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政治格局的不斷變化以及貿易全球化的深入,越來越多的國家把目標放在貿易協定、經濟聯盟等方式來增加就業和擴大出口,實現經濟的開放式發展,TPP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形成的一種模式,美國主導的TPP必然會給中國帶來一定的影響,這不僅僅是經濟還包括政治影響。基于此,本文對TPP產生的背景及歷程、TPP對中國的影響以及中國的應對措施進行了分析,這對于正確認識TPP以及正確應對TPP的影響具有非常重要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TPP 貿易協議 對策分析
TPP是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議的簡稱,是由智利、新加坡、新西蘭和文萊共同發起的,它突破了傳統的自由貿易協定,主要是用來促進亞太地區的貿易自由化,協議包含了所有商品和服務在內的綜合性貿易協議。TPP從2005年成立至今已經有12個成員國,成員國總的GDP約占全球GDP總量的四分之一,對全球的政治經濟產生了很大影響,很多專家學者也都對此進行了研究。聯合指出TPP最初只是亞太經合組織框架下的一個小型的高標準的多邊自由貿易安排,美國加入其中并主導其談判議程后,不僅賦予跨太平洋伙伴關系以政治和戰略寓意,也使其從多方面對中國在東亞格局中的地位產生了現實的或潛在的影響與沖擊。通過分析他認為中國可以做兩手準備,既要以開放的心態與跨太平洋伙伴關系開展可能的合作,又應通過創新東亞整合機制建設以對沖其不利影響,以期推動亞太地區實現和平穩定和共同繁榮[1]。金宏哲、劉宇航TPP的出現對中國的對外貿易事業、對我國的經濟發展和社會改革都帶來一定的影響。TPP與世界貿易組織有著一定的區別,美國主導TPP的實質,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在貿易領域針對中國的行為。TPP給我國的一些原料行業、新興產業也帶來了一些機遇。在當前的環境中,我國應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來應對TPP,促進對外貿易活動的順利進行[2]。這些研究都反映了TPP對中國的影響現狀,并提出了積極地措施來降低和緩解TPP帶來的不利影響。本文在這些研究的基礎上對TPP動機、影響及對策進行深入分析,給正確應對TPP提供指導和參考。
一、TPP的基本特點及成員國動機
和傳統的貿易協定相比,TPP具有更高的要求,特別是以美國為首的TPP在農產品貿易自由化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突破,紡織品與服裝業、農產品都是實行零關稅。在電信、電子商務、金融、服務貿易等領域都充分體現大國意志和大國利益,這對于一些小國家是一種嚴峻的挑戰。改進了爭端解決機制,允許專家組協商形成協議解決爭端,且專家組報告具有法律效力。各成員國加入TPP具有不同的動機,本文以美國和日本為例對TPP的成員國特點進行分析說明。
(一)美國參與TPP的動機分析
美國參與TPP并積極推進TPP各項事務,除了緩解本國經濟壓力之外,還有著重返亞太的戰略布局,這也是受亞太地區在國際經濟中的比重越來越高以及國際地位和話語權越來越大的影響。通過TPP美國可以牢牢把握住亞太地區的話語權和影響力。特別是美國的金融危機嚴重影響了其在亞洲的影響力,通過TPP可以開展多領域的合作,使得美國在亞洲的地位逐漸恢復,為此美國推動形成了“東南亞區域論壇”、“東亞峰會”、“10+3”、“10+1”等交流機制,并不斷提出“東亞共同體”、“亞太共同體”等構想以便解決一些跨區域合作問題。另外,美國主導TPP還可以有效的遏制中國在亞洲經濟發展中的作用,特別是近幾年隨著中國經濟規模的不斷擴大,中國在亞洲地區乃至世界上的話語權和影響力快速提升,中國逐漸介入東南亞以及東亞地區的發展合作中,并建立了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也在積極推進中亞一體化,這使美國感到威脅,因此想通過TPP來慢慢削弱中國的影響力和地位,緩解其盟友國的顧慮進而擔心。
(二)日本參與TPP的動因分析
