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凱捷
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生活經驗,向學生們創(chuàng)設合理的問題情境,提出有思考價值的問題,從而激發(fā)學生們的自主思考能力,讓學生們積極投入到數學課堂中來,最終有效完成學習目標。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課堂教學設計對學生們的效率有著很大的影響。
一、建立典型教學案例,樹立教育典范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設計的案例需要滿足五個基本條件,才能夠讓小學數學順利開展,完成授課目標。第一,小學數學案例的選取內容必須要包含所學的基礎知識要點;第二,案例的選取要充分滿足學生的內心需求,能夠吸引到學生的注意力;第三,案例的選擇必須要具有典型性,日后學生在解題的過程中,能夠依靠這一個典型案例,進行舉一反三;第四,數學教學設計的案例必須要對學生數學思維的發(fā)展起到引導和幫助的作用;第五,案例要有代表性和層次性。
比如在學習平均數這一章節(jié)的內容時,小學數學教師就可以設計“誰的投籃準確度比較高?”這一個案例習題。“藍隊兩名隊員,他們分別是花花和飛飛,在體育課的投籃比賽中,花花投了10次,進球9次,飛飛投籃10次,進球一次;另一對為紅隊隊員,他們分別是小王和小李,在體育課的籃球比賽中,小王投籃10次,進球5次,小李投籃10次,進球7次。請問,紅藍兩隊的投籃比賽中,哪一個隊伍的準確度更高?”教師可以讓學生們展開自由討論,最后抽取兩個有代表性的學生來進行回答。一個學生代表認為紅隊的準確度高,因為他們投籃的總數比藍隊的要高;而另一個學生代表則有不同的發(fā)表意見,他認為藍隊的準確度更高,因為藍隊中的花花在投籃十次的條件下,投中了九個球,他的準確度很高。教師在兩方代表的意見發(fā)表完之后,可以進行總結:“同學們說的都非常好,但是我們在討論紅藍兩隊投籃的準確度的時候,是不是還有一個重要因素沒有考慮到?”學生們竊竊私語,回答出:“每個隊伍都有兩個人,我們在比較準確度的時候,應該每一個人都考慮在內。”教師點頭,并引導學生:“那么,如何同時將兩個人的投籃成績都結合在一起,進行隊伍之間的比較呢?”學生們陷入了思考中。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提出平均數這一概念和具體的運用方法,學生們瞬間恍然大悟,原來平均數運算就可以輕松解決這一難題。
二、正確引導優(yōu)勢發(fā)揮,教育由淺入深
教師在進行案例教學時,要充分把握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心理需求,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由淺入深提出案例、分析案例、解決案例,提高學生的課堂興趣,讓學生更積極地投入小學數學的學習中來。
比如說在學習“長方形的周長公式”這一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用粉筆盒和一根絲帶,給學生們展示長方形的周長的概念。首先,教師用粉筆盒向學生們提問:“同學們,請問這個粉筆盒上,有沒有長方形?”學生們回答,有。教師可以讓一個學生上臺,指出粉筆盒上存在的長方形。之后繼續(xù)提問:“那么,我用我手上的這一根絲帶,圍繞著這個粉筆盒其中的一面長方形轉一周,那么這個絲帶的長度代表著什么?”學生們陷入思考,教師就可以公布正確答案:“這根絲帶圍繞這個長方形的一周的長度,就是長方形的周長。”然后,再讓學生們看書中對于長方形周長的定義。學生們經過教師剛才的示范,已經對長方形的周長有了深刻的印象,有了一個基本的認知之后,教師再由淺入深地講解相關的題型,有利于學生在腦海里建立一整套有規(guī)律的解題思路。
三、合理創(chuàng)設課堂情境,提高學生興趣
在數學課堂上,結合教學實際合理地創(chuàng)設情境,對于學生理解題目、解決題目,有著意想不到的幫助。
比如,在學習乘法的時候,教師可以提出接近于學生生活的題型,讓學生更快地進入解題的情境中。“小花有一個書柜,書柜一共有五層,每一層的書架上都有十本書,請問小花的書柜里面一共有多少書?”在學習乘法之前,學生們只接觸了加減法,教師出了這個題目之后,大部分同學都會按照以前學習的加法來運算,耗費時間。教師可以等學生解出正確題目之后,說:“同學們,我有一個更簡單的方法,讓大家能夠馬上算出小花書柜里書的數量,請大家翻到書的xx頁,我們今天來一起走進乘法的世界。”由一個簡單的小題目,讓學生們迅速地投入思考中,然后引出接下來的學習內容。這種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法,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有著重要作用。
小學數學教師在設計案例教學的時候,要注意結合實際,以學生為主體,設計健康、合理、有趣的教學內容,同時還要保障教學目標的順利實施。只有做到這樣,才能夠提高小學數學的課堂效率,為我國培養(yǎng)更多的高素質數學人才。
(作者單位:江蘇省啟東市龔家鎮(zhèn)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