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琦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愈加的重要,而企業財務報表的真實性,對于企業的融資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當前經濟形勢之下,財務報表的審計對于投資者的利益有著直接的影響。然而,在進行財務報表審計的過程中,存在著會計舞弊現象,影響著財務信息的真實性,因此,需要加強會計舞弊揭露機制的建設,針對會計舞弊揭露機制存在的問題,探究有效的會計舞弊揭露機制的建立。
【關鍵詞】財務報表審計 會計舞弊 揭露機制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會計工作對于企業的發展越來越重要,而財務報表的審計作為會計工作的重要環節之一,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存在著會計舞弊的現象,使得財務報表的審計出現失真的現象,對企業的長遠發展產生了不良的影響,因此,為了確保企業的平穩健康發展,在進行財務報表審計的過程中,需要建立健全會計舞弊揭露機制,避免在審計的過程中,會計出現違法操作的行為,確保財務報表審計工作的真實性,為企業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會計舞弊揭露機制存在的問題
(一)審計程序存在缺陷
就目前來看,在對企業財務報表進行審計的過程中,審計程序存在著缺陷,形成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格局,在大部分會計舞弊的行為當中,多采取虛構的經濟行為,借助關聯交易的方式,串通舞弊,會計審計人員依靠現有的審計方式,很難能夠發現舞弊行為,使得舞弊揭露存在一定的困難。
(二)審計成本較高
在進行財務報表審計的過程中,舞弊者往往處心積慮的根據現行的監管政策以及審計的手段進行設計,而會計師在進行審計之時,要想防止出現舞弊的現象,需要增大審計的范圍,這會增加審計的時間,使得審計的成本提高,而大部分企業往往重視經濟效益,在運行的過程中,盡可能的降低運作成本,因此,導致會計審計不能夠達到應有的效果[1]。
二、建立有效會計舞弊揭露機制的措施
(一)實現政府介入
在對財務報表進行審計的過程中,要想提高會計舞弊揭露的效果,需要實現政府的介入,尤其是對于我國而言,舞弊現象十分的嚴重,實施政府介入,規范市場運行秩序顯得十分必要。同時,政府介入到會計舞弊揭露過程當中之時,需要強化自身的主導作用,對存在的舞弊行為進行嚴厲的制裁,遵循依法治國的政策,穩定市場經濟的環境。此外,政府介入到財務報表審計的過程當中,能夠給予相關工作人員一定的壓力,確保其能夠積極投入到會計舞弊揭露工作當中,有效的防止舞弊現象的出現[2]。
(二)建立健全會計揭露體系
在建立有效會計舞弊揭露機制的過程當中,需要建立健全會計揭露體系。首先,建立完善的工作評價制度,使得制度之間形成相互牽制的格局,以會計揭露內部工作評價制度為工作規范,約束其他類型的規則制度;其次,工作人員需要收集、整理之前財務報表審計中存在的舞弊現象,總結處理舞弊現象過程中的經驗教訓,并組建專門的分析小組,借助以往的處理經驗,制定出可行性的會計舞弊揭露方案,并根據所表現出來的舞弊行為,視情節的輕重予以相應的處罰;最后,根據當前會計舞弊揭露機制的發展趨勢,進行合理的總結分析,對部分不符合當前發展規律的制度進行相應的調整,設定切實可行的制度標準,確保會計揭露順利進行[3]。
(三)梳理利益雙方的關系
在進行財務報表審計的過程當中,由于企業自身的審計委托關系較為復雜,而這部分復雜的關系通常會對審計的程序造成一定的影響,使得審計過程存在繁瑣的現象,甚至在審計的過程中會出現無源頭可循的現象。因此,在會計舞弊揭露機制建立的過程當中,需要梳理財務報表審計過程中,委托與代理雙方的關系,建立專業性較強的人才機制,把企業的競爭轉化成為領導的任命中,同時,鼓勵企業進行并購行為,使得自身利益訴求相一致的雙方能夠借助合并的方式,增大企業的經營規模,從而使得市場活躍起來,并利用市場經營,在CPA專業的人才體制當中加入替換機制。此外,還需要明確對外報告會計部門的產權責任,使得會計部門能夠按照實施進行核算,防止其對企業經營者的相關決策進行干涉。
(四)構建風險評估體系
企業在運行的過程當中,主要就是為了追求經濟效益的提高,而要想提高企業自身的經濟效益,就需要在規避風險的前提條件之下,盡可能的降低企業運行中的損失,從而提升企業的經濟效益。而企業在實際的經營過程當中,要想實現這一目標,就需要構建相應的風險評估體系。其中從企業的角度來說,由于社會中的行業眾多,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所進行的經營活動都存在著一定的差別,這就使得風險評估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對風險評估造成影響的因素主要來自于企業本身的經營活動、價值取向以及自身承受風險的能力,而這部分風險因素都能夠在企業的財務報表中體現出來,企業本身所從事經營活動的特點,會展示在財務報表周期性的資金流向上,同時,企業在運營中所采取的價值取向是激進的方式還是保守的方式,在企業財務報表的平均準備金水平方面都能夠得到清晰的表明,而企業自身所能夠承受風險能力的大小,也能夠在財務報表的財產準備金率上得到明確的結果,因此,企業的財務報表能夠把企業在運營過程中所展現出來的實際情況清晰的展現出來,而在這一基礎之上,構建風險評估體系能夠有效的對企業自身經濟狀況的變化進行監控,從而最大限度上為企業的經營活動提供風險預警,防止企業出現不必要的經濟損失,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五)強化內部監督
建立有效的會計舞弊揭露機制,還應當強化內部監督。強化內部監督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能夠有效的避免企業在運營過程中非法記錄經濟活動的行為,能夠對企業的經營活動進行有效的控制。要想強化內部監督,就需要建立相應的監督部門,而這一監督部門需要獨立于企業其他類型的監督機構之外,其主要職責就是對財務報表審計中會計舞弊的行為進行有效的監督,并且,這一監督部門在建立的過程中,需要對相關的工作人員進行嚴格的審查,確保其具有正確的價值觀以及職業道德素質,尤其要注意,一旦監督人員在工作的過程中出現問題,需要及時的給予處罰,從而保證監督工作的公正、公平性,促進會計舞弊揭露機制的正常運行[4]。
三、結語
隨著時代的發展,企業的財務工作愈加的重要,在對企業財務報表進行審計的過程當中,需要建立有效的會計舞弊揭露機制,通過政府的介入,完善會計揭露體系以及強化內部監督等多項措施,確保會計舞弊揭露工作的順利進行,確保企業誠信經營,從而維護市場運行的穩定性,促進企業長遠發展的實現。
參考文獻
[1]李靜.基于財務報表審計的會計舞弊揭示機制研究[J].財經界,2014,(23):257.
[2]江輝.基于財務報表審計的會計舞弊揭示機制研究[J].金融經濟(理論版),2015,(10):203-205.
[3]林艷.基于財務報表審計的會計舞弊揭示機制研究[J].經貿實踐,2015,(14):83,85.
[4]王斐.基于財務報表審計的會計舞弊揭示機制研究[J].財會學習,2015,(18):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