事件的處置流程,進一步明確各類突發事件概率較高的危險點事故發生后的具體操作流程和操作方法。
X所現行的應急管理制度體系層次明確,應急預案基本涵蓋了研究所可能面臨的各類突發事件。但從應急管理全流程上看,在流程上游的風險防范體系還不夠完善,缺乏培訓、演練的相關管理制度,流程下游的事后重建、損失評估和經驗總結等工作也尚未明確。
1.3 應急管理運行機制
按照X所應急管理總體預案,當發生突發事件或癥候時,現場人員應對危險區域立即停用/封閉/保護,第一時間撥打應急報警24小時值班電話,報告現場的具體位置、危險情況或異常情況,以及初步預知的危害情況,由應急管理辦公室對信息進行迅速核實,進行事件的初步評估和分析,并決定是否啟動事故預警和進入應急處置措施。若需要啟動預警及應急處置,則上報應急管理領導小組進行決策,展開現場控制、應急救援等應急處置工作。危險因素消除后,進入善后處置、調查評估、恢復重建。由于日常工作的緊密聯系,X所各職能部門間存在密切的協同關系,因此突發事件發生時的聯動工作更加迅速,機制更加靈活。
1.4 應急管理保障體系
由于X所安全生產相關工作開展較早,因此安全生產應急管理工作較扎實,但就企業應急管理整體情況而言,X所在應急通信保障、資源設備、資金投入、應急管理培訓及宣傳教育、互助協議等方面的工作較為薄弱。
2 X所應急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
從總體上看,X所的應急管理工作組織機構健全、制度體系較完善,基本滿足了研究所目前規模較小、管理相對集中、風險因素較少、突發事件概率較低的發展現狀。但也突出的表現出信息管理手段落后,應急反應速度慢,工作效率不高等問題,不足以滿足企業未來發展,特別是一所多地運行的管理前景。主要問題有:
2.1 信息管理手段落后,信息共享效率低
X所危險點、應急救援物資等應急管理信息僅以辦公電腦上的數據表、文檔等方式記錄和管理,這種信息管理手段無法實現高效的信息共享,而且由于受到信息匯總頻次的限制,往往無法及時掌握信息變化的情況。
2.2 預案編制水平參差不齊
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的編制質量是應急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對應急管理水平產生直接影響。但由于承擔預案編制工作的人員都不是應急管理專業人員,各專項預案編制的水平參差不齊,影響了應急管理工作的開展。
2.3 保障物資管理信息不健全
由于應急救援工作由各專業救援組具體執行,各類應急保障物資的日常采購、管理、存儲、維護均由專業組負責,決策和管理層對各項物資的可用狀態不清楚,物資采購和存儲較零散,給救援工作的統一部署和實施造成了一定困難。另外,對于所里無法自己籌備的物資或設備,缺乏直接有效的供應商協同機制,不能確保臨時物資需求的快速響應;對超出自身救援能力的突發事件,缺乏外部救援機構協同工作機制,都可能對救援工作的實施效果產生嚴重影響。
3 對應急管理體系建設的思考和建議
3.1 完善應急管理組織體系
對照應急管理工作要求,X所應急管理組織體系應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改善:
3.1.1 建立穩定的專家隊伍
專家隊伍應起到為應急管理工作提供決策建議的作用,在“平時”主要發揮專家咨詢的作用,協助應急管理領導小組做好應急管理總體規劃,協助制定應急管理工作的長/短期計劃,組織相關力量解決業務專業的技術問題。
3.1.2 建立相對固定的專業應急指揮部
X所應急指揮部是臨時設立的辦事機構,由應急管理辦公室根據突發事件實際情況擬定指揮部成員,報應急管理領導小組批準成立。由于突發事件不可預知的特點,應在平時就根據可能發生的事件類型明確相對固定的專業應急指揮部成員名單,在事件發生時即可迅速做出響應。
3.2 加強預警預報體系建設
預警預報體系應滿足應急管理工作中預警、預報兩個層面的工作要求,預警是在監測結果的基礎上對突發事件的不良趨勢進行分析并及時報警的活動,預報則是將報警信息經過核實和前期分析判斷,確定事件性質、類型和級別,形成突發事件上報信息,發出警告的活動。
預警預報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①對安全生產危險源的預警。
例如壓力鍋爐房、冷凍站、汽油庫房、油源間、變電站、劇毒化學品庫房、液氮供應站、廢水處理間、氰化電鍍生產線、煤/汽油清洗間等特種設備、危險化學品、特種工藝操作區域等重要危險源的監控。通過部署自動報警系統和視頻監控系統可實現對特殊設備自動監控和特殊區域的遠程監控,不具備條件的危險源一般采用24小時值班制度實現監控。
②對各類車輛運行的預警。
所內通勤車、試驗車、工程車、貨車等是突發重大交通事故的危險源。通過在車輛上安裝GPS運行監控設備,能夠很好的起到保障車輛安全運行的目的。
③對群體性事件的預警。
在X所總體應急預案中已經明確,所內組織的各類大型活動,均應對現場設備、安全疏散通道、消防設施等安全因素進行綜合評估,明確現場安保的部署工作,對突發事件做好預警預報準備。另一方面,對于非大型活動類突發群體性事件,通過對存在突發事件因素的人群、活動的重點關注,敏感可能發生的群體事件癥候。
3.3 重視日常應急培訓及演練
由于突發事件存在不可預知性,因此應該對全員進行培訓,已達到最大限度預防突發事件發生和縮小突發事件影響的目的。對于突發事件的基本理論,以及自然災害類、公共衛生事件類、社會安全事件類的突發事件可能應急處置和預案的培訓覆蓋率應達到100%;對涉及安全生產等事故災難類突發事件,以及X所特有的危險源、危險點的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和預案的培訓更應針對危險崗位的工作人員和應急救援專業組的成員進行重點的專業培訓。
3.4 建立應急管理信息系統
建立應急管理信息系統,搭建全所應急管理的統一信息平臺,構建包括預案信息、人員信息、危險源信息、物資信息、設備信息、外部資源信息等在內的基礎數據庫,實現信息共享,提高信息管理效率。
應急管理信息系統包括以下幾個子系統:
應急預案管理子系統:建立預案編制模板,提供在線范例庫,規范預案內容和格式,實現預案綜合評審和簽發流程的電子化,提高預案編制的質量和效率;建立預案歸檔、修訂的數字化管理。
預警預報子系統:通過建立系統接口實現與特種設備自動報警系統、危險點視頻監控系統的對接,實現危險源異常信息的自動上報。
應急資源管理子系統:規范應急救援保障物資的日常采購、存儲、管理、使用。建立與供應商、外部救援機構協同工作機制。
培訓演練子系統:通過預防與救援知識的在線共享、在線模擬演練等功能,擴展應急管理培訓方式,有效提高全員對突發事件防范和處置的能力。
X所應急管理工作日漸深入,逐步實現了從被動應對向主動預防轉變,從突發救急向常規常態轉變。根據研發生產的特點,結合自身的管理模式,不斷完善X所應急管理工作,持續推進應急管理體系建設,為X所的高速發展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