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紅梅
生字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難點,更是重點。因而,提高識字教學效益便成為諸多一線教師的追求。對此,筆者做了一些嘗試:
一、激發識字興趣
有了興趣,學生才能主動學習,才能自覺抓住機會識字,并且樂在其中。
1.游戲識字
低年級學生每天要學習幾個甚至十幾個生字,要想讓學生達到四會的要求,難度頗大。我在教學中嘗試引入一些趣味游戲,讓學生在游戲中識字,往往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打字牌,開火車,摘果子,走迷宮,歡樂對對碰,都為學生所喜愛。
如歡樂對對碰游戲,我出示了“口、日”和“欠、合、月”,讓學生之間互相拍手,邊拍邊說“歡樂對對碰,我來碰一碰,‘口‘欠一碰,吹吹。”學生也還可以自己進行拓展,比如“歡樂對對碰,我來碰一碰,‘日‘月一碰,明明”。游戲識字,既激發其識字興趣,又強化了識字效果,還培養了創新能力。
2.兒歌識字
兒歌易讀易記,較為低年級學生所喜歡。教師可以根據漢字的字形、字義特點,編排一些兒歌童謠,讓學生反復誦讀,強化表象,提高識記的準確性。如,“爪字頭,平寶蓋,小朋友真可愛—愛”,“小朋友要坐直,身體不正就會—歪”。
3.謎語識字
學生對謎語非常感興趣,恰到好處地運用字謎識字,既可以幫助學生識記字形、字音,又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字義,培養和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更可以讓學生感受成功,激發其旺盛的求知欲。學生猜謎語、編謎語的過程,就是識記生字的過程,是一種有意記憶,無論是否答對都會開懷大笑,其印象更為深刻。
4.表演識字
通過用肢體動作演示字的形義聯系來識字。如:如在教學“掰”字時,教師演示,先用一只手去掰開圓規的兩腳,不容易分開,而用雙手分別往兩邊用力很快就掰開了圓規。兩手分為“掰”,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樣學生不但記清了字形,也弄懂了字義,學習不費力,何樂而不為呢!
二、教給識字方法
1.辨析字形法
為使學生認清字形,我經常引導學生從筆畫、結構、部件、字形加以辨析。
分析筆畫,一般是按筆順說出筆畫名稱。多用于獨體字或合體字中新出現的結構單位。
分析結構,要指出結構方式,包括書寫的順序和各部分的比例。如:“你、松”是左右結構的字,寫時先左后右,左窄右寬。
分析部件,在學了一些偏旁和獨體字以后,教師應引導學生采用部件分析法識記字形。如:“們”,左右結構,單人旁,右邊是“門”。
分析字形,還可用加、減、換的方法進行。如:“山”下加“石”是“巖”;“林”去掉“木”是“木”;“沒”“氵”換成“讠”是“設”。
2.組詞擴詞法
組詞、擴詞練習能使學生增加識字量、理解詞義、積累詞匯、豐富語言,培養他們發散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一是順序組擴詞,生字在詞首,如,燈,燈火,燈光,燈籠……
二是逆序組擴詞,生字不在詞首,如,花燈,吹燈,臺燈,紅燈,油燈,街燈,路燈,點燈,燈盡油干,掛燈結彩,吹燈拔蠟等。
3.部件識字法
根據漢字構字規律,通過“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利用拆分和組合漢字部件的辦法,教給學生識字方法。如,“苞、包、抱、炮”的教學,懂得“苞”去掉“草字頭”是“包”,“包”加“扌”旁是“抱”,加“火”字變成“炮”。使學生發現漢字竟如此奇妙,識字也可以如此有趣,他們識記生字的興趣就更濃了。
4.分類識字法
這是把形近字、同音字、多音字、音近字、同韻母字、同聲母字等字卡打亂順序混放在一個大盒子里,然后讓學生把大盒子里的字卡按要求分門別類放在對應的小盒子里。孩子們邊分邊認讀,越分越有趣,越分識字越多。
三、拓寬識字途徑
1.故事識字法
如教學生字“盯、叮、訂、釘、寧”可以這樣設計:給小“丁”找朋友,先出示“丁”,同學們,你們認識這個生字寶寶嗎?有一天,他待在家里很寂寞,想出去找朋友。他走啊走啊,在路上碰到了“目字旁”。小“丁”說:“目字旁,咱們做個好朋友吧!”目字旁說:“好啊!”于是,他們倆手拉手變成了“盯”。(出示卡片:盯。生認讀)接下來由學生自己繼續把故事說下去……通過給“丁”找朋友,既復習了“盯、叮、訂、釘、寧”,又使學生情趣盎然。
2.課外閱讀識字法
在拼音教學告一段落之后,就可以開始引導孩子閱讀一些淺顯易懂的兒童讀物。一年級每兩至三天布置一篇課外閱讀識字材料;二年級,每天安排一篇自選閱讀識字材料,如成語故事;班級成立圖書角;三分鐘課前故事,這樣堅持下來,不僅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大大提高,還可以積累不少的好詞佳句,更為閱讀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總之,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我們要充分激發孩子們的識字興趣,讓他們在興致盎然中探索識字的規律,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就會越來越強,也就會學得越來越好。
(作者單位:江蘇省淮安市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