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融體系和實體經濟的發展有著非常緊密的關聯,金融體系如果能夠得到有效發展和改革,必定會帶動起實體經濟的發展和進步。本文從金融體系和實體經濟之間的關系上出發,分析了二者之間的關聯,并在此基礎上對金融體系和實體經濟之間關系的有效協調措施進行重點探討。
【關鍵詞】金融體系 實體經濟 關系
經濟波動和周期是最能體現出金融體系和實體經濟之間關系的兩個方面。對金融體系和實體經濟之間的關系做到科學正確的處理,密切的結合起金融體系和實體經濟,促使二者能夠共同發展,這樣就能讓金融問題的形成得到有效避免,讓更加健全的金融體系目標得以實現,從而推動實體經濟的快速發展。因此,對金融體系和實體經濟之間的關系進行分析,有利于人們更加清晰的了解二者,并逐漸的探究出二者關系的協調對策,促使國家經濟的正確發展道路得到保障。
一、金融體系和實體經濟之間的關系
(一)構建金融體系的基礎就是實體經濟
實體經濟是構建金融體系的基礎條件,倘若沒有不斷發展的實體經濟,金融體系概念也就不會產生,金融體系的發展和構建也就不復存在。此外,實體經濟不僅是構建金融體系的基礎條件,同時也在物質和經濟上推動了金融體系的快速構建。如果金融體系缺少了實體經濟,就會讓金融體系中大量的資本逐漸的開始發生變化[1]。從而讓投機市場得到獲取大量金融資本的機會,促使現有的資源配置不得不發生改變,進而讓比重失調的混亂市場逐漸的形成。一方面破壞了商品市場的正常秩序,促使商品市場逐漸額發生混亂。另一方面,極易引起大范圍的金融危機,而到了這時就會讓當下的金融體系逐漸的癱瘓,讓其存在的價值和意義逐漸的散失掉。
(二)金融體系的建立對實體經濟有著一定的推動作用
金融體系中所具有的支付中介是實體經濟所缺少且需要的,這種支付中介能夠讓實體經濟資本的原始積累得以有效實現,而且實體經濟借助于這些長期積累的資本,能夠讓自身得到有效拓展,并讓其生產量擴大可能造成了風險得到降低,并且還能讓實體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得到保障[2]。現如今,日趨完善并成熟的金融體系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了實體經濟的發展。例如:實體經濟逐漸的多元化現象,也讓財務管理、兼收并購、信用體制等諸多經濟管理方法逐漸的形成,從而迅速的推動了實體經濟的發展。
二、對金融體系和實體經濟之間關系的協調方法
(一)借助于對實體經濟效用發揮在推動金融體系發展
實體經濟應該對密切關注著發展過程中自身的主體位置,將交易需求設定為未來的主要發展方向。實體經濟能夠不斷的完善金融體系,推動金融體系的迅速發展,有效的聯系起金融體系和實體經濟,就能夠讓二者之間逐漸的形成相輔相成的局面。而且,金融體系和實體經濟本身就具有非常緊密的聯系,金融體系的發展都和實體經濟中諸多方面和因素都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3]。例如:迅速發展的實體經濟能夠快速的積累出更多的原始資本,從而讓更多的資本逐漸的融入到金融體系中,讓金融體系的建立得到進一步的擴大。實體經濟開始進入市場化,讓越來越多的金融需求衍生出來,指引金融體系的發展,讓金融體系的發展方向逐漸的步入到市場化和自由化。因此,只有從內部對實體經濟進行改革,才能完美的結合金融體系和實體經濟。
(二)促進金融體系的自由化改革
金融體系實現自由化發展,能都直接的影響到實體經濟的迅速發展,借助于資金供求的方法,實體經濟就能夠讓自身的融資效率得以提升,其主要作用有五點:首先,自由化改革的金融體系能夠讓利率水平得到提升,從而讓金融的儲蓄規模得到增大。其次,自由化改革的金融體系能夠有效的實現直接融資的目的,從而讓儲蓄更加簡單化,促使投資也變得更加的方便、快捷。第三,自由化改革的金融體系能夠讓金融市場的發展和運行不再會遭受到政府的干預,從而讓資本的公平配置得到保障。第四,能偶讓金融市場的管理監督體系得到完善,從而有利于提升實體經濟市場服務效率。第五,能夠讓金融體系層次得到豐富,同時讓金融市場內容形成更大的差異化,從而讓金融市場結構得到調節,促使金融市場結構更加的平衡和穩定。
因此,對金融體系進行改革,促進金融體系的發展,對金融體系優勢對實體經濟的影響程度進行擴大,讓第二類金融從實體經濟中脫離出來的現象得以避免,才能緊密的聯系起二者。當下我國是一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質,因此市場化、自由化改革的金融體系就更加的具有重要意義。國家對金融市場的干預行為應該主動的放寬,只對其進行宏觀調控,具體措施還交給市場來進行自我調節。金融體系的自由化改革發展能夠更好地滿足各個實體企業的需求,讓人性化的金融體系服務逐漸形成,從而能夠有效的保障實體經濟的發展。
三、總結
綜上所述,金融體系和實體經濟之間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實體經濟是構建金融體系的基礎條件,而金融體系的建立對實體經濟又有著一定的推動作用,緊密的結合起二者,對它們自身發展而言都有著非常有效的積極作用。不依據實體經濟的金融體系,就很有可能產生大范圍的金融危機,促使金融體系所存在的意義和價值也就不復存在;只有實體經濟獨立于金融體系,才能實現其穩定發展。因此,政府應該對二者之間的關系做到清晰認識,并積極主動的去協調,從而促進我國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杜莉,張鑫.金融危機:判定、成因、影響與應對——關于金融危機問題研究的綜述[J].社會科學戰線,2010,10:230-233.
[2]俞亞光.關于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調查與思考——以江蘇省蘇南、蘇中和蘇北五市為例[J].金融縱橫,2012,07:10-13.
[3]陸家騮.金融體系約束與中國經濟非平穩增長——基于不完全市場理論的分析[J].經濟科學,2011,02:31-41.
作者簡介:陳麗(1986-),女,漢族,河南省南陽市人,職稱: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