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必興
【摘要】目前我國正在進行納稅體制改革,而營業稅改增值稅(以下簡稱營改增)是稅改的主要內容之一,它是針對信息技術服務、研究服務、交通運輸以及現代服務行業提出的,對于促進稅務體制完善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施行營改增后,多年的兩種稅同時繳納的現象突然消失,很多企業都不適應這種改變,因此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拿外貿出口企業來說,物流、服務企業的營改增對其發展產生很大的阻礙,所以當前面臨的首要問題是如何在成本增加的同時解決自身負擔不斷加大問題。筆者將從目前營改增對外貿出口企業出口退稅的實際情況出發,提出實行營改增以后企業自身改革的思路,為外貿出口企業的順利發展提供一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營改增 外貿出口企業 退稅
我國從2013年開始稅務體制改革,主要的舉措就是對企業實行營業稅改增值稅改革。在之前我國的征稅制度下,企業需要同時繳納營業稅和增值稅兩種稅種,但是這種情況會導致企業重復納稅,不利于自身的發展,而營改增之后,征收的只是企業產品增值部分的賦稅,因此從理論角度看施行營改增是我國稅務體制不斷完善的成果,它很大程度上減少了企業的納稅負擔。
一、實行營改增后外貿出口企業存在的問題
雖然營改增實際上是緩解企業的納稅負擔,減少重復納稅的幾率,但是在實施起來很多企業仍然出現了稅負增加的情況。尤其是外貿出口企業受到營改增的影響是十分巨大的。貨運代理單位、運輸單位以及報關單位都是為外貿出口企業服務的單位,在沒有實行營改增之前,他們都是作為營業稅的納稅人參與繳稅,收到國家的營業稅發票,財務部門在成本核算時會將發票的全額計入成本費用,與企業的財務政策、稅務政策保持一致。但是,營改增實施以后,納稅的角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納稅人由服務于外貿出口企業的單位變成了外貿出口企業服務單位,并且發票種類也變成了增值稅發票,例如代理費用、運輸費用發票。除此之外,很多被服務單位在納稅計算上都是根據自身的情況進行稅負測算,改革后的稅負添加到服務費用當中,這就讓增加的稅負變成了收費項目。例如,對于運輸公司而言,營改增以后會導致貨運代理公司的納稅額增加,在這同時又把納稅負擔轉到了貨運代理公司的身上,繼而貨運代理公司將稅負轉給外貿出口企業,這讓外貿出口企業的成本升高,在當前激勵的市場競爭環境下,這一舉措無疑讓外貿出口企業利潤降低,可謂雪上加霜。
營改增對于很多企業而言確實降低了納稅總額和納稅負擔,但是也有部分企業受到自身經營項目和管理結構的限制造成進項稅額相對較小。在營改增的試驗地區有關單位和企業存在決策不明的現象,還有一部分地區在增值稅發票的獲取上進展緩慢沒有得到有效的增值稅發票,因此沒有增值稅發票的開具資格,這也讓企業的納稅負擔再一次增加。單看外貿出口企業,要重點看從國外買家制定的航運企業,國外買家應該承擔全部的航運費用,這能夠緩解營改增對自身帶來的不良影響。但是將納稅人轉給買家,買家在短時間內很難接受,從而導致買家的不滿意,嚴重者會讓客戶流失。這一類問題都是當前很多外貿出口企業所面臨的,無論如何處理都對自身的發展不利。
外貿出口企業和物流行業有著緊密的關聯,企業為了滿足負稅率的變化始終在對項目做著調整,弄不好還無法得到有效的增值稅發票,也不能有效地促進稅務單位的征管,這就讓外貿出口企業無法順利實現財務結算,出現各項費用模糊不清的問題。
二、目前稅務體制下外貿出口企業的改革思路
