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從經濟發展規模、水平和速度、經濟結構、居民收入水平等方面對海南省18市縣2010~2014年的經濟差異進行了詳細的研究。研究結果表明,海南省各市縣經濟發展速度快,經濟差異處于公平范圍內,且差異在不斷縮小,但經濟結構需要進一步優化。
【關鍵詞】經濟差異 區位商 基尼系數
一、引言
海南省“十二五”規劃明確提出:堅持把海南作為一個整體進行統一規劃建設的原則,繼續落實“南北帶動,兩翼推進,發展周邊,扶持中間”的思路,強化區域功能定位發展[1]。這表明區域一體化、區域協調發展是未來海南經濟發展的重要目標之一。由于自然、歷史等方面的原因,海南經濟和社會發展存在著巨大差距,生產力水平和發展很不平衡,不僅影響到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也帶來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影響著國民經濟全面協調、可持續地發展,已經成為阻礙社會可持續發展、危害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瓶頸。基于該背景,本文選擇海南省18市縣的區域經濟差異問題進行研究,以期為政府相關決策及政策制定提供一定的參考。
二、海南省18市縣區域經濟差異的總體特征
(一)經濟發展規模、經濟發展水平、經濟發展速度
GDP、人均GDP、人均GDP增長率一般被用來反映區域經濟發展的經濟規模、經濟發展水平和經濟發展速度[2]。2010~2014年海南省18市縣的經濟規模都有較大幅度的增長,除瓊中縣外,其余16市縣的GDP增長速度都超過10%,增長速度最快的儋州市的增長率高達42.36%。
從經濟發展水平和速度來看,2010~2014年海南省18市縣人均GDP以較快的速度增長,除海口外,其他市縣的增長速度都在10%以上。儋州市受到洋浦開發區戰略的影響,經濟增長表現出強勁的勢頭,人均GDP增長速度達到了43.82%,位居全省之首。從市縣之間發展差距來看,2010年人均GDP最高市縣與最低市縣之比為3.74,2011年下降為2.89,2014年上升為3.20,相對差距有所降低。而人均GDP的絕對差距顯著擴大,2010、2011、2014年分別為24267元、27615元、35294元。從經濟發展規模和經濟發展水平來看,2010~2014年海南省18市縣之間經濟差異的相對水平有所縮小,但絕對水平顯著擴大了。
(二)經濟結構
產業結構和產業區位商一般可以用來反映區域經濟發展的經濟結構。從三次產業結構的變化來看,海南省18市縣的發展分為四種類型:(1)第二、三產業均衡發展型。包括海口、文昌、瓊海、萬寧、定安、屯昌、澄邁、儋州、樂東、瓊中、白沙11個市縣,2010~2014年,這些市縣第二、三產業的比重都有所增加;(2)第二產業為主型。包括臨高、東方、保亭、陵水、昌江5個市縣,2010~2014年這些市縣第二產業的比重都大幅度上升;(3)第三產業為主型。三亞市第三產業比重由2010年的59.9%上升到2014年的66.9%,上升幅度為7%,而第一、二產業的比重都在降低;(4)第一、二產業均衡發展型。與2010年相比,2014年五指山市的第一、二產業上升幅度都為0.9%。
(三)人民生活水平
對海南省18市縣經濟情況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1)海南省18市縣經濟發展規模、經濟發展水平和經濟發展速度都比較快;(2)由于海南省面積小,經濟結構沒有呈現很明顯的特征,經濟結構需要進一步得到調整和優化;(3)海南省城鄉居民生活水平都有所提高,但居民生活水平與經濟增長并不同步,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差距有所縮小。
三、海南省18市縣經濟差異演變過程
(一)研究方法
基尼系數是在20世紀初意大利經濟學家基尼提出的。它是從洛倫茲曲線推導出來的反映收入分配差距程度的一個指標。基尼系數把洛倫茲曲線所表示的收入差距量化,適用洛倫茲曲線與絕對平均線之間所圍成的面積大小來度量收入差距的,也就是用洛倫茲曲線的彎曲程度來度量收入分配的,是國際上通用的反應收入差距的重要指標。
(二)海南省各市縣經濟差異的實證分析
人均GDP差異的考察:本文計算了2010~2014年海南省18市縣的基尼系數,從變化趨勢來判斷和分析海南省18市縣近五年經濟差異的變化情況,從圖1可知:18市縣的基尼系數一直在0.2~0.3間震蕩,一直處于相對公平的范圍內。
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的考察:通過對海南省18市縣2010~2014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基尼系數的考察,從圖1可知: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的基尼系數一直在0.2以下,且總體上有下降趨勢,表明海南農民生活水平處于絕對公平的范圍。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考察:通過對海南省18市縣2010~2014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基尼系數的考察,從圖1可知: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基尼系數一直在0.2以下,且不斷下降,表明海南城鎮居民生活水平處于絕對公平的范圍。
總體來看,海南省無論是城鄉之間、還是城與城、鄉與鄉之間居民的生活水平相差都不大,都處于公平范圍之內。
四、結論
通過對2010~2014年海南18市縣經濟差異的詳細考察,可得出一下結論:(1)海南省各市縣都保持了較快的經濟增長速度,從經濟發展水平來看,各市縣之間經濟差異不大;(2)各市縣居民收入水平都以較快的速度增長,但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與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并不同步,總體來看,城鄉居民的收入差距在逐步縮小;(3)海南省各市縣產業結構和產業空間布局沒有表現出很明顯的特征,需要進一步調整和優化;(4)各市縣的經濟差異都在合理范圍以內,且經濟差異不斷縮小。從居民收入水平來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均處于絕對公平的范圍,且城鎮比農村更加的公平。
參考文獻
[1]海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海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Z].海南:海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2011.
[2]胡艷君.長三角地區經濟差異分析[D].上海:上海財經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
作者簡介:熊園,海南省海口市美蘭區海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