日本于2013年4月正式加入TPP談判。加入TPP對日本擴大出口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這對一個出口導向型的國家來說是非常有利的,在TPP各個成員國中日本的平均關稅水平比較低,這就會進一步增加日本的出口量。另外,日本加入TPP還具有明顯的政治動機,特別是安倍晉三在2012年就任以來,對中比較強硬,日本不斷爭取把自衛隊改為國防軍,爭取重新擁有集體自衛權和交戰權,同時日本還企圖通過強硬的立場促使中國在與其的領土爭端中妥協退讓。由此可見,日本積極加入由美國主導而中國沒有加入的TPP具有非常重要的政治目的和企圖。總之,日本加入TPP談判根本目的是跟隨美國實現其在亞太地區的安全利益和政治訴求。
二、TPP對中國的影響
通過前文分析可知TPP在美國的主導下一個重要目的就是遏制中國,因此,TPP對中國會產生不利的影響,主要包含兩個方面:政治上的影響和經濟上的影響。
(一)TPP對中國政治的影響
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離不開周邊的穩定,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的亞洲區域論壇中,中國首先提出了將南海問題置于國家法框架下進行協商解決,在二十世紀初期又主動消減東南亞各國的關稅,這些事例都體現了中國為了營造穩定的發展環境所做出的積極努力,并形成了和諧穩定的周邊環境,但是美國推行的TPP極大地影響了東亞地區的安全布局,菲律賓、日本等國家看到美國重返亞太的決心,也增強了同中國競爭領土的決心,美國也樂意借助這些國家來打壓中國。隨著TPP的不斷擴大,類似于南海問題、黃巖島問題的事件會不斷增加和升級,會促使很多東南亞國家不能站在中國的立場。這會嚴重影響中國的政治布局。與此同時,素來穩定的釣魚島一直被日本挑起事端,這都是美國為首的TPP不斷深入擴大的結果。
(二)TPP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各國都非常重視出口,在中國更是如此,近年來,中國的貿易依存度雖然有所下降但是還處于比較高的水平,依賴性依然很大,因此美國為首的TPP希望削弱中國的對外出口來打擊中國的經濟,因為TPP成員國之間相互出口就減少了從其他國家和中國進口的比例。同時不加入TPP中國會面臨著貿易進出口損失,加入對中國的產業發展很產生很大的不利影響。因此TPP對中國經濟影響較大。
三、中國應對TPP對策分析
TPP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中國既不能一味的批判,也不能自我封閉、怨天尤人。TPP相關規則反映了世界經濟發展的一個方向和趨勢,里面涉及的勞工保護、知識產權、食品安全、技術貿易壁壘、競爭政策等內容都是對傳統貿易協定的改進,對中國的經濟規劃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中國應該學習規則,升級產業,把握主動,盡快完成轉型。中國倡議的亞投行就是應對TPP的一項非常重要和有效的應對策略。亞投行主要是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基礎設施提供建設資金的組織,它能夠實現共贏,因此受到很多國家的好評和積極參與。針對TPP協議的相關特點和性質,中國具體應采取以下措施積極應對:
(一)加快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盡快完成結構調整
中國近幾年在國內的投資不斷加快,形成了產能過剩的局面,必須盡快完成轉變,充分利用“一路一帶”發展我國產業,也推動沿線國家的經濟增長,實現經濟發展的共贏。
(二)加快人民幣國家化進程
2015年中國的人民幣已經成功加入SDR,這極大地推進了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今后在人民幣國際化方面作進一步努力。
四、結論
本文通過分析指出了以美國為主導的TPP主要打壓中國對外出口以及引導周邊國家和中國在領土問題上產生沖突,為了積極應對TPP中國應該做好兩個方面的問題,第一加快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盡快完成結構調整;第二加快人民幣國家化進程。通過這可以有效抵制TPP的不利影響。
參考文獻
[1]王聯合.TPP對中國的影響及中國的應對[J].國際觀察,2013(4):106-108.
[2]金宏哲,劉宇航.TPP對中國對外貿易的影響分析[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5(35):46-49.
作者簡介:楊亞男,女,漢族,四川達州人,就職于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歷: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