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欣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各方面的快速發展,會計舞弊現象越來越多,成為各行業最棘手的事情,擾亂了正常的經濟市場秩序。本文認為會計舞弊現象存在的原因主要有會計制度本身不完善、執行不力,從業人員道德素質、綜合素質不高,會計信息整體質量低下,缺乏有效的社會監督,內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等。為此,應該通過健全會計制度、提高會計從業人員的道德、綜合素質、建立合理有效的內控制度、加強信息化管理、加強監督等措施來防止會計舞弊現象的發生。
【關鍵詞】會計舞弊 成因分析 對策
會計舞弊是會計主體在會計活動過程中,管理方出于不良動機(利益驅動、管理報酬等)有意虛構、編造會計信息,又或者是歪曲真實有效的財務狀況。在這一行為過程之中,管理方由于握有他人不知道的相關信息,這些信息就被稱之為私有信息。因此,私有信息就直接造成了信息不對稱。信息不對稱就會引發舞弊行為的出現,當前市場上存在大量的私有信息,那么私有信息掌握方就可以通過粉飾與舞弊來謀取利益。近些年來,會計舞弊事件發生十分頻繁,使得社會各方開始關注會計舞弊問題,國內外許多上市公司被揭露存在財務舞弊現象。如國外比較知名的公司有美國的“安然”、“世通”,國內大家熟知的“銀廣夏”、“紅光實業”等,各種形式的造假不斷出現,如對上市前的財務報表進行更改與偽造、隱瞞一些重大事項等形式,這些會計造假讓人震驚。財務舞弊的形式無論多少,其本質表現為損失、收益不實,最終會關系到公司相關決策者、上市公司現在的與潛在的投資者等相關者的切身利益;損失與收益不真實的信息,導致利益相關者受損。
一、會計舞弊手段及影響因素
(一)會計舞弊常見的手段
通過對我國多位學者的主要研究發現,一般公司是通過以下手段進行利潤操作的:即公司會選擇通過一些非營業性活動,或者增加投資收益與相關交易來提高利潤;通過擴大銷售范圍、又或者是進行虛假銷售增加營業利潤。目前,比較常見的會計舞弊手段主要是通過公司報表粉飾手段集中虛增或者虛構銷售收入、虛增資產、低估期間費用與利用應收與應付之間的價格調動來實現。[1]
(二)會計舞弊的影響因素
公司進行會計舞弊的影響因素有多種,一般來講分為直接影響因素和間接影響因素。直接影響因素對于會計舞弊是否會發生,發生嚴重程度,發生的方式等等方面都有極大的影響。其主要是跟公司內部治理結構、經營活動與管理活動關聯性有關,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公司所有者或者高層能夠掌握的情況。這些直接影響的因素給會計舞弊行為的發生提供了條件,另一方面也可能通過舞弊行為降低公司發展的壓力。間接影響因素主要指的是公司所處的經濟環境跟社會環境中對其行為有影響的一些重要情況或者是背景條件。從公司發展的角度來看,這些因素是不可避免的,是宏觀存在的,不是因為某一公司的改變而發生變更的。但是我們從整個市場經濟發展角度來看,公司作為市場經濟發展中的一個整體又對這些因素有一定反作用效果,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對會計舞弊情況進行抑制或者是產生推波助瀾的作用。這些作用主要是通過財務壓力、公司治理問題、大股東控制、證券市場的有效性、法律制度環境等。
二、會計舞弊的原因分析
在我國會計舞弊現象已經出現多年,對整個社會、市場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以及信息產業的不斷發展,各行各業對信息的依賴程度越來越大,高新技術產業對各行各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無論理論界、實務方面,亦或者說監管部門,都對會計舞弊高度關注。通過對已有資料的研究,本人認為會計舞弊的原因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
(一)會計制度本身不完善,執行不力
