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以來,企業破產預測模型提出以來,破產預測不斷演變,對于企業破產預測的衡量指標由最初運用會計信息的會計預測模型逐步走向以市場信息為基礎的市場預測模型,再到現今比較流行的包含會計信息和市場信息的混合預測模型。在企業破產預測模型逐漸多元化的趨勢下,選擇恰當的預測模型顯得至關重要。本文通過對三類破產預測模型進行分析,探究得出新經濟形勢下在我國進行企業破產預測的有效模式。
【關鍵詞】破產預測 單變量判別模型 混合模型 創新模式
一、企業破產預測模型體系
(一)以會計信息為基礎的預測模型
以二十世紀中后期出現的單變量和多變量預測模型為代表,這是一種基于財務指標的比率分析模型。其中單變量模型由美國經濟預測學家威廉比弗提出,模型構建中包括對債務保障率、資產負債率、資產保障率、資產安全率這五種比率對破產風險進行預測,并認為債務保障率的誤判率最低,可以最好的判定企業的破產風險與財務狀況;其次是資產負債率,且離失敗日越近,誤判率越低。但各比率判斷準確率在不同的情況下會有所差異,為取得良好的預測效果,在實際應用中多使用一組財務比率,而非單一的比率;多變量模型主要指由阿特曼提出的Z-score破產分析預測模型,其將財務比率分析與統計技術相結合,在Z-score模型中,多個變量在統計觀察的基礎上得到各個變量的加權值,加權值經過綜合整理得到判別函數,Z=V1X1+V2X2+V3X3+V4X4+V5X5,其中X1、X2、X3、X4、X5分別反映資產的流動性與折現能力、累積獲利情況、資產的生產效率、償債能力、企業的總資產周轉率,企業破產的可能性與得到的Z值成負相關,判別只需要對照已經給出的判別標準即可,優點是該判別方法經過大量實證檢驗,可信度高,且其所需數據皆來自企業年報,數據獲取比較容易,可信度高,體現出了金融會計人員嚴謹的從業態度。但是以會計信息為基礎的預測模型也存在著一定的限制與不足:比如由于運用的會計資料更新太慢,對市場的變化不夠靈敏;權數未必一直是固定的,必須經常調整;無法計算投資組合的信用風險,因為Z-Score模型主要是針對個別資產的信用風險進行評估,對整個投資組合的信用風險無法衡量。
(二)以市場信息為基礎的預測模型
雖然Z-score模型至今在破產預測的實證研究中有廣泛的應用,但是有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以市場信息為基礎的預測模型在準確性上的表現超過了以會計信息為基礎的預測模型,現在使用較為廣泛的是布萊克-斯科爾斯-默頓(BSM)模型。雖然BSM模型主要用于預測企業違約與股票期權定價,但是該模型的思想內涵依舊在以市場信息為基礎的破產預測模型中起到了重大的作用。BSM型模型將違約定義為一種或有要求權。如果把違約定義為看漲期權,公司所有者作為期權的購買者,只有在債務到期公司價值大于債務時,才會有能力償還債務,即執行權力。默頓結構模型的核心在于公司價值的波動性是公司違約的主要來源,當公司價值下降到一定邊界值時,就會違約。Hillegeist等(2004)比較基于會計信息的預測模型和基于市場信息的預測模型,發現BSM模型比Z-score模型在破產預測模型上更準確。市場信息由于不受財務主體限制,且信息更新及時,反映的結果比會計信息更為全面,因此其在預測的準確性上的優勢的確更為明顯。但是BSM等以市場信息為基礎的模型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BSM模型的假定中很重要的一條是標的資產價格服從對數正態分布,但是在實際情況下,通過期權價格反解其波動率,即隱含波動率,會發現隱含波動率明顯不是一個常數,因此,該模型無法提供標準化的數據,增加了模型數據處理的難度。
(三)混合模型
經實證研究發現,單獨使用以會計信息或市場信息為基礎的破產預測模型,都會在一定情況下無法較為準確的預測企業破產,因此,會計信息與市場信息混合使用的破產預測模型已經被一些學者提出。其中影響力較大的有沙姆韋使用最大似然估計,以多期邏輯回歸模型來解釋的離散時間風險模型,其中流動比率,資產收益率等會計信息被收錄進模型,繼續作為預測因子;市場規模,股票超長收益率標準差等市場信息影響因子也被收錄進模型中,用來反映企業未來可能發生的變化,通過實證發現這種混合模型優于基于市場信息的預測模型和基于會計信息的預測模型。在混合模型中,采用NIMTA(收入/市場價值的凈資產總額)和TLMAT(總負債除以市場價值和賬面負債的總和)用來取代傳統的測量指標,這是由于這兩個比率包含了能反映一個公司的最新信息的會計和市場信息,可以以更加精確和具有時效性的比率分析指標。但是混合模型由于需要會計信息與市場信息的結合,這使得信息的獲取難度加大,而且部分企業的會計信息存在人為操作的現象,會計信息與市場信息不匹配的現象會導致預測出現較大誤差,而且混合模型提出時間較短,驗證數據大多基于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現在模型的使用程度還得接受累計精度曲線和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線等模型評估測試的進一步檢驗。
二、企業破產模型在我國的應用
由于中西方現有企業破產預測模型構建樣本都是國外企業,且我國目前采取破產審批制度,即對破產是控制的,再加上預測指標選擇缺乏了理論依據,所以導致以上三種模型對中國企業判別準確度相對較低。所以,在對我國企業進行破產模型應用時,應該注意財物指標篩選與國外企業的異同,根據我國國情對財物指標及市場指標進行科學的篩選。比如我國市場機制相對于歐美等發達國家而言成熟度較低,市場指標所反映的真實性與時效性與市場機制較為完善的國家有一定的區別,而且我國企業更容易受到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的影響,因此所考慮的信息除會計信息與市場信息以外,政策的影響也應當進行考慮。在我國,破產預測模型的應用應該建立在對會計信息進行深化縱向比較,也就是企業內部數據的比較,針對緊鄰時期、較長期間或是環境近似時期間的差異進行適當的分析,可以得出企業在近期發展的變化,把握連續年度發展趨勢,從而對企業的成長性盈利能力等會計指標進行把握。同時,對市場信息的處理還應當加強縱向調研,即準確獲取同時期同行業企業的相關指標,與企業相應數據進行比較,在分析中了解近期行業環境以及經濟狀況,查明整個行業近期走勢,從而預測出企業未來發展狀況。
三、結語
在新的經濟形勢下,在我國目前破產機制還不健全的情況下,對于企業破產預測模型的構建應當考慮到我國采取的破產審批制度,對這一政治經濟環境加以重視,而且在采取單一信息的分析時,也應該借鑒混合模型中對于行業的分類的處理方式,對我國不同行業間的評價指標差異給予重視。對于會計信息與市場信息的處理應該結合實際情況,對其影響因子的比重進行控制,而且還要充分重視我國宏觀經濟政策對企業的影響,保證模型的構建和選取符合我國國情。
參考文獻
[1]彭旭.破產預測模型的比較研究.西南財經大學.2013.
[2]江英華.幾類風險模型的破產問題研究.中南大學.2008.
作者簡介:趙?。?995-),男,漢族,河北張家口人,四川大學商學院,會計專業(ACCA方向),研究方向:企業破產模型構建、企業融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