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際經濟金融形勢發生了復雜深刻的變化,主要經濟體經濟復蘇進度不一,各國貨幣政策寬松(如中國、日本等)和收緊(如美國)并存,跨境資本高頻大幅流動,給新興經濟體間,特別是較大依賴石油和大宗商品出口的俄羅斯、巴西等國家帶來很大的資本外流壓力。2014年以來,我國GDP增速保持在7%左右的中高增速范圍,較以往回落明顯,國際資本市場“唱空中國”之聲不斷,短期跨境資本流動的波動性較大,給我國的金融體系、尤其是銀行體系的穩健運行帶來了更大的挑戰,需要我們積極調整監管策略,妥善加以應對。
一、跨境資金流動的基本情況及主要變化
加入WTO以來,受惠于國際收支“雙順差”,我國跨境資金{1}流動整體保持穩定,但這種情況在2014年開始發生變化。我國2015年1~3季度的國際收支平衡表中,經常賬戶順差為2089億美元,資本和金融賬戶逆差為470億美元。具體來看,中長期跨境資金仍保持凈流入趨勢,其中金融項目中直接投資和證券投資1~3季度順差合計575億美元;短期跨境資本出現大幅凈流出的情況,其他投資1~3季度逆差3304億美元。具體情況如下:
(一)資本和金融項目{2}下的其他投資項目大幅凈流出,且流出額有迅速增加的趨勢
一般來說,其他投資項目能較好地反映出短期資金流動情況。從外匯局公開的數據看,2013年我國金融和資本項目下其他投資凈流入776億美元,2014年該項目凈流出迅速增加到2528億美元,到2015年,前三季度國內其他投資項下凈流出迅速增加到3304億美元。
(二)經常項目下服務貿易的逆差達到近幾年來的最高額
我國近年來服務貿易長期保持逆差,其中2013年為-1218億美元,2014年增加702億達到-1920億美元,2015年1~3季度也已經達到-1206億美元,逆差規模有不斷擴大的趨勢。高額逆差主要是由于境外消費高速增長造成,一方面體現出國內居民收入水平在不斷提高,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國國際服務貿易競爭力較低。
(三)凈誤差與遺漏項(NEO){3}出現了高額負值
一方面可能是資金外流量低估了,另一方面可能是經常項目順差高估了。從國際收支平衡表來看,2015年1~3季度已達到-1618億美元,預計全年該項額度很有可能超過前兩年的總和(2013年-776億美元,2014年-1401億元)。巨額負值表明我國可能存在未能如實記錄的大量資金外流的情況。
二、跨境資金流動產生變化的主要驅動因素
理論上講跨境資金流動主要受到經濟增長狀況、利率水平、匯率變動趨勢等方面的影響。結合我國實際,還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原因:
(一)我國國內經濟增速放緩,跨境資本對國內投資的意向有所減弱
2015年1~3季度GDP同比增長率、消費水平的增長速度、投資水平的增長速度和工業增加值的增長速度分別下降到6.9%、10.5%、10.3%和6.0%,均創近5年以來的新低。2015年12月PMI為49.7,相比于去年同期有所下降,CPI低于市場預期,僅為1.6%,物價水平短期內仍難以走出“1時代”。經濟增長速度趨緩導致部分行業和地區承受了較大的壓力,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大幅增加。人口紅利逐漸消退,產業結構矛盾日益凸顯且短期內難以改善,國內對外資投資的吸引力在逐步降低。
(二)主要國家貨幣政策出現分化引發套利資金流出
金融危機之后,歐美等發達經濟體推行量化寬松政策以刺激疲弱的經濟,而我國經濟在強勁的投資刺激下保持高速增長,造成2010至2013年期間,我國的實際利率水平遠高于發達國家,形成較為穩定了利差套利空間。2014年下半年以來,美國經濟復蘇逐步企穩,美聯儲收緊貨幣政策美元利息抬升。而為了降低我國社會融資成本,人民銀行連續多次降息,中美利差不斷收窄,國內套利空間越來越窄。
(三)中資企業今年不斷增加對海外的直接投資
據安永會計師事務所發布的《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展望2015》報告,2011~2014年三年期間,中國對外投資增長率在全球直接投資流量縮減的前提下大幅增長。特別是去年隨著“一帶一路”等戰略規劃的實施,進一步提高了我國對外的投資力度,導致大量資金流向海外市場。
三、資金外流提高了我國銀行業管理的難度
短期跨境資金外流使得境內市場主體資產負債幣種結構面臨調整,很多境內企業和居民結匯意愿減弱,留匯、購匯意愿增強,多種因素共同作用使我國銀行業的風險管理面臨更大挑戰。
(一)銀行流動性管理的難度因短期跨境資金外流而加大
外匯占款的波動性隨短期跨境資金外流增大,從而使央行通過貨幣政策進行調控的難度增大:在經濟下行時期,如果以較大力度降息、降準放松流動性以維持經濟增長,會導致境內外利差收窄、匯率貶值,資金大量外流,從而影響金融穩定;如果維持現狀或流動性放松不到位,達不到提振國內經濟、降低融資成本的作用,也難以彌補資本外流對國內金融流動性的影響。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已經從對沖外匯儲備被動投放流動性向通過多種政策工具主動投放流動性轉變。在這一過程中,貨幣政策傳導方式變化、公開市場操作變化、市場流動性波動等都將使商業銀行面臨與以往不同的政策和市場環境,金融機構外匯占款余額的月增量自2013年末起一路震蕩下行,外匯占款的不穩定性上升導致流動性風險增大。