隨著營改增的深化,很多外貿出口企業被納稅所困擾,企業運營也陷入兩難的境地,其中最為棘手的問題就是營改增之后納稅的主題成為了外貿出口企業自身,目前我國的出口退稅政策下,通過出口一定的商品能夠返還部分的增值稅,但是在施行營改增之后,我國法律在是否能夠退回增值稅問題上沒有明確的態度。《中火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中只是有著簡單的規定:納稅人出口貨物,稅率為零,但國務院有關規定除外,這條規定中很明確的說明了外貿出口企業的稅率應該是零。在《關于出口貨物勞務增值稅和消費稅政策的通知》中也有關于退稅的說明,里面說沒有獨立生產能力的外貿出口企業對外出口物資,可以免除征繳增值稅,并且與之對應的進項稅額要全部返回。因此所謂的出口退稅政策,只能退換總體中的一部分在國內所購買德爾勞務和貨物所成產的增值稅,就我國目前的退稅制度而言,對于出口無論是持鼓勵態度還是采取限制手段,都要對和國內有關的增值稅進行返還,這樣才能夠將出口貨物零稅率的政策落實下去,從而讓外貿出口企業降低運營成本,以便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穩定發展。
增值稅屬于流轉稅的一種,當前經濟體制下增值稅分為兩種,分別是消費型和生產型,我國目前處于生產型向消費性轉型期間,增值稅的設計初衷是貨物在整個流通轉運的過程中不繳納任何賦稅,所有稅款最終由消費者來承擔,這就是消費性增值稅的價值所在。外貿出口企業大多數都不具備自主生產的能力,獲利方式只是將產品轉賣的過程中收取利潤,因此對于外貿出口企業而言,并不是納稅主體,作為外貿企業,消費者以國外客戶為主,因此出口貨物勞務交付的增值稅應該退還。
三、營改增之后增值稅發票退稅可行性
出口退稅的貨物采購退稅是將貨物的采購增值稅發票作為基礎,并逐個進行比較,因此一張發票可以同時對應很多張發票,外貿出口企業和稅務部門都應該了解清楚里面的規則,在完成營改增以后仍然要根據這一規則進行操作。目前外貿企業對外出口貨物都是一張票據對應一批貨物,所以由此產生的貨物運輸費應、代理費用以及報關費用等在進行核算的時候都要按照一對一規則參與核算。為此,在施行營改增以后的增值發票退稅,可以通過一張報關單所對照的采購勞務金額進行退稅,這不僅能夠給外貿出口企業的核算帶來便利,也有利于帶動與之有關企業的發展。
四、外貿出口企業應對營改增應該采取的措施
經過上面的分析,我們了解到當前外貿出口企業所面臨的首要問題是物流轉運增值稅,而大部分物流企業認為運輸費用稅率調整較大,導致自身稅收負擔加重,因此首先要做的就是將物流企業的稅目明晰化,這樣在進行物流轉運的過程中所有稅率都會按照統一的標準執行,保證物流業運營實現正常化。我國當前對物流企業執行11%的稅率,對貨物代理執行6%的稅率,但是在實際的納稅過程中,二者的稅負都會有外貿出口企業來承擔,這直接造成外貿出口企業本來很高的成本更加高昂。如果外貿出口企業的經營范圍廣,在國內有一定的市場,則可以適當抵消部分稅款;若只是對外開展貿易,這些稅款就由企業個人承擔,稅款無法抵扣,成本提升造成利潤下降,企業效益隨著下降。因此為了減少營改增對自身的不利影響,外貿出口企業可以轉變經營模式,在開展對外貿易的同時在國內也留有一部分銷售業務,相應的降低運營成本。
除此之外,還可以在交易方式上進行優化,根據離岸時的價格進行交易,一定程度上能夠抵扣部分成本。各行業、各企業在納稅時采用的稅率有所差別,尤其是物流企業在稅率上和外貿出口企業有較大的差距,為了彌補這一缺陷,出口企業應該依照企業出口的現實與物流企業加強交流溝通,從而盡可能地降低所花成本。
五、總結
本文主要針對營改增之后外貿出口企業稅務問題進行了討論,提出目前稅務體制給外貿出口企業帶來的不利影響,并提出了通過利用退稅來降低企業的經營成本,希望各外貿出口企業能夠在現有政策下充分發揮市場作用,實現自身的良好發展。
參考文獻
[1]朱簡.浙江外貿出口企業面臨的貿易摩擦及其應對策略[J]. 價格月刊.2013(04).
[2]孫衛紅.營改增對外貿出口企業影響的探討[J].財經界(學術版).2014(07).
[3]郭家鵬.我國中小外貿出口企業如何應對當前貿易困境[J]. 北方經貿.20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