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旅游業在近十余年來發展快速,在人們日常生活中占據的比重越來越大,有著光輝的發展前景,一個國家現在的GDP增長很大程度來自于以旅游業為重要角色的第三產業。中國作為歷史悠久的東方國家,旅游業的發展更是生機勃勃,被稱為朝陽企業,發展前途和活力更是不言而喻。本文通過以旅游收入為被解釋變量,以對造成我國旅游經濟影響的多因素為解釋變量,用有關計量經濟研究方法,對我國旅游經濟進行計量研究,從而對我國旅游經濟有進一步的了解和對今后的中國旅游服務業發展提供建議。
【關鍵詞】旅游收入 可支配收入 自相關 異方差
一、引言
旅游業是旅游社業、服務業、商業、交通業等相關產業的集合,對其他產業具有重要的聯動作用,旅游業的發展對于一個地區乃至一個國家都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并且在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加強國家進出口貿易交流、促進國際收支平衡和加快中國文化在世界范圍內的傳播具有重要的意義。
據美國權威經濟部門推測:在今后的15~20年,發達國家將進入“休閑時代”,先進的發展中國家也將緊隨其后,在我國,休閑消費的需求急劇膨脹,并且我國旅游資源豐富,許多城市還將旅游業列為城市的支柱產業,如若是發展得當,必定會對中國經濟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
二、文獻綜述
從國內學者對國內旅游經濟的研究中可以看出,基本都以計量經濟學中回歸分析為主。余慧穎、徐蕾(2010)使用旅游投資效率進行分析,即旅游投資引起旅游收入的變化情況。方相林、張曉燕(2010)通過突發事件、A級以上景區數量、旅客周轉量、星級飯店等指標對旅游業發展情況影響程度進行分析。盧江勇、張玉梅、過建春(2005)對旅游總收入和實際開房數、從業人數、接待人數進行相關分析和回歸分析。也有瞿華(2011)基于向量自回歸模型對我國旅游業與經濟增長關系進行實證研究,利用協整和格蘭杰原因對經濟發展和我國旅游業發展有緊密關系做出判斷和證實。從上述研究中可以了解到,經濟發展、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工資、國內旅游人數、旅客周轉量都與旅游經濟發展有關。
三、模型變量選擇
旅游經濟的發展受多種因素的影響,這里旅游經濟的發戰以國內旅游收入來衡量,是以下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1、經濟發展的結果。近10年內我國經濟水平高速發展,旅游業為主的第三產業也進入快速發展的階段,由此,國內旅游收入不斷提高。這里用國內生產總值GDP衡量國內經濟發展水平,用X1表示。2、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工資的影響。由于近10年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工資的快速增長,導致大眾對旅游的需求越來越旺盛,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工資的增長在為國內旅游業增長的同時也體現出旅游收入的必然增長的趨勢,用X2表示。3、國內旅游人數的影響。旅游人數的增加對國內旅游經濟有直接的作用,旅游人數越多,國內旅游經濟收入越多,國內旅游質量也會隨之提升。4、交通運輸的影響。交通的便利為旅游業的發展提供便利,以旅客周轉量來衡量交通運輸的發達程度,用X4表示。
以國內旅游收入衡量國內旅游經濟發展情況,用被解釋變量Y表示,國內生產總值GDP、人均可支配收入、國內旅游人數、旅客周轉量分別為解釋變量X1、X2、X3、X4,建立初步模型:
Y=β0+β1X1+β2X2+β3X3+β4X4+Ut
四、數據收集
可以看出,可決系數R2=0.997346,修正的可決系數R2= 0.995223。說明模型的擬合程度很好。但是當α=0.05時,X1、X2、X3、X4系數均不能通過檢驗,且X1的系數為負,與經濟意義不符,表明模型很可能存在嚴重的多重共線性。
六、模型修正
(一)多重共線性的檢驗與修正
1.多重共線性的檢驗。回歸模型中R2=0.997346,擬合優度很高,但所有解釋變量的Prob值都偏高,其對應的t統計量都較小。表現的R2為很大,t很小,可能出現多重共線性。進一步檢驗各解釋變量之間的相關系數,其相關系數都很接近1,說明模型中存在較為嚴重的多重共線性。
從上表可以看出五個解釋變量的之間的兩兩相關系數基本都在80%以上,表明存在嚴重的多重共線性。
2.多重共線性的修正。利用逐步回歸法修正多重共線性。
先刪去P值最高的X4,做回歸:
可以看出X1和X3都通過檢驗,X2未通過檢驗,所以刪去X2再做回歸:
刪去X2后,X1和X3都通過檢驗,所以確定最后消除多重共線性的模型:
Y=-10051.1-0.029952*X1+16.48256*X3
t=(-17.43621)(-3.078396) (8.925535)
R2=0.997065,DW=1.823880,F=1189.186
3.異方差的檢驗與修正。
(1)異方差的檢驗
在實際的經濟問題中經常會出現異方差這種現象,因此建立模型時,必須要注意異方差的檢驗,否則,可能在實際中會失去意義。
檢驗異方差用white檢驗:
從上表可以看出,nR2=4.854810,由White檢驗可知,在α=0.05下,P值>0.05,所以接受原假設,表明模型不存在異方差。
因此模型不存在異方差,無需修正,所以模型為:
Y=-10051.1-0.029952*X1+16.48256*X3
t=(-17.43621) (-3.078396) (8.925535)
R2=0.997065,DW=1.823880,F=1189.186
4.自相關檢驗與修正。
(1)自相關的檢驗
此處用LM檢驗方法檢驗模型是否有自相關現象:
從上表可以看出,nR2=1.013132,由LM檢驗可知,在α=0.05下,在α=0.05下,P值>0.05,所以接受原假設,表明模型不存在自相關。
七、模型檢驗
(一)經濟檢驗
Y=-10051.1-0.029952*X1+16.48256*X3