不同階段具有不同的法律環境,法律環境會對會計舞弊產生非常大的影響。目前,現行的法律環境對會計舞弊的影響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會計從業人員承擔的法律責任過輕,執法強度不夠。我國頒布了一系列有關于會計的法律有多部,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比較有權威的有《會計法》、《注冊會計師法》等,這些法律對會計從業人員違法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都過于太輕,且對相關的承擔責任規定不具體。因此,在實踐工作中,如果出現會計人員違法操作行為,其處罰則往往沒有具體可依據的法律,更不要說執行。由于法律的欠缺,無法律依據,執行的難度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在違規處理上,如違反《會計法》一般只是會進行簡單的批評教育,警告下不為例,沒有其他任何責任;如有的公司存在漏稅、偷稅、逃稅等現象,一般也只是警告其補繳稅款,進行一定的罰款則就算完事,相關職員違規一般不需要承擔其他的法律責任。這樣,法律的權威性則無從體現,職員不會依法律法規辦事,會繼續進行會計舞弊;二是一些公司職員缺乏法制意識,不進行法律知識的學習,有章不循,有法不依,不會依據《會計法》及其他相關法律行事。部分公司會采取各種手段,編造虛假會計數字等方式享受國家出臺的各項優惠政策,或者是用虛假報表獲得銀行貸款。
(二)會計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綜合素質不高
眾所周知,會計從業人員是會計舞弊的直接創造者。一些公司職員的職業道德與綜合素質不高,或者為了謀取企業利益而主動制作假賬,為了個人私利而制作假證、假據,占取企業財產為私有財產等,從根本上來講,這是會計人員的主觀意愿所導致的,這也是導致會計舞弊最主要的原因。相反,如果會計從業人員具有了較高的職業水準與業務素質,在一定程度上就能夠抵制來自于其他方面的誘惑,拒絕會計舞弊現象的出現。但是,如果要從根本上杜絕會計舞弊現象的發生,絕不能僅僅依賴會計人員道德素質的提高這一方面,如果沒有整體良好的法制運行環境、經濟秩序做后盾支撐,那么,會計人員自身的職業素質與綜合業務素質的作用就無從發揮應有的作用。
(三)會計信息不對稱、信息質量有待提高
所謂的信息不對稱是指一些參與人擁有但另一些參與人不擁有的信息,當經濟行為人對經濟變量掌握的信息量有差異,一部分市場中的人擁有更多、更好的信息,而另一部分市場中的人掌握的信息不足夠多的時候,就會出現信息非對稱性。由于信息不對稱的存在,一些公司及其管理人員就會利用占有的信息優勢為自身獲取利益,也有可能對外部投資者的利益造成損失,由此,產生兩種經濟后果:即逆向選擇與道德風險,為此,會對會計信息的質量產生影響,最終會對會計行業的健康運行造成影響。
(四)缺乏有效的社會監督
從社會監督的角度來看,由于會計師事務所所具有的專業技術水平與職業道德水平不高,使的具有獨立性的審計無法發揮應有的監督作用。主要表現在:一是審計的獨立性不夠。獨立性是審計人員職業道德的核心內容,也是審計的主要特征,它是審計結果取得廣大群眾信任的根基。在我國,會計師事務所需要的人員,實際由內部人做最終決定,而在此過程中,股東大會的批準僅是一種過程形式,這在一定程度上使審計人員的獨立性受到削弱。二是收費制度尚不科學、完善。在審計工作實踐中,一般而言,所費時間與執業質量之比應該呈現出一定的正相關性。因此,為了確保執業質量,大多數國家一般是是按審計時間收取審相應的費用。但是是,目前我國的收費制度是與公司資產有直接關系,與國際上通行的時間是沒有關系的。在這種情況下,注冊會計師為了使自己獲得較大的收益成本,常常縮短必要的審計時間,或者減少必要的審計程序,毫無疑問,審計質量必將下降,從業人員用審計質量換取自己的利益,這種作為實在讓人心寒。三是審計人員整體業務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現如今,國內有一大批業務素質過硬、過強的注冊會計師,組成了強大的審計隊伍,但如果從審計人員的整體素質來看,其情況則不容樂觀。此外,會計師事務所對注冊會計師的繼續教育不足,或者根本沒有意識到繼續教育的重要性,迫使相關審計人員的知識更新慢,不重視繼續學習,緊靠單一的知識結構,職業勝任能力無法提高。
(五)缺乏內部控制制度
目前,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會計憑證、賬簿、報表等相關信息資料的可靠性不足,這在很大程度上就會引發會計舞弊與錯誤,公司的中高層領導者、管理者受利益驅動,會對會計信息進行操作。如果缺乏內部控制制度,或者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則無法及時有效發現、阻止舞弊現象出現。
三、預防我國會計舞弊的措施
(一)健全會計法律制度
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完善的法律制度可以確保公司按照預計的計劃正常其前進。但是,相反,如果缺乏良好的法律制度環境,在公司的發展過程中出現問題,公司則沒有法律依據,沒有章程可遵循,就很有可能做出違法違規的事情。公司的發展運行是在國家法律的框架之內進行,那么會計舞弊行為的發生,必然與法律法規有聯系。公司進行會計舞弊,最能得到利益的就是公司的投資者。因此,關于相關的法律制度的完善,應該主要根據投資者的保護與舞弊行為之間的關系進行。國內外的大量研究文獻表明,只有依靠強力的法律保護制度,才能最大限度的限制公司內部人獲取控制權進行私有收益。在公司發展經營的過程當中,應該要制定屬于自己公司的財務會計框架,還應該使這個會計框架發揮指導作用,引導公司健康、可持續性的發展。進一步保證我國會計準則的有效性與實用性,從而防止會計舞弊情況出現。