(二)跨境資本流動復雜加大銀行體系外匯資產配置難度
我國銀行業的外匯資產規模呈現擴張態勢,2015年9月末我國銀行各項外匯存款余額達到9111億美元,分別較2013年末和2014年末增長34.2%和9.3%。匯率的變化和外匯資產的大幅增長將銀行業外匯資產負債結構的變化并帶來外匯資產再配置的挑戰,對銀行外匯資產負債管理提出更高要求。近期歐洲央行和日本央行不斷加碼量化寬松使得歐元和日元的融資成本不斷下降,相較美元更具成本優勢,相應幣種的資產配置量也將逐漸增加。
(三)人民幣匯率的波動也增加了銀行市場風險管理的難度
隨著人民幣匯率改革的不斷深入,經濟基本面和市場供求狀況將逐漸取代政策面成為影響匯率走勢的主要因素。如果資金大幅外流,將會對外匯市場產生較大影響,加大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下行壓力,引起人民幣匯率下跌,顯著增大人民幣外匯交易的市場風險,客戶結售匯業務需求會產生變化。客戶對人民幣外匯衍生產品的需求日益多樣化、復雜化和個性化,為了適應客戶需求的變化,銀行需要進一步提高人民幣外匯衍生產品的定價、管理能力。
四、政策建議
(一)加強對跨境資金流動的監測,認真做好應對預案
面對近期我國跨境資金流動頻率高、波幅大的情況,我國監管當局必須加強資金流動監測力度。一是密切關注跨境資金的規模和流向,及時掌握國際游資流入流出、本國企業居民結匯售匯等信息,為宏觀決策提供參考。二是根據不同的情景設計不同的政策組合,提前做好應對預案,并適時組織開展壓力測試,檢驗應對預案的科學性和實際可操作性。三是積極進行監管創新,借鑒國外先進經驗,不斷豐富充實財政、貨幣、金融等宏觀經濟政策的工具手段,做足政策儲備。
(二)通過實施靈活的貨幣政策組合,來保障金融市場的穩定
一是充分保證市場流動性。綜合運用降息、降準、PSL、SLF和MLF等貨幣政策工具,在降低社會融資成本、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同時,維持相對寬松的市場資金,充分應對和對沖資本外流可能導致的我國貨幣投放的被動收緊的局面。二是穩定人民幣匯率。匯率需平衡實體經濟競爭力和市場信心兩個方面,在美元強勢的情況下,更要嚴密監控匯率波動,通過審慎管理引導市場對人民幣匯率的預期,加大對人民幣中間價的管理,平衡好推進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和防范匯率風險的關系,并采取積極對策,主動應對國外投機資金惡意做空人民幣的行為。
(三)建立健全適合我國的監管政策框架體系,引導提升銀行業全面風險管理能力
一是切實加強跨境監管能力建設,建立健全適應開放經濟條件下的銀行業監體系。我國監管當局要在借鑒國際先進做法的基礎上結合我國實際,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微觀審慎與宏觀審慎有機結合的監管政策框架體系,完善跨境監管政策法規,改進跨境監管工具和方法,加大跨境監管合作與協調。二是根據金融機構的業務情況,引導其合理調整資產負債結構,積極適應新常態下的跨境資本流動,不斷提高流動性風險管理和匯率風險管理管理水平。
(四)穩妥有序推進金融改革,維護金融體系的穩健運行
當前,我國正處于經濟運行新常態,各項改革配套措施正處于推進磨合期。我國監管當局應在保持國內經濟金融穩健運行的大前提下,繼續審時度勢地統籌推進利率市場化、匯率形成機制和資本項目可兌換等領域的重大改革,做好改革影響評估,關注各項改革同步推進可能帶來的“疊加效應”,維持金融體系穩健運行。
(五)保持經濟穩健增長,積極推動實體經濟結構轉型升級
應對跨境資金流出的風險,根本上還是練好穩定經濟增長的內功,發展好國內經濟。我國監管當局要引導銀行機構深刻認識經濟發展的變化特征和運行趨勢,主動增強服務實體經濟的使命感和責任感,統籌兼顧、因地制宜,將金融服務供給與實體經濟有效需求對接,將推動經濟結構調整與自身發展轉型有機結合,根據經濟結構優化升級進程推進業務結構和經營模式轉型,緊跟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時代步伐,探索改進方式方法,提高資金配置效率,優化資金投向,拓展金融服務覆蓋面,有效增強我國經濟抵御外部沖擊的能力。
注釋
{1}跨境資金流動可分為短期資金流動和中長期資金流動。從國際收支平衡表看,資本和金融項目下金融項目中的其他投資,一般可視為反映短期資金流動的指標,而資本和金融項目下的金融項目,一般被視為反映長期資金流動趨勢的指標。
{2}國際上測度跨境資金流動狀況,一般用國際收支平衡表中的資本和金融項目,主要包括直接投資、證券投資和其他投資,不含儲備資產變動。
{3}凈差錯與遺漏項(NEO)是國際收支賬戶中的殘余項,當經常賬戶(例如貿易)和資本與金融賬戶(例如外商直接投資和外匯儲備)的官方數據不匹配時就會出現;理論上來講,如果實際發生的經常賬戶交易與資本流動得到準確的會計簿記,那么NEO應該為零。但在實際操作中,假如觀察到的經常賬戶余額高于觀測到的居民海外資產(凈)增長,那么NEO就會為負值。近年來這種偏差已經成為了中國國際收支賬戶中的一個常見特征。NEO=-(經常項目差額+資本和金融賬項目差額+儲備資產差額)
作者簡介:黃浩勝,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在職人員高級課程研修班學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