t= (-17.43621) (-3.078396)(8.925535)
R2=0.997065,DW=1.823880,F=1189.186
因為從理論分析判斷來說,GDP與旅游收入應該成正比,但是從回歸結果來看,此處X1即代表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的GDP每增加一個單位,國內旅游收入降低0.029952個單位,此處不符合經濟意義。所以剔除X1,并再次做回歸,得出最后的模型:
最后模型為
Y=-9344.433+10.83927*X3
t=(-12.31397) (33.91448)
R2=0.993093,DW=0.611237,F=1150.192
再次進行white檢驗,檢驗其異方差:
從上表可以看出,nR2=3.701128,由White檢驗可知,在α=0.05下,P值>0.05,所以接受原假設,表明模型不存在異方差。
因此模型不存在異方差,無需修正,所以模型為:
Y=-9344.433+10.83927*X3
t=(-12.31397) (33.91448)
R2=0.993093,DW=0.611237,F=1150.192
模型經濟意義為:在假定其他變量不變的情況下,國內旅游人數每增加一百萬,國內旅游收入將增加10.83927億元,這與理論分析判斷相一致。
1.統計檢驗。
(1)擬合優度:由表中數據可得:R2=0.993093,修正的可決系數為0.992229,這說明模型對樣本的擬合很好。
(2)F檢驗:針對H0:β=0,給定顯著性水平α=0.05,在F分布表中查出自由度為k=2和n-k-1=8的臨界值Fα(1,8)=5.52。由表中得到F=1150.192,由于F=1150.192>Fα(1,8)=5.52,應拒絕原假設,說明回歸方程顯著,即國內旅游人數確實對國內旅游收入有顯著影響。
(3)t檢驗:對H0:βj=0(j=1),給定顯著性水平α=0.05,查t分布表得自由度為n-k-1=8臨界值tα/2(n-k-1)=1.86。由表中數據可得,X3對應的t統計量為33.91448,其絕對值大于tα/2(n-k-1)=1.86,這說明應該拒絕H0:βj=0(j=1),也就是說,解釋變量國內旅游人數(X3)對被解釋變量國內旅游收入(Y)影響顯著。
八、模型分析過程的不足
(一)研究的影響因素偏少,模型設定選取的變量較少。
(二)對于以往文獻中居民可支配收入對旅游景區營業收入的影響不顯著,國內生產總值的經濟意義檢驗與實際不符,不得已將其剔除,使得模型中重要因素缺失。
(三)由于數據限制,導致模型樣本較小,只有10年的時間序列數據可能導致模型說明力度有所下降。
九、結論
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經過了近代的產業革命,特別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人們對于生活的要求不只要求吃飽、穿暖,開始積極的追求精神上的享受,并且我國改革的不斷深化和對外開放的不斷擴大,旅游業作為支柱產業,不僅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對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產業的帶動和經濟結構的改善等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旅游業發展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國民經濟的增長。
旅游業已經作為發展國家經濟重要的一環,這是無可爭辯的事實。所以要求積極發揮旅游業在現代服務業中的龍頭作用,通過大力發展旅游業,來拉動現代服務業的繁榮與發展,進而為國民經濟的增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最大的貢獻。
旅游業作為新常態下的新興的經濟增長點,是由多方面因素決定的。本文用計量經濟學方法相關理論及相關研究工具對影響我國旅游業經濟發展的因素得出以下主要結論:
國內旅游人數對國內旅游業發展具有重要的積極影響。隨著每年以旅游為娛樂方式的人越來越多,國內旅游需求越來越旺盛,旅游業發展也越來越完善。國內旅游人數的增加對國內旅游業發展具有鮮明的積極作用。
此外,從理論意義上經濟發展(此處以國內生產總值衡量)和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工資對國內旅游收入會產生積極影響,但在本文模型中不顯著。
十、主要的政策建議
(一)把旅游業作為服務業發展的支柱產業
重視科學,實事求是地發展旅游經濟,發揮旅游對國民經濟的重要作用。做好定位,依據具體情況實施對應發展措施,找到適合的途徑合理發展旅游業。
(二)加快旅游業基礎設施建設
由于旅游業對基礎設施的要求高,而基礎設施一般資金量需求大,所以應鼓勵金融部門盡量大的可能對旅游項目貸款融資提供便利。加強各大旅游景區的鐵路公路等重大交通項目建設,為游客交通便利提供有利硬性條件。與此同時,需要發掘旅游資源、培育創新產品作為吸引游客的重要手段,完善景區規劃和配套實施建設工作,不斷開發具有鮮明特色、文化含量和附加值高的品牌產品,形成品牌效應,用旅游新產品和新項目吸引游客消費,增強游客消費力度。
(三)隨著國內旅游人數的上升,需要提高旅游服務的質量
旅游服務不僅體現在硬性設施,更重要的是軟性的服務質量。著眼于旅游業從業人員的技能訓練和素質提高,為旅游業創造一個高素質、高追求的優良人文環境。
參考文獻
[1]張曉峒.計量經濟學基礎.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7.
[2]徐勇.中國國內旅游發展及其經濟增長關系的計量分析[D].大連:東北財經大學,2012.
[3]王鑫.關于影響我國國內旅游收入的計量經濟學分析[D].成都:時代金融,2011.
[4]何江英.影響我國國內旅游收入的計量經濟學分析[D].成都:商情,2014.
[5]國家統計局數據.
作者簡介:魏文喆(1995-),女,漢族,安徽合肥人,就讀于中國礦業大學,研究方向:金融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