(二)對會計從業人員的道德、綜合素質進行進一步的培訓
財務過程作為財務活動的客體,會計人員作為財務活動的主體,其會計人員的行為直接決定著會計信息的真與假,會計人員的業務素質與獨立性,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會計信息質量的高低。為此,加強會計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和業務知識培訓,以及繼續教育,更新自己已有的知識迫在眉睫。工作中,會計人員雖然是直接接受單位主要負責人的領導,但是對于會計舞弊產生的結果,承擔著不可推卸的責任。為此,會計相關管理部門必須把對財會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提高到一定的高度,且要對財會人員的業務知識進行不斷更新,以確保其綜合能力的提高,使財會人員能抵制會計舞弊行為的發生?進而提高我國會計信息整體的可信度。那么,在重視會計職業道教育的基礎上,要制定相應的會計道德規范規則,是財會人員有法可依。
(三)建立合理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
合理劃分公司權力與責任,明確界定各部門的職能,使公司內部各個部門形成相互關聯、牽制的運行模式。管理層既是制定者又是監督者的雙重身份,加大了內部控制貫徹實施的難度。因此,內部審計部門要與管理層形成相互牽制的平行關系,從而使內部審計部門能夠對管理層進行有效的監督及評價,且可以及時發現并糾正管理層存在的錯誤與偏差,防止財務信息虛假現象的發生。此外,還要建立現代化的信息交流系統,這一系統能夠有效幫助公司管理者掌握購進、生產、銷售等環節真實的信息數據,對公司生產及經營的實際狀況進行及時了解,并加強了公司各部門的聯系,進而使得公司的資源合理配置,財務、資金、成本、人力及質量等方面得到有效監管,有效提升內部控制的效率,保證會計信息質量的真實性。[2]
(四)加強公司信息化管理
財務信息化管理是現代企業的發展趨勢。信息化財務管理的建立,不但可以使相關財務信息及時、準確的表現出來,可以提高企業管理水平,還可在一定程度上加強企業財務狀況的透明度。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公司越來越多,競爭毋庸置疑也越來也激烈。就我國國內的各大國有公司而言,其所面臨的競爭壓力十分巨大,尤其是高科技信息技術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更是加劇了這些公司對高科技技術及先進管理模式的運用。財務管理信息化系統可以嚴格控制資金,能夠對企業資金的使用做出統籌安排和預測,減少了采購與財務之間的穿梭往來,極大地提高了財務效率。利用財務管理系統,財會人員能夠掌握采購計劃的全部信息,及時做好資金籌集和付款計劃,而且有效減少了漏洞。
(五)加強監督,使外部監督和內部監督相結合
有效的強化會計監督職能?可以對當前經濟領域出現的舞弊現象起到很好的抵制作用?也可有效的預防會計造假的產生。在會計監督過程中,要強調內部監督與外部監督相結合?共同發揮作用。同時,要更加注重外部監督的作用?即要充分發揮社會審計監督與政府監督。社會審計監督一般主要指注冊會計師接受委托,以獨立的第三方身份對要審計的單位的經濟活動進行全面、客觀和公正的評價?且對一些公開披露的單位的會計報告的真實性負有法律責任。政府監督主要是如人民銀行、國家財政、審計、稅務等部門依照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的相關規定進行監督,負有職責?對有關單位的會計資料、會計信息實施監督檢查?進而進行宏觀的調控。這樣?在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制度的基礎上?還應該把專業監督與社會、群眾監督相結合起來?使外部監督和內部監督配合一致?共同發揮作用。為會計人員創造良好的會計工作環境?確保會計監督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邢維金.淺析會計舞弊現象成因及防范措施[J].科技成果管理與研究,2011(1):74-76.
[2]吳金菊.會計舞弊的不確定性視角分析[J].商業會計,2012 (8):104-105.