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房價機制是對房地產市場資源進行優化配置最重要的機制,是房地產市場其他機制運行的核心,西部地區房價的形成和影響因素復雜,并有其內在的特殊性。想要研究西部地區房價波動的區域特征,我們就要把它與東部、中部和全國平均房價進行比較分析。
【關鍵詞】西部地區 房價波動 區域特征
一、前言
房價的全稱是房地產價格,它是土地價格和房屋建筑價格的統一體,是兩者綜合價值的貨幣表現。房價是由房地產供給的稀缺性、有效需求和它所帶來的效用相互作用決定的。我們選取了2002年到2013年我國東中西部以及全國的平均房價作為研究對象,并對各自的增長率進行了計算并加以比較分析,以此研究西部地區房價波動的區域特征。
二、我國東中西部以及全國房價波動比較分析
(一)東部地區房價波動
根據圖1可以看出,2002年到2013年期間,東中西部地區房價及全國平均房價均呈現逐年上漲趨勢,東部地區的平均房價遠遠高于中西部地區,并且差距在不斷增大。2002年東部地區房價為2760元/平方米,比中部地區每平方米高1258元,比西部地區每平方米高1170元,到了2013年東部地區房價上漲到9413元/平方米,比中部地區每平方米高4707元,比西部地區每平方米高4851元東部地區房價增長速度相對于其他地區來講處于較高水平,在2005年達到增長速度最大值,增長率為25%,除了在2008年增長速度大幅降低之外,2010年之前都保持著快速增長的趨勢,2010年之后東部地區房價的增長速度開始大幅放緩,增長速度最低出現在2012年,為1.23%。總體來講,東部地區房價增長速度波動較大。
(二)中西部地區房價波動
特別值得我們注意的是,中西部地區平均房價不管是在絕對值上,還是在相對值增長速度上,兩地區的變化趨勢基本一致。中西部地區房價均呈現逐年上漲的趨勢,但是仔細比較可以發現,西部地區房價的增長速度略低于中部地區,但是比中部地區波動更小,相對比較平穩。整體來說,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房價增長速度在2010年之前都有較大的上下波動,2010年之后均出現逐年下降的趨勢。中部地區2010年房價增長速度達到最快,為18%,最慢的年份是2003年,增長率為5.23%。西部地區房價增長速度最快的是2007年,增長率是17%,增長速度最慢的是2003年,增長率是0.14%。西部地區平均房價低于全國平均房價水平,并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對西部地區房價增長率和全國房價增長率進行比較,2006年以前,西部地區房價增長率低于全國房價增長率,之后增長迅猛,并于2007年以17%的增長率超過全國房價增長率,2008年受金融危機的影響西部地區房價增長速度放緩,但是仍以8.7%的速度增長,之后增長率連續三年維持在12%以上,到2012年開始增長速度又開始逐漸放緩。
(三)全國平均房價波動
全國平均房價低于東部地區房價,但高于中西部地區房價,并且呈現逐年上漲的趨勢,除了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房價有小幅度下降以外,整體上還是處于上升趨勢,2008年之后全國平均房價的上漲速度加快,2009年開始增長速度大幅降低,并維持在一個與之前相比較低但是比較穩定的水平上。全國平均房價增長速度最快的是2009年,增長率是23%,增長速度最慢的是2008年,出現負值,為-1.65%。
三、西部地區房價波動特征
西部地區房價波動有以下幾個特征:
(一)房價不斷上漲
房地產是人們生活和生產的基本資料,也是物質財富的一種重要表現方式,社會經濟發展的一個結果就是房價的上漲。首先,在正常使用的情況下,土地具有永久性,可以長期使用。房屋屬于土地的地上建筑物,一旦建成,至少可以使用數十年,因此房地產具有耐用性。其價值不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迅速降低,反而具有不斷增值的特征。其次,房地產在我們生活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能夠滿足我們居住、娛樂、生產等需要。土地是房地產開發的主要生產要素,土地的有限性是由其空間上的不可轉移和數量上的有限性決定的,想要大規模的開發房地產存在一定的限制。由于人口的持續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而土地的供給又是極其有限的,會使得用地矛盾更加突顯,地價的提高將會帶動房價的上漲。最后,隨著物價水平的不斷上漲,會導致取得土地使用權的費用和建筑成本、人工成本的增加,而這些費用成本都將在房屋出售的價格里得以彌補,所以房價呈現出不斷上漲的態勢。
(二)房價明顯的地區差別
房地產很難像其他普通商品那樣進行統一規范的定價,價格的地區差別在一定范圍內是合理的。對于任何一塊土地來講,它都有一定的空間位置,而房屋始終建設在一定的土地上,房地產作為房產和地產的綜合體也具有固定性。其所處的地理位置決定了這種商品的區域異質性,因此價格也各不相同。由于房地產是不動產,不能移動,所以房地產一般不像其他商品那樣區分產地和銷地。地理位置對房價的影響很大,這樣的差別主要體現在不同地區、不同城市之間的房價差異。一般來說,相同大小同等裝潢的房屋,東部地區房價高于中西部地區,大城市房價高于小城市,沿海城市房價高于內陸城市,例如北京、上海等城市的房價高于武漢、合肥等城市的房價,海南、福建的房價高于貴陽、南寧的房價。另外,即使在同一城市,根據地段的好與壞,房價差異也比較大。
(三)房價影響因素的復雜性
房地產業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就決定了房價的波動會對眾多部門產生影響,反過來,不同產業也會對房價產生影響。我們的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等宏觀調控政策一般都是在全國范圍內同等實施,理論上說各地區房地產市場受到的影響應該是一樣的,但是實際中不同地區的房地產市場價格情況差異巨大,這就說明影響房價的因素是多方面多渠道的,并且十分的復雜。各個地區的人口數量、土地政策、收入水平、物價水平等都會對房價產生影響。比如西部地區房價比東部地區房價低很多,但是西部地區人口數量比東部地區少、收入水平比東部地區低,影響西部地區房價波動的因素以及影響程度與其他地區不完全相同,因此不能將調控其他地區房價的措施硬搬到西部地區,而是應該結合西部地區的實際情況。
四、結論
房地產也和其他一般商品一樣,其價格的高低直接影響著供給和需求,房價是房地產商品的貨幣表現形式,是調節供求均衡強有力的杠桿。我國在改革開發之前,城鎮住房采取的方針政策是國家統包、福利制和低租金。百姓自己不允許買房和建房,不存在所謂的房地產市場,當然也就沒有房價可言,因此那個時候的房價對房地產的供給和需求沒有什么影響。在改革開放以后,我國房地產市場逐漸慢慢形成,房價的導向和影響作用日益突顯。
參考文獻
[1]李娜.我國房地產價格影響因素和實證分析[D].云南大學,2011年.
[2]高靜.中國房地產價格波動研究[D].北京工商大學,2010年.
[3]杜偉.成都房地產開發項目分布狀況分析[J].地產世界.2001年.
作者簡介:鄧成成(1991-),女,漢族,貴州大學經濟學院2013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